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秀丽 《大观周刊》2012,(22):220-220
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  相似文献   

2.
刘锵 《新闻前哨》2001,(4):12-13
记者的新闻活动的全过程,从本质上看,是记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情感,作为记者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量,既是一种心理推动器、助燃器,又是一种心理监视器,对记者的心理认识过程和意志行为进行着监视,促进或阻止着记者的认识活动。 我们说,记者的新闻活动是有目的的行为,记者的职业要求决定着记者的新闻活动。但是,严格地说,认识和目的本身并不包含活动的驱策性。驱策人去自觉行动的是由感情和认知交织而成的愿望和期望。我国著名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实现目的的愿望越强烈,它所激活的驱动力越大。…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读书活动中培养少儿的情感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充满着鲜明的情感色彩,如父母对孩子的喜爱;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人民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对丑恶现象、对敌人的憎恨;人取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等都是情感表现的形式.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作用.培养少儿健康情感,主要是指培养少儿具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相似文献   

4.
孟凡磊 《大观周刊》2011,(20):263-263
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5.
情感与编辑敬业的自觉性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肖力华 《编辑学报》2003,15(2):87-89
情感在人的心理和实践活动中具有开端和动力的作用。编辑主体在从事编辑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一定的情感,这种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对编辑职业认知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编辑一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培养编辑主体健康、积极、稳定的情感,对提高编辑主体敬业的自觉性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的过程不仅是社会信息的传递过程,同时也总是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传受双方在围绕新闻报道进行信息的认知、交流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传递。共同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发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使情感互动与信息认知成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统一体。实践证明,新闻不是无情物,饱含着真挚深邃情感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够给人以更加强烈的感染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编辑主体情感与编辑文本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定层面上来看,审读活动是编辑主体的情感活动过程。没有情感就没有编辑对职业岗位的价值及理想的追求,就没有对真理、真知及科学精神的热诚,就没有对人类进步文明的期盼和对传承、创新人类精神文化的追寻。编辑的情感特质渗透与显现于编辑的审读动机、审读心境、审读人格中,并对审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1,(12):56-68
情绪劳动(emotional labor)与情感劳动(affective labor)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议题,与之有关的研究呈现迅速增长之势,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情绪劳动与情感劳动存在着一定程度上混用和误用的情况。本文在各自梳理两个概念的学术脉络基础上,尝试对若干相似概念进行辨析与澄清。研究认为,从情绪与情感的差异来看,情绪强调主体对事物反应的外在表现,情感强调主体内生的感受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从劳动过程来看,情绪劳动与情感劳动在商品属性、剩余价值剥削过程以及所依附的物质媒介存在差异;从劳动控制来看,情绪劳动与情感劳动分别代表着"规训社会"与"控制社会"。不过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性,可能是劳动控制程度与方式转型所导致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同面向。未来情感劳动、情绪劳动研究能否良性发展,既取决于概念的清晰度与规范性,也取决于概念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它既要遵循各自的学术脉络路径,划清概念边界,也要正视概念相互交叉后的裂痕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蔡庆文 《大观周刊》2012,(27):232-233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数学教学过程注重情感渗透交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应多鼓励,多表扬,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恒常的和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也是激发记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新闻报道主要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其过程总是无可避免地带有人的精神活动,而传媒人和受众在围绕新闻报道进行信息和认知、交流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传递。  相似文献   

11.
马称 《山西档案》2016,(4):41-43
档案的属性并不是唯一的,它是认识主体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内心体验和自我感受;从档案学角度来讲,情感属性是档案客观存在的又一重要属性。结合社会心理学知识,从档案属性的认识、档案情感属性的内涵、档案情感属性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尝试把握档案情感属性的实质和真谛。  相似文献   

12.
乔建英 《大观周刊》2012,(25):292-292
音乐欣赏的过程不仅是音乐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理论认识、情感体验等有效生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编辑情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牟进 《编辑之友》1999,(5):52-53
编辑情感是编辑学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形成的编辑活动的关系上是认知和情感的关系。认知伴随着情感,情感升华着认知。所以,列宁曾精辟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lO月版,第255页)。审视编辑和编辑活动,首先应深刻认识编辑情感问题。进而秉要执本、  相似文献   

14.
移情,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一般包括两种含义:第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第二、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入到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移情是一种不仅在认识水平上而且在情绪水平上进入他人角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情感传播的重要性和城市传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使用文本分析法对“淄博烧烤”和“天津大爷跳水”两个热点事件进行词频分析,得出在短视频平台上,城市中的情感活动事件能够让受众对城市产生喜欢和热爱之情,并在不断观看情感活动事件过程中加深对城市的认识、记忆,并产生行为和再次传播。因此在以后的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将城市中的情感活动事件作为传播切入口,从而更好地传播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6.
许昶 《大观周刊》2012,(25):214-214
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心理学上,人们把人的心理过程归结为三个方面.它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个方面,即对事物认识、对人和事物的情绪体验及为了克服困难,自觉地确定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意志过程.分析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情绪体验以及他们在处理档案工作中的问题时采取意志行动的过程,对于搞好档案工作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马新旺 《大观周刊》2012,(50):264-264
《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致力于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要求阅读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融情共鸣.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每个学生在阅读中能舒展身心.根据自己的体悟来表达自己对情感的意会.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生命主体得到充分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应充分关注学生心灵的感悟、情感的发展,让教学成为学生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吴道胜 《大观周刊》2010,(46):188-188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是在认识过程中发生的,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刺激物对人们发生信号作用,只有一定的意义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卞丽敏 《今传媒》2013,(5):141-142
在报纸编辑教学环境下,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对报纸整体和报纸编辑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心理、情感和思想方面的体验。报纸编辑教学应该从感官——情感——思想——行动——关联五个方面来进行课堂设计、课堂及课后训练,使学生达到情感、思想和精神上的美好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编辑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