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扎根分析法,较为科学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1990—2013年间有关学术创业的187篇文献,围绕学术创业的主体与动因,共提出908个编码、13个概念,澄清了学术创业的三类主体,并从四个维度归纳出学术创业的各种动因,指出未来应加强学者创业行为及其心理机制对学术创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学术创业:国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外最新研究文献的回顾和整理,分析了学术创业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内容,并从大学(组织)和学者(个体)两个层面对学术创业研究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下一步学术创业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从直接型学术创业和间接型学术创业的研究现状出发,聚焦间接型学术创业四个领域,将其与大学创业教育四种类型联系,构建了整合分析架构,并以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为案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间接型学术创业与大学创业教育存在"在校生创业—创业活动"、"毕业生创业—创业课程"、"就业后创业—创业专业"、"企业内创业—创业项目"等契合关系。启示在于,避免对学术和创业内涵的认识误区,学术创业是知识创造价值并引领变革的过程,与大学创业教育契合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并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周炜  蔺楠  张茜 《科研管理》2022,43(1):14-21
    以1980至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学术创业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内容如下:(1)总结了已有研究中常用的学术创业概念和分类;(2)围绕学术创业主体,重点阐述了个体层面学术创业活动的研究成果;(3)对学术创业领域常用的理论及其适用问题进行了诠释;(4)从社会经济和基础科学两个方面介绍了学术创业的影响;(5)提出学术创业的研究展望,即关注数智经济阶段学术创业类型的变化、拓展学术创业研究的理论视角、扩充学术创业的研究主题以及在进一步完善国内学术创业研究体系的同时,深化中国制度背景下学术创业问题的探索,如儒家文化环境中的学术创业动机,不同地区/省份的学术创业差异等。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为中国学术创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学术创业包括多种类型,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加强学术创业模式差异化成因、相互关系和转换机制的研究,具有理论和政策应用价值。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角色认同、注意力基础观、资源编排等理论,从注意力分配结构、资源编排方式、行为三方面维度,解释学术创业模式差异性的原因。从动态过程视角,探究角色重构与学术创业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学术创业多种类型可由学术创业者角色认同、注意力焦点和资源编排方式三个维度特征来界定。学术创业者的自我角色认同是决定其学术创业行为的根本因素。学术创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学术创业者在接触和了解市场过程中推动角色重构,选择合适的学术创业方式。角色重构过程中,由于价值导向、资源编排模式转换,促使其学术创业具体方式发生转变。本研究创新性地构建分析模型解释学术创业模式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各类模式的内在关联,描述学术创业模式转换的时序性特征及驱动机制,深化了对学术创业发展规律的认知,对于进一步优化学术创业政策环境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学术创业的涌现是大学基础研究向工业技术领域扩张的必然结果,现已成为发达国家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然而,现有研究普遍将学术创业实验室端的技术学习视为技术学习的全部,未能绘制学术创业技术学习的内在机制和总廓。文章通过对学术创业的技术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学术创业的技术学习系统由实验室端的“干中学”学习子系统和用户端的“用中学”学习子系统构成,两个子系统各不相同、互为补充且互不替代,共同构成循环反馈的创新迭代机制;并且,学术创业团队主导并管控“用中学”子系统将有效提高创新迭代效率,政府有目标、有组织的供给新技术场景有力推进学术创业团队打通自主创新链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计量对创业机会领域的现状加以分析并对未来研究前景做出预判.目前,创业机会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等尚缺乏实证的支撑,在创业机会理论框架下对创业机会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及可视化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机会研究的学术关注度逐年攀升,创业机会领域基本建立作者和机构的学术共同体,机会识别是创业机会研究的热点,社会资本是机会识别与开发的核心解释变量,创业学习是创业机会研究的前沿领域,围绕创业资源的研究是创业机会领域的重点主题.最后针对创业机会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广义外延的概念体系,学术创业是指在创业型环境制度背景下,学者和学术组织突破资源束缚、识别利用机会以实现个体和组织成长的过程,这不仅限于学术组织内部的创业活动,还包括与其他外部机构之间的作用关系.基于学者、学术组织以及环境三个要素的整合,学术创业研究呈现多层面、多视角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陈艾华  陈婵 《科学学研究》2023,(3):491-499+555
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是推动高校学术创业的关键载体,对实现高校组织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以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剖析跨学科创业团队异质性、角色认同、学术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社会性异质性中的年龄异质性和教育背景异质性,以及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功能性异质性中的产业经验异质性均对学术创业绩效有显著正效应,而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功能性异质性中的职能经验异质性对学术创业绩效有不显著的负效应;角色认同中的学术认同在功能性异质性中的产业经验异质性与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学术认同在社会性异质性中的年龄异质性、教育背景异质性与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角色认同中的商业认同在社会性异质性中的教育背景异质性与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从研究样本而言,在促进高校学术创业过程中,不仅需要识别和选择合适的学术创业伙伴,而且需要关注团队成员的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参与创业,学术创业受到了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社会身份认同的视角探讨学术创业者身份悖论整合机理及其对学术创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并揭示创业叙事的调节作用。基于三阶段收集的248位学术创业者的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者身份认同负向影响身份悖论整合,创业者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连续性促进身份悖论整合;身份悖论整合正向影响学术创业绩效;创业叙事正向调节创业者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连续性与身份悖论整合的关系,也正向调节身份悖论整合与学术创业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On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enactment of the Bayh–Dole Act in the U.S., we consider the rationale for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and describe the evolving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We also discuss and appraise the effects of legislative reform in several OECD countries relating to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The article synthesizes papers from the special section and outlines an agenda for additional research on various aspects of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in terms of system, university and individual levels. We also consider measurement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that must be addressed in addition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依托五大外文检索系统,对23年间(1988—2010)国外制度创业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检索,并结合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的期刊评价标准,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论文数量的年度分布、期刊分布、研究情境、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文献的被引用量等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当前国外制度创业理论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匮乏既擅长技术研发又懂经营管理的学术型企业家,不仅制约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而且制约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基于“认知-目的”论,从内生需求和外部刺激角度,揭示了我国科研人员学术创业的驱动机制;进而借助自我决定理论,探究了我国科研人员学术创业行为的类型与特征,包括内摄传统型、认同转换型和整合创业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两阶段职业生涯选择的数理模型;进而结合实证分析,解析了我国缺少学术型企业家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学术创业具有较高的预期效益,但是学术创业的风险和转换成本较高;因此需要营造有利于学术创业的氛围,降低学术创业的成本和风险,改善学术创业的社会环境。(2)当科研人员学术创业的社会效益较高,并且学术创业的转换成本较低时,科研人员可能会转型为学术企业家。(3)当科研人员的非科研技能获取成本较高时,并且社会的创业环境不够完善时,科研人员会选择风险规避策略,即放弃学术创业,转而从事学术研究。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科研人员学术创业的政策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学术型企业家的涌现,推进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郭捷  杨立成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119-125
运用可视化分析方法,以1998—2018年CSSCI学术期刊中的文献为数据来源绘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演进图谱,研究发现,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高校等代表该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以及主要的学术扩散点和连接点。其次,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题大致经过理念探索与初步聚焦(1998—2007年)和聚焦发展与深入推进(2008—2018年)两个阶段。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发展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的3个可能路径:第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民族教育之中;第二,打造少数民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第三,创新创业教育助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and public policy on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are largely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faculty members start businesses to commercialize inventions that have been disclosed to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nd have been patented.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a sample of 11,572 professors and find that much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occurs outside the univers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Specifically, about 2/3 of businesses started by academics are not based on disclosed and patented inventions. Moreover, we show that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departmental and organizational affiliations, and time allocation of academics that have started business outside the IP system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academics that have started businesses to exploit disclosed and patented inventions.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and the practice of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相似文献   

16.
公司创业理论:回顾、评述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层面的创业活动已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公司创业是研究这类现象的特征、影响因素等问题的学术领域。回顾了该领域的发展轨迹,论述了公司创业过程、公司创业强度和国际化公司创业三个研究方向的理论观点和成果。基于此,提出了三维度公司创业理论架构,并结合中国实践指出了未来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学术创业是科研人员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方式,其创业特质与创新政策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却忽视了学术创业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基于组织生态理论与锦标赛激励理论,本文以高校学术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合作关系对持续合作意愿的“双刃剑”效应,从过程与结果视角分别探讨了任务关系与合作质量在团队可持续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学术创业团队中,合作关系对合作质量和持续合作意愿均具有倒U型影响,合作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削弱合作质量、降低合作意愿;从结果视角来看,合作质量在合作关系对持续合作意愿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并且中介效应随着合作关系的增强而减弱;从过程视角来看,任务独立负向调节合作关系对过程质量的影响,任务依赖则正向调节合作关系对结果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结论解构了学术创业团队的运行机制,为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