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丛聪  徐枞巍 《科研管理》2010,31(5):172-177
摘要:基于知识的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关系是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关系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主要从知识的视角对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了跨国公司母子公司间的知识构成与特性,并对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双方知识投入对母子公司关系的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对母子公司间的知识转移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关系会随母子公司间知识转移而发生变化,子公司拥有当地化知识作用的提高使得跨国公司子公司在母子公司关系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从跨国母子公司关系的角度,在对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揭示跨国母子公司关系与跨国公司管理移植的相关性,以及跨国母子公司关系与子公司吸收能力、管理知识特性的互动与协同对跨国公司管理移植的影响,为跨国母子公司关系与跨国公司管理移植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建立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B跨国公司知识转移:产权控制与合作的比较/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学习和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发送方和接收方存在着两种治理关系,即偏向于内部化的产权控制关系与偏向于市场的非股权合作关系。本研究显示,紧密地内部化控制关系与相对松散的合作关系在知识转移效果方面差别明显,在知识转移双方的高级知识转移工具和非正式转移方式的利用频率等方面也有显著差别;而转移知识的类型和使用初级知识转移手段的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别。就知识转移效果的均值比较而言,产权控制更有利于知识转移,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从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冲突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机理出发,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对知识冲突与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型知识冲突和存量型知识冲突对知识转移的个体绩效、团队绩效、组织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关系型知识冲突对知识转移的个体绩效、团队绩效、组织绩效具有负向影响作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个体绩效、团队绩效、组织绩效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演进机制。结构型知识冲突和存量型知识冲突属于良性知识冲突,适度的良性冲突对提升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绩效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关系型知识冲突属于恶性知识冲突,对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绩效水平具有消极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管理知识如何有效转移,已成为理论界广泛探讨的问题.对跨国母子公司之闻管理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归纳和改进,将跨国公司管理知识界定为刚性管理知识与柔性管理知识,将转移成本、跨文化沟通作为两个变量引入到跨国母子公司管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中,以此构建起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6.
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是跨国公司全球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构建了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和东道国市场特征与市场知识转移模式关系的解释模型.基于131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样本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采取的全球战略会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东道国市场差异性和市场重要性与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母子公司管理度剖析——基于情境的知识转移研究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强  刘翌  贺燕敏 《科学学研究》2006,24(2):273-278
本文从知识的视角,把母子公司关系看成是相互间知识转移的关系,在此前提下运用基于情境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来剖析母子公司管理度,从而为解决这一管理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立生  胡隆基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5):237-239,245
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网络内重要的资源流动之一。跨国公司进行知识有效开发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母公司的有效输出,而且体现在子公司能否有效地消化和吸收。本文首先对吸收能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然后从吸收能力的角度探讨了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提高子公司吸收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网络内重要的资源流动之一.跨国公司进行知识有效开发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母公司的有效输出,而且体现在子公司能否有效地消化和吸收.本文首先对吸收能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然后从吸收能力的角度探讨了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提高子公司吸收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一个情境的视角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其竞争优势的必要前提之一。跨国公司所积累的国别性专有知识产生于各东道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因此,跨边界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必然受到知识特性因素、宏观的文化和制度因素以及微观的企业因素等一系列情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母子公司之间知识流动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金发  刘翌 《科研管理》2002,23(2):122-126
本文从子公司这一节点层次,运用沟通理论研究母子公司之间知识流动的决定因素。本文认为,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流动主要取决于5方面因素:(1)源单元知识存量价值;(2)源单元的激励水平;(3)知识传输渠道:(4)目标单元的激励水平:(5)目标单元的吸收能力。同时,本文对每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海外子公司实施逆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获取知识资源,提升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中国跨国公司的132家海外子公司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假设模型,以探究海外子公司自主权,对其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海外子公司自主权与逆向知识转移、逆向市场知识转移、逆向技术知识转移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自主权与逆向管理知识转移之间的倒U型关系不显著;母公司吸收能力能够负向显著调节自主权与逆向管理知识转移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赋予海外子公司适度的自主权,有助于实现逆向知识转移,但自主权过多会出现“过犹不及”现象。  相似文献   

13.
母子公司知识流动: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翌  徐金发 《科研管理》2002,23(1):6-11
本文从子公司这这一节点层次,运用沟通理论构建了一个母子公司知识流动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认为,母子公司知识流动主要取决于5方面因素:(1)源单元知识存量价值;(2)源单元的激励水平;(3)传输梁道的存在性与丰富程度:(4)目标单元的激励水平;(5)目标单元的吸收能力,并对每方面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供检验的理论命题或假设。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对于其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结构和网络节点特性2个角度入手,分析跨国公司内部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网络节点的转移动机和吸收能力这4个因素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构建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和基于多主体的仿真模型;借助Net Logo平台进行仿真实验,并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上述4个因素对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知识转移影响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得出结论并提针对正在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的中国跨国公司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朱华桂 《科研管理》2003,24(2):138-144,137
本文以技术溢出理论为基础,选择苏锡常三个科技园区内跨国公司子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以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国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和其他有关组织的前后向联系为研究的主要路径,以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与访谈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综合评估苏锡常三个科技园区内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以小见大的研究方法,试图达到在总体上描述与反映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子公司创新倾向对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今,有效的知识转移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创新倾向也已成为企业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下保持竞争优势的前提.试图通过研究以下因素,如所转移知识的因果模糊性、母公司的知识转移能力和子公司的吸收能力,是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绩效的,来探索子公司创新倾向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suggest that only innovative subsidiaries generate positive technological effects in host countries.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variability in the intensity of innovative activity across MNC subsidiaries within a late-industrialising host economy in connection with two factors: the subsidiaries’ functional integration within (a) their global corporations and (b) their host economy. We found that the more innovative subsidiaries were those that enjoy integration to both the local economy and their global corporation. However, they represented a small proportion of all subsidiaries, most of which were disconnected from both their global corporation and the local economy. We also found that, in common with some findings in advanced country contexts, but in contrast to common expectations in industrialising economies, subsidiaries that were strongly integrated into their parent corporations undertook more, not less, intensive innovative activity than those that were well integrated into the host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