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应该教孩子些什么?幼儿园到底应该教孩子些什么呢?作为孩子家长,我认为有以下内容。一、品德教育孩子进入幼儿园,心灵是一张白纸,认知水平还相当低下,教育孩子的首要内容应该是品德教育。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教育孩子怎样做好孩子,让孩子能够明辨...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近年来,江阴市第二实小在“引领孩子创造幸福”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努力打造“幸福教育”品牌,通过设计并实施细节化的幸福教育,还原教育的本源,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为孩子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3.
提到赏识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一味地夸奖、赏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跷起大拇指的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教育;是呼唤善良,启迪智慧的教育;是让人学会感恩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习的目的     
之涵 《云南教育》2005,(5):37-37
老师上课教授,让学生自己看书、复习、做作业、考试……。这些手段的目的都不是让孩子非得知道这些知识,而是让孩子亲自体会接受知识、学习本领的一个过程,是让孩子慢慢有“自学”的本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也是孩子将来最受用终身的。  相似文献   

6.
干窑镇中心小学始终围绕“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关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尊重和张扬”的办学目标,坚持突出教育质量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充分有效地运用一切教育教学资源,广泛开展各类教学研究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班主任说我的女儿学习好,性格活泼,独立生活能力强,要求我在家长会上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推辞不过,我就向大家介绍了下面几点家教体会。一、让孩子经受点挫折“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大多数父母的认识。如果说让孩子吃点苦,有些家长就不一定理解了,有的家长虽然理解但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对孩子而言,家庭的温暖是必要的,但不是惟一的,他们还需要挫折教育。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受到挫折教育,能提高耐挫折能力,他们就能适应社会生活。挫折教育的思想,我早已知道,但是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对孩子的教育行为还是去年的事。去年…  相似文献   

8.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主题的确定要贴近生活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决定的。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翁晖亮 《山东教育》2003,(23):127-127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为全家人和睦相处,父母关心孩子,子女照顾长辈,彼此互相关心。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成长。此外,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邻居和客人热情、谦虚、礼貌。  相似文献   

11.
奉行“让孩子轻松快乐成长”教育理念的妈妈,在孩子初入小学的半个学期里饱受各种“打击”。幼儿教育和学龄期教育的巨大落差曾让母子俩跌跌撞撞鼻青脸肿焦头烂额。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如何适应和调试自己,并有效帮助孩子,成为父母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家长是指在家庭中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教育孩子的长辈。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有人认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如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小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常常把幼儿看大了,要求他像小学生那样读书、写字、不准游戏,将玩斥为“没出息”。这样对孩子不是教育他,而是惯坏他,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13.
曹春玲 《幼儿教育》2004,(10):46-46
对孩子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孩子从小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让孩子从小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从而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呢?着名的美国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克奈尔的自然教育经典之作——《与孩子共享自然》(共两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该书以让孩子们在自然中  相似文献   

14.
批评教育有助于学生规范言行举止、增强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品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家长得知孩子被老师批评后,首先要保持镇静,理性看待老师的批评教育,再理解共情孩子,疏导孩子的消极情绪,接着耐心引导孩子乐观看待批评,用心帮助孩子学会用乐观路线回应教师批评,最终让孩子学会理性面对和应对批评。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变得优秀。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享受。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体验到快乐,要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关爱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必需关心的大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在班中的实际表现和在家访中了解到的综合情况,尝试融亲子实践活动于家长会中,改变以往家长会单调冷清的局面,让父母走进校园,与孩子一同游戏。在活动中,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知识,实现教育角色和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家长提供育子经验交流的平台,让孩子体验亲情的可贵,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让父母与孩子心手相牵,共同成长。同时,本次活动也是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两者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7.
怎样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许久以来一直是家长和教育专家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指责家长们忙着为孩子“充电”加重孩子负担,强烈呼吁还孩子自由的时候,笔者却注意到报上这样一条消息:2002年暑假,哈尔滨市流行易子教育,即和朋友“换”孩子,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接受另一种教育,改掉在自己家里改不掉的坏毛病。这让我立刻想到了鲁迅说过的“易子而食”那句话,笔者非但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倒是对此做法有了几点疑问:首先,从孩子一方看,一般而言,听话的孩子家长绝不会舍得“易”出去,也没有那个必要,而大…  相似文献   

18.
其实,孩子不听话,责任并不全在孩子。父母教育理念不正确,教育策略不理智,缺乏必要的技巧,无疑会使孩子“不听话”升级,亲子关系恶化,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要让孩子接受你的合理建议,你母须过亲子沟通这一关,这样,孩子“不听话”行为将大大减少。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过关。  相似文献   

19.
联合家教——家庭教育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家教是让几个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孩子的家庭联合起来,让孩子们定期到家长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家庭中去学习知识、技能。由这位家长担当起家庭教师的重任。换言之,联合家教是一种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的教育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父母所教育的不仅是自己的子女;另一方面,自己的子女也接受其他家长的教育。联合家教给孩子带来什么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联合家教的方式,首先是拓展了孩子的学习空间,使孩子有机会接触其他家庭的生活、教育模式,同时也有了学友与玩伴儿。从这个意义上说,联合家教有利于孩子克服娇骄二气———…  相似文献   

20.
让孩子当家,是许多家庭实验过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本期刊发两篇方法相同内容各异的文章,让读者看到不同的当家方式,收到的效果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