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经常发现.学校的教育跟家庭教育发生冲突,证明了教师的教育观和家长的教育观产生了分歧。孩子该听谁的?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作为一名任教多年多科的教师.我越来越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已经渗透到我们各科的教学过程中.并有效地影响着各科教学。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生长的孩子.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人际关系和谐,敢于表达……对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9年8月6日新华社专电“美国农业部4日发布报告说,美国一个中等收入家庭把一个出生于2008年的孩子养到18岁预计需花费29.15万美元。这一费用在计算时已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相似文献   

3.
师爱与施爱     
我是一个踏上工作岗位才几年的年轻教师,但经过这几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对学生充满爱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4.
王秀芹 《山东教育》2005,(30):25-26
“哇——”随着哭声,我急忙跑过去.只见一个紫色怕牙印深深地印在一个孩子手臂上。我问是谁咬的.孩子用手一指:“小调皮——烁宇!”我生气地问:“烁宇.你怎么咬人?”。“谁叫他不给我玩具玩的.”烁宇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其实烁宇是一个非常有灵气又有独特个性的孩子.小脑袋里装着许多有意思的想法,但他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晏红 《家庭教育》2006,(4S):30-31
有一个教师家庭,孩子很聪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学生经常会有问题到老师家里请教,出于礼貌,学生们常常跟老师的孩子说说话,但这个孩子很少接话、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学生觉得挺尴尬。学生不明白,老师常常教育他们要有礼貌,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提这样的要求呢?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谁好意思向自己的老师提意见呢?这位教师的家庭教育误区可谓“当局迷,旁观清”。  相似文献   

6.
刘上峰 《师道》2003,(3):19
这是我读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有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个故事,对我们改变以往固有的、传统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很有启发。时下,无…  相似文献   

7.
王东华 《师道》2007,(7):44-44
1.杀师,杀校长,同杀父母一样,都是人口危机后遗症在现阶段的反映。在30多年前,一个家庭有许多孩子,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没有过多地宠爱孩子,甚至“洪水来时先赶牛顾不上救孩子”;但在今天的社会,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父母会有一种恋子情结,他们极端地重视孩子,  相似文献   

8.
妞妞笑了     
张彩 《山东教育》2007,(7):60-60
妞妞(化名)是一个谁见了都喜欢的小女孩,只是看似文静的她,却让我们三位老师头疼不已:入园近一年了,每天早上,妈妈送下她要离开时她就哭闹;等妈妈一走,她就自己吃饭了,而且一天中和其他孩子玩得很好,和早上来园时简直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9.
钱志平 《山东教育》2005,(23):97-97
谁会相信,一个刚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就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故意像扔砖头一样。从怀里使劲摔到地上。老天爷保佑孩子命大,没有摔成脑震荡,但却留下了许多印着血丝的小麻点。  相似文献   

10.
繁重的高中课业,远离家庭的住校生活,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前行的动力,激情不再;孩子不知道为谁而学,不知道为什么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戚巧 《山东教育》2003,(9):44-44
以前经常有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什么,从来不回家说,一问三不知,参加家长开放日才发现,孩子竟然学了这么多的东西。怎样让孩子主动将他学到的知识本领向家长展示呢?我经常让孩子们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说儿歌、读数字、做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可能够主动参与的总是那么一小部分,何不———于是,我利用每天下午晚饭后离园前的这段时间,帮幼儿简单地复习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再布置一个新的任务———回家做家庭中的“小老师”,把每天在幼儿园里所学的知识本领教给家人,并表示:老师还要跟踪调查,比一比谁…  相似文献   

12.
谢春莲 《文教资料》2009,(35):66-67
图书(文学类图书)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是其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其诸多优良品质养成的重要阵地。家人作为孩子最重要的启蒙教育者,通过科学的方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其阅读兴趣.为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时代数学学习》2006,(7):96-101
从童年时起,似乎就有一种基本的欲望,要把人排名次.当两个队长挑选他们的队员时,每个孩子都从运动场上讨厌的列队知道他或她的价值.这种排名的特性继续到成年(虽然男人通常看来比女人更关心些).我们喜欢知道谁最第一,谁是最末,谁进步了,谁退步了.排名能意味着对现实的总括性的简化,这看来并不重要.而把一个名字放在名单的顶端,却是富有诱惑力和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14.
魏丽萍 《甘肃教育》2013,(23):24-24
一、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爱心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里,我深深体会到“爱”真正的含义和师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微小的“爱”的举止,传到孩子们心里.  相似文献   

15.
“下雨了!下雨了!”不知是谁第一个发现了外面在下雨,正在活动室里分区活动的孩子,有的开始在小椅子上不安分地扭来扭去:还有的不耐烦地站了起来.开始在室内跑来跑去;几个乖巧的孩子则凑在一起,将鼻子贴在玻璃窗上看外面地上的水泡。看着孩子们向往的神情,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过:为什么不抛开原有的计划.带孩子到雨中去看一看呢?  相似文献   

16.
我的孩子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刚上小学时成绩不太好,我非常着急。天天盯着孩子作业成绩本上的分数,经常一点一点地给孩子讲解错题。可是。一遍两遍三遍地讲完之后,却是讲明白的时候少。越讲越不明白的时候多,再做题还是错。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家庭普遍重视孩子创造力的 培养,他们积极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活动。 1.支持孩子在家里办画廊。孩子在家里大多有自己的“作品角”,他们在墙上开辟自己的园地。家长鼓励孩子画想象画、科幻画,越是异想天开越好。有的布置照片以及一些汽车、飞机、球星或宠物的图片;有的用艺术字写名人名言、座右铭或理想等。 2.鼓励孩子扮演戏剧角色。家长让三五个孩子一起分角色朗诵莎士比亚名句片段,朗诵名诗是很常见的;有时还让他们自编自演哑剧.小品和滑稽剧等,如假扮饭店.机场里的各种人物,看谁演得像,看谁想像力丰富。 3.放手…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伦理学的问题。缘于普林斯顿大学伦理学教授Peter Singer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亿万富翁应该捐多少,你又应该捐多少。全美国0.01%缴税最多的人有14,400个,平均年收入12,775,000美元,加起来的,话,他们的总收入达到了1840亿美元。如果他们捐出三分之一的收入,也就是610亿美元,他们当中最低年收入还是能够维持在33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2007,(11X):20-21
作为母亲.最大的成就在哪里?多数人的第一个答案是“孩子”.不过现代妈妈在顾家.顾孩子的同时,还渴望自己保有传统角色的美好,并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希望自己是妈妈,妻子.职员.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本期.来自宁波的妈妈们.向我们展现对妈妈角色的省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美丁 《教师博览》2005,(2):51-52
说真的.带孩子到美国,对于孩子能否在美国的学校学到什么,从一开始自己的内心就有几分忐忑。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不顾及经济上的负担,立即安排孩子就读私立学校。在美国,一个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要高于公立学校。不然的话,又有谁会自己掏钱去读私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