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了在文学批评和翻译领域建树颇丰,李健吾在小说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曾公开发表短篇小说三十余篇,先后出版过四部短篇小说集,中篇、长篇各一部。短篇小说《终条山的传说》,被鲁迅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称其文采"绚烂"①。中篇《一个兵和他的老婆》出版单行本时,朱自  相似文献   

2.
许多年来,在那片较为寂寞的儿童文学园地上,始终有那么一批埋头耕耘的人,他们为着祖国的明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一朵朵或姹紫嫣红、或淡雅清新的小花,冯文学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长篇儿童小说《火山湖探险》、《梅花铺奇案》和《蓝箭行动》出版后,都反响不俗,最近,他精心创作的另一部长篇儿童小说《湍急的河流》又由希望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近日,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青辣椒原创长篇儿童小说”系列第一辑,收入了牧铃的《城市女生和乡下男生》、戎林的《血染罂粟红》、李丽萍的《亲爱的斜角街》、杜梅的《铁是铁钢是钢》、谢繁的《假日野花开》五本原创长篇儿童小说佳作。五本书风格迥异,但分别从理解、执著、热爱、尊重、生存的主题出发,细腻而生动地展现了中小学生的生活,极富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1903年(续)本年,吴沃尧的长篇历史小说《痛史》开始在《新小说》上连载。该书演述南宋亡国历史,借古鉴今,表现了作者反帝救国的热情。本年,刘鹗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开始在《绣像小说》上发表。这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本年,张肇桐撰小说《自由婚姻》由自由社刊行。这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小说中一部重要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正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和灵魂都永远地留在了罗布泊。爸爸的马兰花谢了,"我"和这群童年的小伙伴也长大了,成为罗布泊的新一代主人。《罗布泊的孩子》是一部题材新颖、志趣高远的长篇儿童小说。这是大漠深处的英雄赞歌,也是诞生在遥远孔雀河边壮丽的"中国梦"和"中国故事"。小说的主基调是乐观积极的,  相似文献   

6.
《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包含丰富的情感层面内容,折射出拉贝的性格特质,被质疑记述具有主观偏向。文章基于BERT模型对《拉贝日记》进行分句情感极性识别,并通过时序统计、地图映射和史料对照,从整体视角探索南京大屠杀前后拉贝的情感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对不同人物的情感倾向。研究表明:对日记全文的情感分析有助于完善拉贝在南京时期的人物形象,为既有研究提供佐证;日记全文情感曲线呈现持续下落趋势,且未体现明显的悲剧型情节编排,表明拉贝没有强化日军暴行的叙事意图;情感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南京形势变化契合,反映拉贝的情感书写受到外部时局的严重影响;而拉贝对日本大使馆成员客观多元的情感倾向表明拉贝对人物的态度主要受到其行为的影响,并没有明显的国族偏见。  相似文献   

7.
郑振铎是五四时代造就的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放射出灿烂光辉的巨星。他在文学创作(包括儿童文学创作)、文学社团活动,报刊编辑(包括儿童刊物)、美术、考古、翻译、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方面,都有突出的开创性的贡献。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在其《追思》中说:“中国要是有所谓‘百科全书’派的话,那么,西谛(郑振铎)就是最卓越的一个。”本文拟就郑振铎在儿童刊物方面的开拓性贡献做一简略的论述。这一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所主持编辑的《儿童世界》的编辑特色上。 《儿童世界》,1922年1月创刊,32开本,周刊。每季1卷13期。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二八”沪战期间,曾休刊数月。复刊后改为半月刊。1937年,“八一三”沪战休刊。同年十月,在香港复刊,香港沦陷后停刊。第一任主编郑振铎。1923年5卷2期开始由徐庆昶等主编。该刊曾风行海内,并远销新加坡和日本。 笔者通过对《儿童世界》之前的儿童刊物及《儿童世界》本身的考察,得出如下断言:正如说叶圣陶是中国现代创作童话的开山鼻祖一样,郑振铎是中国现代儿童刊物的始创者。也正如说《稻草人》是中国童话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样,《儿童世界》是中国儿童报刊史上的一座高峰。郑振铎先生将其热爱儿童的心性,以及他所持的贴近儿童、努力适应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使刊物富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8.
10年前,被人喻为现代中国官场里程碑小说的《国画》一经面世,迅即风靡全国,我省青年作家王跃文也因此声名鹊起,被时人誉为“官场小说第一人”。10年后,王跃文被媒体称为“蛰伏十年磨一剑”的新作、长篇官场小说《苍黄》出版,却陡起波澜,引来官司缠身,被判赔167万元,受到非议。这起官司的前前后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在我个人的阅读史里,连环画绵延的时间非常长,从识字年龄一直到高一,四大名著都是先看连环画入门的。印象最深的童话书是一本厚厚的《童话选》,特别喜欢里面选的那篇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读了不知多少遍,每一次瞪大眼睛心咚咚使劲地跳。最喜欢的小说则是一本79年版的《外国儿童短篇小说》,一些古旧的来自日本、土耳其、捷克、俄国甚至斯里兰卡的丰富优秀的儿童小说,象日本的《两分硬币》、菲律宾的《父亲上法庭》,悲剧的冲击和喜剧的感染,给我的生动影响一直绵延到现在。从童年到少年,这几本书被一个小姑娘读了很多遍,都快翻烂了。这样,…  相似文献   

10.
澳门地方虽小,人口仅45万,但人杰地灵,在中国新闻出版事业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澳门的报刊业澳门是中国现代报纸的摇篮,1822年9月12日,葡文的《蜜蜂华报》在澳门创刊,这是在中国领土上出版的最早的现代报纸。《蜜蜂华报》是当时在澳门的葡人中的立宪派推翻...  相似文献   

11.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人物薛涛的最新长篇儿童小说,入选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5月优秀畅销书榜少儿榜,入围“华文好书”6月好书榜;入选“中国好书”2019年7月榜单,入选德国“白乌鸦”书目。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格非的系列长篇作品《江南三部曲》由《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组成。小说以人物血脉为联系,随着他们各自命运沉浮与心灵的蜕变,揭示了不同时代里的人对梦想家园的不同理解及其变异。小说以历史阐述者的身份展现了一个跨时空的对话过程,2012年出版后备受中国文学界好评,并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现代期刊史上,有多份文学杂志命名《小说月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8月,它在1921年革新以后,是中国新文学的一面旗帜,影响很大.由于它革新内容,招来鸳鸯蝴蝶派的攻击,引起一场历时不短的论战,并促使商务当局另出一份《小说世界》来解决矛盾.《小说月报》在革新以前,在民初文坛,也独领风骚.鸳鸯蝴蝶派的鼻祖之一李健青说:“当时小  相似文献   

14.
《女人无归路》,是女作家杜保平继《女人无魅力》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作为女人“无”字号长篇系列,《无归路》与《无魅力》,整体上保持着主题的延续性。小说的主人公颜红玉、何堂奥、柳逢春天、伊非、杯优柔、黎青时等,都各有失败和不幸,对这失败与不幸的感慨,便构成了《无归路》的情节内容和主题沉思。 女人的“归路”问题,是女权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政治、法权、社会学、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在当今中国社会,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因已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水平,因而业已引起全社会  相似文献   

15.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老舍先生描写了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6.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暗算》好像一匹黑马,在几家电视台播出都创下了不俗的收视率。该剧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展现了在特殊战线上默默奉献的一群人的故事。该剧开篇词这样说道:“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他们没有声音,只有行动;他们没有眼泪,只有悲伤;他们没有传记,只有传说。”剧中三位主角阿炳、黄依依、钱之江最终都以悲剧结局,以美的毁灭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他们的死折射出革命的残酷性,从而达到了肯定美、否定丑的目的。别林斯基在《西方人论选》中将悲剧定义为戏剧中的冠冕,称悲剧为戏剧的最高峰。《暗》剧的这种英雄人物以悲剧结局的尝试也的确使该剧抓住了观众的胃口,受到了各界的好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部“封建末期官场运作的百科全书”《曾国藩》作者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封笔之作张之洞乃晚清重臣,学界巨擎,洋务运动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传奇经历让现代人追寻到一个奋斗者的人生轨迹,一个知识分子从政的典型,一个人生的大悲剧。  相似文献   

18.
《小说月报》的翻译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翻译小说反映了时人以小说救国、启迪民智的美好愿望,见证了翻译小说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变迁,推动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小说月报》翻译小说的梳理,探讨了其对现代中国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缪在中国的精神之旅阿尔贝·加缪(1913-1960)的中国之旅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首次出版汉语本《鼠疫》(“外国文艺丛书”),由顾方济等人翻译,他的另一部小说杰作《局外人》,则在第二年现身于袁可嘉等人编译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上海文艺出版社),就此引发西方现代文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土地上的英雄气息──访著名作家周梅森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梅森先生的《中国制造》在今年两荐国家级国书奖中都榜上有名:一是国家图书奖,一是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同时被文化部等单位列为国庆十部长篇献礼小说之一。可谓殊荣接踵而来。为此,本刊记者在国家图书奖即将颁发的之际,采访了周梅森先生。记者:您的很多作品给读者这么一个印象,即充满了浓厚的英雄主义气息。在这部《中国制造》中,也有相应的体现,请您谈谈这一风格的延续所基于的创作上的动因。同;我本人十分激赏那种阳刚的、强悍的、大气磅涛的英雄主义风格。这从《人间正道》、《天涯》到《中国制造》均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