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事件从来都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新闻事件,正因其报道政策性强、影响力大,所以突发事件历来是媒体追逐、炒作的热点。在传媒行业,一起突发事件,成就了一个新闻媒体,乃至造就了一个媒体名牌的例子屡见不鲜。像半岛电视台在“9·11”后崛起,河南的都市报《大河报》因为在国内第一家报道了“张金柱事件”,让自己名声大振。而有些媒体虽然在突发事件中抢到了暂时的风头,战绩平平的却也很多。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媒体能否发挥优势,正确报道,进而转化为品牌效应,作为主流媒体的央视,近年来为我们提供了快速成长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因其不可预知的突然性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因此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近年来,风凰卫视通过美闰“9·11”事件报道在华语媒体中迅速崛起,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通过伊拉克战争报道得到普遍认可,中央电台中闰之声通过汶川特大地震报道获得广泛赞誉等等,都成为“突发事件报道成就媒体”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3.
林永辉 《新闻窗》2012,(5):52-53
突发性事件常有发生,如2008年中国的大范围雪凝灾害、2010年福建南平6·18特大洪灾、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等等。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起公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而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新闻媒体,便成为了政府的“喉舌”,肩负起舆论引导之责。  相似文献   

4.
杨彪 《军事记者》2009,(12):17-18
作为编辑部的派出单位,记者站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结合2008年西南战区发生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与“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报道经历,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8年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寻常的一年,这种不寻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包括年初的南方抗雨雪冰冻灾害,5·12特大地震,年底全球金融风暴。这一系列的重大突发事件对我们媒体提出了考验。第二,对媒体的考验不断。面临这些突发事件,对中国对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对媒体既要接受挑战又要迎接考验,  相似文献   

6.
每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出现,不免会激起人们对应急广播的高度评价,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到“7·21”北京大暴雨,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7.
邱金锋 《新闻世界》2008,(11):63-65
今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后,中央电视台及时作出准确、全面、客观的报道,从报道效果来看,中国媒体面对突发事件的政治传播日渐成熟,发挥了较好的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央视对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并阐述了突发事件中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突发事件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席卷着整个世界:从“9.11”特大恐怖袭击事件到俄罗斯人质事件,从东南亚非典到印度洋海啸,从“苏丹红”食品危机到“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如何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报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2002年1月11日,台州市椒江区发生了一起特大拎包盗窃案,100万元现金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窃,犯罪嫌疑人在逃窜时遭遇车祸,有几十万元现金撒落一地。巨款面前,椒江白云山加油站广大职工和许多市民见利思义,捡回31.7万元,而少数市民则见利忘义,大肆哄抢,引发了震惊省内外的椒江“1·11”特大现金哄抢事件。“1·11”事件发生后,省内外许多媒体都对这一事件迅速作了报道,台州市民社会公德问题顿时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一事件发生在全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发不久、全省各地正在深入宣传贯彻《浙江  相似文献   

10.
王文婧 《新闻世界》2008,(12):78-79
“9.11”被视为“改变一切”的恐怖袭击事件,此后发生了数次局部战争,美国作为主要参战国将媒体纳入其全球宣传战略部署之中,从而左右了战争状态下的媒体报道。而“9·11”对战时新闻的影响又出于政府与媒体的共生关系一直影响着其后的非战争状态下的新闻报道,继而对全球化媒体产生冲击。本文从美国媒体由“无冕之王”到“牧羊犬”的蜕变,美国记者在“客观中立报道”和“爱国主义高涨”间的举步维艰,以及全球新闻传媒议程的构建由“他们的新闻”转变为“我们的新闻”来剖析“9·11”事件对全球化媒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这一突发事件再一次考验了政府的应急管理,而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南方风雪灾害中,广播因其独特的媒介属性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广播是兼具大众传播功能与通讯功能的“二合一”媒介,它在大灾发生通信、电力中断后,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以它的不可预知性,随时造访人们的生活。近年来,9·11事件、伊拉克战争、东南亚海啸等世界范围的突发事件像一轮又一轮强冲击波冲击着人们。这时,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凸显,传媒的舆论引导甚至可影响突发事件的发展方向。作为极具震撼力和极高关注度的报道领域,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成功与否,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媒体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而在我们身边,除像“非典”、禽流感等波及每个人外,一些局部的小范围的突发事件也在各地不断发生着,这些都应该是地方媒体关注的重点。作为地方电台,由于受众是最基层的群众,甚至占绝大多数的是农村…  相似文献   

13.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伴随着大量档案资料的发生,存在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整理,因此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时,政府部门会要求档案部门派人介于事件的处理.这对于我们档案部门来说,如何尽快采取有力措施,既协助政府部门尽快做好应急处置,又切实做好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值得我们探索.在今年7月19日发生的震惊全国、造成5台车辆烧毁、55人死亡、6人受伤的沪昆高速“7·19”特大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处理中,笔者被安排在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工作,全程参与此次事故的档案业务指导与服务工作.下面就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处置工作谈点见解.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主流媒体的融媒客户端“大象新闻”在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报道中积极创新突发事件的融媒体报道实践,一方面谨遵3T原则,完成“播报者”、“号召者”到“监督者”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下利用多技术打造“政府、平台、用户”三方虚拟共同体,以融合方式彰显主流担当。然而“大象新闻”也存在供需错位、碎片化的语言歧义报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省级主流媒体应注意坚持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应加强持续报道,拓展信息圈层。  相似文献   

15.
黄宏莹 《报刊之友》2010,(2):103-104
一、危机报道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迭起,“9·11”恐怖袭击、SARS疫情、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更是引起了世界各国民众的关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这些事件的关注也与日俱增。这就给市场化发展的媒体带来了很好的报道素材。在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媒体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笔者以“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为例,探讨了“我们做了什么,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三个现实问题,并提出根据我国国情以及舆论体系构建的现实特征,我们应该建立起一套更加切合实际的灾害性新闻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17.
衡阳“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的发生,谁也始料未及。衡阳日报社提出“新闻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三位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精心煅造新闻和版面。既赢得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又深得广大读者的赞扬。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变态性的暴力犯罪成为社会当中的一股逆流。河南平舆“11·12”特大系列杀人案、北京“6·15”特大系列杀人碎尸纵火案、以及前不久的马加爵一案,在带给无数受害者家庭痛苦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很大消极影响。据一项统计数字显示,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案率上升到80年代前半期的8倍,在犯罪总量大幅攀升的同时,犯罪类型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除经济领域犯罪、职务犯罪大幅增多外,暴力型犯罪成为当前增长快、引人注目的犯罪类型。”①媒体作为社会的“探照灯”,有监测社会、沟通信息、整合教育的功能。本文试图借用市场经济中供求…  相似文献   

19.
孙榕 《新闻世界》2013,(3):152-153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近些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危机新闻发布制度逐步完善。但是从以渤海湾漏油事件、“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代表的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中也暴露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在应对危机、发布新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全媒体时代,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急需学会如何与媒体沟通,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更是需要提升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20.
所谓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灾难是具有很大破坏力和伤害力的突发事件,由于灾难事件很受社会关注,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笔者仅以吉化11·13特大爆炸事件报道为例,谈谈如何从灾难新闻中挖掘新鲜话题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