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全球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本文运用2004-2014年相关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发展状况、技术创新活动、产品贸易、国际比较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品出口额稳居世界首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地理集中度高、技术创新活动持续增强、内资企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等特点,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突出问题,如产品贸易总额下滑、地区和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出口占制造业的比重略有下降等。  相似文献   

2.
尹伟华 《情报杂志》2012,31(5):94-98,127
根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技术转化过程,通过构建固定规模报酬的网络SBM模型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和两个子过程效率都较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技术转化过程并不是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两过程效率的双重低效或一高一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3.
分析金融集聚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即通过促进高技术企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通过降低高技术企业交易成本推动高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并运用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探索这一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升级;(2)变更高技术产业高级化替换变量、金融集聚替换变量,这一影响效果依然稳健;(3)金融集聚均通过显著提高高技术企业规模效应和显著降低高技术企业交易成本进而实现技术创新;(4)金融集聚也通过显著提高技术创新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包括: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推动金融集聚为高技术产业专业化、多样化聚集模式提供资金支持;不断提升高技术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培养高层次技术发明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初始指标体系,运用粗糙集遗传约简算法求解最小约简,剔除冗余指标,最后,采用基于联系度的改进TOPSIS法,得出高技术产业主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排序,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孙玮  王九云  成力为 《科学学研究》2010,28(7):1088-1093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1996-2007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来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产率分解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集中表现为纯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规模经济对创新生产率的作用并不显著。外商投资企业RD溢出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外部力量,在促进纯技术效率提升的同时可能会阻碍要素自由配置。直接引进国际技术不仅没能帮助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反而呈现出显著的逆向技术扩散。相比于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产业作为产品附加值高、牵引带动性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了带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发展产业.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是一个由规模效益、科技创新、环境支撑和国际竞争等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深入探究各子系统间的反馈机制及作用机理.采用Vensim建模软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情景仿真模拟,设置基准情形、技术创新改善、产业政策扶持、国际竞争力提升四种模拟情景,通过不同情景模式仿真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业作为产品附加值高、牵引带动性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了带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发展产业.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是一个由规模效益、科技创新、环境支撑和国际竞争等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深入探究各子系统间的反馈机制及作用机理.采用Vensim建模软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情景仿真模拟,设置基准情形、技术创新改善、产业政策扶持、国际竞争力提升四种模拟情景,通过不同情景模式仿真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FDI和R&D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采集了高技术产业五个子行业2000—2009年面板数据,以C-D函数理论模型为基础,构造技术创新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R&D人力资本投入和FDI对高技术产业各行业间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以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目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各地区高技术产业TFP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研究。研究发现:在剥离了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因素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被高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而规模效率偏低则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TFP提升的主要原因。通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可知,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改进由纯技术效率占据主导,但技术进步迟缓依旧是扼制我国高技术产业TFP提升的瓶颈。因此,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保持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运用Eviews6.0软件,针对国际性技术外溢对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模型和面板数据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主要依靠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高科技人员投入、FDI利用和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也会对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通过提高新产品、新技术的质量和层次来提升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时,FDI和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会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专利创新作为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和价值再造的战略工具之一,其布局及演化历来备受各国关注。随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格局演变,供应链专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成为供应链创新的风向标和指示器。本文选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供应链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深度挖掘1990—2016年共27年供应链专利数据池,从合作创新、空间结构、技术主题三方面,采用定量和可视化方法分析网络特征及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供应链专利创新网络演变过程与全球产业发展轨迹高度一致,计算/推算/计数、通信技术、输送/包装/贮存等为供应链专利申请热点,也是各国专利技术必争之地。(2)供应链合作创新网络不断趋于成熟,异质性社区结构逐渐凸显,各国亟须消除锁定效应,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规模。(3)供应链专利空间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但空间布局不均衡,各国多以本国跨区合作为主,跨国合作为副,跨国合作多以美日韩三国间合作居多。(4)中国供应链创新专利规模增大,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尚未真正发挥作用,技术主题布局与我国优势产业发展尚不匹配,亟须顶层设计供应链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为其它产业带来颠覆性变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定量分析能系统展现该领域发展态势,但当前数据来源单一,无法全链条反映该产业态势.基于文献或专利的定量研究,增加领域顶级会议论文、产业规模、投融资情况、科研项目信息等多来源数据,从基础研究、前沿热点、技术创新竞争情况、全球科技布局和产业态势等方面全链条挖掘分析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分析全球竞争形势和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Tobit模型对36个工业细分行业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行业差距十分显著,研发阶段的平均综合效率仅为0.38,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导致整体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成果转化阶段的平均综合效率为0.83,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制约着整体效率的提升。在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投入并非越多越好,根据行业特点合理配置资源十分重要。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据需求与技术创新互动的内在机制,构建了包含市场需求规模与产业创新能力两个方程的联立模型,并以我国37个工业行业2006年截面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需求规模与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内生关系,市场需求对创新能力具有并不显著的正效应,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技术创新成果法律保障体系,研发活动也以模仿和消化吸收为主,缺乏有效的自主创新激励;产业创新能力对市场需求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发明专利所代表的产品质量及性能方面的优越性能够起到刺激市场需求的效果.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为目的,应着力突破市场需求因素对创新活动的制约,形成二者互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绿色壁垒引致出口产业链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除去贸易保护动机,绿色贸易壁垒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进口国公众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体现了进口市场新兴的绿色需求。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出口产业链跨越绿色壁垒的过程,也是满足进口市场绿色需求的过程。在进口市场绿色需求的拉动下,出口产业链进行的根本性环保技术创新使产业链跃升到更高的技术轨道上,实现了产业链的跳跃式升级。本文结合中国制冷家电和纺织品服装两条产业链成功跨越绿色壁垒的实践过程,建立"需求拉动的产业链创新动态过程A U模型"来分析由绿色壁垒引致的中国出口产业链技术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6.
程鹏  李洋 《科学学研究》2017,35(6):949-960
现有需求驱动创新理论尽管讨论了发达国家情境下消费者偏好、市场差异、市场缝隙、需求规模和增长以及需求多样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然而,对后发国家管理情境下本土需求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关系缺乏深入探讨。本文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差异性与本土需求空间成长性两个维度描述本土需求,并通过小容量洗衣机和大吸力吸油烟机两个白色家电行业的案例研究发现:本土需求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具有时效性。国内外市场需求差异性小、本土空间成长性弱且被主流市场拒绝的本土需求对技术创新具有短期效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差异性大、本土空间成长性强且被主流市场采纳的本土需求对技术创新具有长期效应。本文的研究打破了需求单一因素的格局,扩展了传统基于某一时点得到的本土需求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采用需求差异性与需求成长性的交互作用,构建起本土需求特征分析的四象限框架,对后发企业正确判断本土需求的价值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现实,亟需洞悉制约其创新发展的因素,选择适当的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和相关制度安排。采用二阶段关联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效率横向发展水平和纵向发展态势。与世界发达国家及国内发达地区的横向对比发现,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一阶段的研发与二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严重缺乏效率;从自身发展来看,研发的技术效率较高但缺乏规模效率,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不高,这是制约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效率的若干路径及措施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协同能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外部需求条件,基于此,从不同角度考虑电子商务对产业集群供应链的驱动效应,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供应链的信息协同、增强企业间的信任合作、缩短市场响应时间、快速整合市场资源、促进集群供应链内企业间的协作和竞争。  相似文献   

19.
赖红波  施浩 《科研管理》2021,42(11):16-24
现有的创新效率研究,多是站在“技术给定”的逻辑基点上完成,忽略各产业技术发展特征,导致医药制造业相关研究没有“药味”。首先,借鉴技术体制理论,将医药制造业的“创造性积累”创新模式,从一般的“创造性破坏”模式中区分出来。然后,将技术积累水平,纳入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中,对中国2009—2016年区域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1)含技术积累因素模型的评价结果,显著优于传统模型,测度结果更贴近产业实际;(2)规模效率低是制约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引进投入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3)从创新效率角度看,我国区域医药制造业呈金字塔型分布,且缺乏效率次优组,存在大量基础层的重复建设。最后,提出继续淘汰医药制造业的落后产能,促进优质企业技术有效积累,弥补全国制药业产业结构短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结构方程的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外部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链演化过程,引入PEST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外部驱动力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现阶段产业政策和行业技术是影响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区域环境负荷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链的扩展产生正向影响,产业需求的拉动效应还未突显。在深入分析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外部驱动力的基础上,为如何促进该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