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在西方经济学家中,承续《资本论》和伯恩斯坦,最早注目于股份制研究的人,是美国制度经济学的早期代表凡勃伦。1904年,他发表《企业论》一书,和《资本论》的认定相同,提出股份制是“信用手段”的一种新的使用方式或曰“信用经济”(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64页,第8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492—493页),是“借助于信用筹集资金以扩大资本的简化程序,在现代工业公司的改组与合并中达到了发展的顶点”(第67页)。由此,凡氏认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在《美诺篇》中记载了诡辩学派提出的“研究何以可能”的诘难,表述如下:“一个人既不能研究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能研究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因为如果他研究的是他所知道的东西,他就没有必要研究,而如果他研究的是他不知道的东西,他就不能去研究,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他研究什么”。(《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90页)  相似文献   

3.
前言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的教育思想,是列宁、毛泽东同志一贯的教育主张,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有相当高的评价,说“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因此,实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一个十  相似文献   

4.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发展进化历史的科学.地球是人类生息的寓所,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人类的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地质进化的思想,我国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达·芬奇等也都发表过类似的见解,但他们的看法还未成体系,也缺乏足够的科学论据.十八世纪末叶以前,“地球发展史,即地质学,还完全没有人知道.”(《马恩选集》第四卷第225页)  相似文献   

5.
生活方式即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人们的活动方式。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和“生活的一定形式”,它和人们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是“一致”的。“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60年中文版,第24页)生活方式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雇佣劳动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雇佣劳动就世界范围来说,是一种古老的奴役形式。据恩格斯说:“随着财产不均现象的产生,亦即早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与奴隶劳动并存就零散地出现了雇佣劳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六二页)。古代希腊,在氏族制度趋于解体的荷马时代,已有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雇工的记载。然而,中国直到商周时期似乎还没有出现雇佣劳动。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之前的学者都没有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人理解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可是,他“只知道并承认一种劳动,即抽象的精神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3页)。最终还是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费尔巴哈是反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理论的,他诉诸感性的肉体的人,但  相似文献   

8.
我在拙作《关于哲学体系的几个问题》(《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中曾提出,哲学的体系“要体现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同一性的原则,即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一致,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那篇文章主要是评论广东一本高等学校哲学教材,对于哲学体系的若干主要问题并末展开论述。现借《陕西师大学报》开展哲学体系问题讨论的机会提出一点具体看法,就教于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  相似文献   

9.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发表了薛志贤同志《对改革现行哲学体系的意见》一文,读了很受启发。薛志贤同志提出现行的哲学体系要改革,这个意见很好。他不同意把哲学体系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自然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我都同意。但是,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说成是“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总论;历史辩证法(即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即辩证逻辑),作为三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基本动力,“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4页)哲学从古代朴索的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直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无不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今天,自然科学技术进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显示出很多新的特点,它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课题。面对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如何作出科学的哲学概括和总结,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式的改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前进,是一项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构成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社会分工的问题时,指出:“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可以说,社会的全部经济史,都概括为这种对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90页)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论断,这个论断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什么实际意义,是值得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一个问题。社会内部的分工,并不都是以商品交换为媒介,但商品交换却必须以社会分工为一般基础。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城市和乡村的分离。这种分离,大约发生在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一节中明确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并且指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资本论》第一卷202,205页)人们通常把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称为“劳动过程三要素”说。薛志贤同志在《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发表了《论生产劳动的要素及其产品》一文(以下简称“薛文”),对劳动过程的三要素说提出了疑义。薛志贤同志认为:“生产劳动的要素不只有三个。固然,劳  相似文献   

13.
关于唐代著名诗人孟简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旧唐书》载“平昌人”,《新唐书》载“德州平昌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说他是“德昌平昌人”,《辞海》说他是“德州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人”,而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古文观止全译》则说他是“唐平昌(今四川平昌县)人”。据上、各家都认为孟简为平昌人,但对于平昌今天当归何处,则有山东和四川之异。那么,“平昌”究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据唐人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图志》第17卷,河北道二中  相似文献   

14.
饮马桥,是汉长安城东去大道上的一座重要桥梁。关于它的位置,著名史学家杨宽先生认为:“汉代的东郭门和外郭亭,在饮马桥以东”,即“饮马桥在东郭门以西”(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4页)。他的依据是《洛阳伽蓝记》卷2城东“石桥南景兴尼寺”条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上层建筑应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曾经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教育事业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环节,也应发生革命性转变,本文就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发表一些见解。一、成人教育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会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一大批学有专长  相似文献   

16.
笛卡儿的“以太”、“旋涡”说与张载的“太虚即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摘译自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著《翰林集》(《Hanlin Papers》)的第二集第九章(1894年上海出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原来的标题是《前笛卡儿的笛卡儿哲学》(《The cartesiam Philosophy before Dcscartes》)。作者比较了张载的“太虚即气”说和笛卡儿的“以太”“旋涡”说,认为二者十分相似,并提出了笛卡儿的学说可能来自张载学说的推测。这一推测,受到了英国著名自然科学史家李约瑟(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和我国高能物理学家何祚庥(见《中国科学》1975年第5期)的重视。译者认为,这篇文章为研究关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和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人).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也说“公名白,其先陇西成纪人”.这都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如果李阳冰说的“陇西成纪人”容易误会成出生地的话.如碎叶、条支、西蜀、东鲁、长安等,那么范传正说的“其先陇西成纪人”就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明明说“李白的先祖是陇西成纪人”,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但是很多学者并不认为李白具有“陇西成纪”这个郡望:有的说他是“西域胡人”(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清华学报》十卷一期);有的说他是“突厥人”(幽谷《李太白——中国人乎?突厥人乎?》,《逸经》第十七  相似文献   

18.
关于度的定义,哲学界的提法很不统一。如何确定统一的度的定义,显然是一个必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提供一条粗浅的思路。截至目前为止,哲学界对于度的定义,就其有一定的代表性或特点而言,大概有如下一些提法: 黑格尔:“尺度是有质的定量”、“尺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小逻辑》,第234页) 艾思奇:“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978年版第100页) 肖前等:“所谓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81年版第173页)  相似文献   

19.
《韩非子评论》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1885—1968年)的重要著作,现被编入《熊十力全集》第5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重新出版,它的出版对于我们全面了解熊先生的学术思想有着积极的作用。《全集》采用横排繁体字,注释文字以小字随文出现,其中书名、专用名分别以波浪线、横线标出。不管是材料搜集还是文字校勘,《全集》都是花费了很多心血的,其态度是严谨的,但也不免疏误,现试举三则如下:(一)《韩非子评论》第7部分,第312页,第2、3行小字说:“难四篇云:‘术者藏之胸中,是虚静而无所事也’。”据今本《韩非子》,“术者藏之…  相似文献   

20.
“事实证明,共产党能够消灭丑恶的东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