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徐冰川 《科技文萃》2001,(4):134-137
这是一个惊人的内幕:世界计算机龙头老大、赫赫有名的“蓝色巨人”美国IBM公司,居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大屠杀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助纣为虐的角色,成为希特勒消灭犹太民族的技术帮凶。更惊人的是,IBM公司的创始人托马斯·J·沃森甚至十分崇拜希特勒,并获纳粹德国鹰加星十字勋章!2月11日出版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率先披露了这一内幕得以曝光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特别善于模仿,喜欢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尤其喜欢追“星”,崇拜“偶像”。作为班主任,我积极鼓励并引导他们向真正的明星和偶像学习。  相似文献   

3.
刘丽  张坤 《现代语文》2005,(11):36-37
崇拜名人的心理,是许多人都会有的,本也不足为怪。然而细细想想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青年的“崇名”现状,不免令人担忧。这便“崇”得不仅十分的热,而且还很有几分不理智。比如说崇拜的对象吧,多是离不开歌星、影星、电视明星。如果来个英雄、模范或科学家、发明家作报告,还不如“星”们来得轰动。这样的“崇”就实在令人不安。由于“崇”,于是常常“爱屋及乌”,连“星”们爱吃什么,爱穿什么,爱玩什么,都一概热心探询,甚至模仿。至于“星”们的品德、人格,却未必看得重要。一些“星”在被“崇”中失去了警觉,飘飘然以为真的成了“…  相似文献   

4.
张荣 《教师》2012,(8):16-17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师”是“信道”的前提。身为教师,我们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各项素质,尽最大努力唤起学生对自己的崇拜喜爱之情。只有教师力当学生心中的“星”,学生才会水到渠成地“亲师…‘信道”,教育教学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渴望追星     
说到追星,我总有一种惧怕,因为我并不追星。“星”是什么?说简单点,“星”就是自己崇拜、敬仰的人,可以是歌星、影星、球  相似文献   

6.
酃是汉代未水入湘处(今衡阳市城东)的地名,之前曾名寵和龐。自赵宋以来,是今湘东炎陵县名。其偏旁“霝”同雷、电(雹)、震、霆为同一个词族,是古人对雷电自然现象的文字记录。反映了先民对雷电由自然崇拜到龙之神灵崇拜的认识过程,也是我国龙崇拜源于雷电崇拜的一个典型例证。而“酃”则以地名的形式保存了这一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7.
初到上海市育才中学,就发现了育才中学德育的独到之处———“每周一星”活动。在学校的宣传栏中,那张10寸的大照片上,一个高挑的女孩儿脸上绽放着自信的微笑,旁边是一个醒目的大标题:“勤恳、认真,一干到底———记高一(3)班高金同学”,下面是富有个性的文字,让你走进高金,了解高金。上海育才中学从1999年开始开展评选“每周一星”的活动。“每周一星”顾名思义就是每周在全校学生中选出一名校园明星。每周一升旗仪式上颁发“每周一星”荣誉证书并在宣传栏张贴,在校园网登录。现已有100多人成为“每周一星”,在学校形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偶像崇拜,既不同于历史上的宗教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也不同于建国以来的道德模范崇拜、领袖人物偶像崇拜,而是以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为主要对象的“明星崇拜”(pop worship)或“名人崇拜”(celebrity worship)。这种崇拜现象看起来感性大于理性、娱乐性大于人生价值体验、消极大于积极,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人因极度追捧明星而出现行为异常、心理变态、人格异常的现象,从而引起许多家长和教师的担心。  相似文献   

9.
时文选萃     
学术之星值得追当前,一系列明星选秀节目异军突起,追星似乎成为了一种“群众”运动。不可否认,追星现象作为一种精神崇拜和榜样学习,反映了时代的开放多元。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思考,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  相似文献   

10.
是否能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所崇拜、追求的星,这颗星是否真能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把握住这点,崇拜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是否能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所崇拜、追求的星,这颗星是否真能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把握住这点,崇拜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球迷”、“歌迷”的出现,“追星族”、“发烧友”的兴起,昭示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一种精神现象——“偶像”情结的泛化和“崇拜”意识的高扬。何谓“崇拜”?辞书上通常以“尊敬”、“敬佩”来解释,这意思上是差不离的,可情味上却差得多。崇拜至少包含了几多沉醉、几多迷狂。不用看别的,只须看看歌迷们崇拜起歌星来怎样的如醉如痴、要死要活即可明白几分。某男歌星在我们城市的体育场卖唱,人头攒动中许多少女“阿×我爱你”、“我爱你——阿×”地喊得震天价响不算,还陆续跳上台去搂紧那“阿×”的脖子,狂吻之下差点让这颗星憋不过气来。这崇拜,岂是“尊敬”、“敬佩”所能尽意的?对球星的崇拜亦很可观,  相似文献   

13.
道教自创立之日始,即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道教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洞天福地”为崇拜对象,以山的“仙灵性”、“苞养性”为崇拜内涵,以祀神山居、入山修炼为崇拜形式的山崇拜信仰。考察了山崇拜信仰的形成原因,同时也分析了山崇拜信仰的实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月天     
拒绝盲目追星!是否能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所崇拜、追求的星,这颗星是否真能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把握住这点,崇拜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香港见闻     
“航天英雄”杨利伟应特首董建华邀请到香港作演讲的那天,我恰在香港文化艺术中心参观。一些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布置宣传品、悬挂热气球的当间,陆陆续续有三五学生到达会场,有的家长陪着同来,当天香港翡翠台现场直播了当地市民、青少年热切追“星”崇拜英雄的场面。同去的报社的同伴深有感触:香港人的爱  相似文献   

16.
怀念雷锋     
雷锋的人格力量覆盖了一个时代,雷锋的奉献精神陶冶了一个时代的心灵。可以说,当年人们对雷锋的崇拜毫不逊于眼下追星族对“星”的虔笃。然而,风光难再,雷锋同历史上许多本不该却不断被淡忘的名字一样,仅仅珍藏于尘封的书本上———今天,“雷锋精神”的式微已成了不争的事实。那么,是当代灵魂不需要“雷锋”的涵养,还是价值观念丢失了良知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17.
【新题展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名人: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不断涌现出许多“明星”:有幽默风趣的相声小品表演艺术家,有歌喉美妙的歌唱家等等。这些名人崇高的精神和品质犹如夜空中闪亮的明星,令同学们在心理上崇拜,行为上模仿,精神上得到激励。让我们遨游“星空”,去追寻这些“星”的轨迹,去评说这些“星”的长短吧。  相似文献   

18.
对于那些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称谓由原来的差生、后进生转呼为现在的“迟闪星”,无不从细微之处体现出教师教育观念的进步以及对学生人文主义的关怀,“迟闪星”一词的提出。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迟闪星”并非迟闪.而是作为教师有没有及早发现他们的能力。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用心灵照亮“迟闪星”,让他们也成为银河中夺目的一颗星。  相似文献   

19.
读了广州白云师范学校《我看“追星热”》中几位同学的发言,颇有感慨,也想来凑凑热闹。我觉得,对于一名中师生来说:“追崇明星偶象,实在是不可取。因为,我以为,“追星者”其实是为了逃避自己的现实,去虚幻某种“真实”。比如你拜倒在刘德华脚下,一心履其成功之路,难说不是幻想为了放弃神圣的讲坛。过多地崇拜明星而成为“追星族”一员,让明星的光芒遮没自己的生活,把所有的爱与精力全献给某明星,从言行举止上模仿,思想感情上追逐,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的英雄崇拜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崇拜尼采式的超人、拜伦式的自由战士,崇拜泰戈尔式的人道博爱,崇拜哈代式的反抗悲观的勇敢。其中心线索是性灵的追求,更多体现了“布尔乔亚”的色彩。五四文坛上崇拜的英雄也几乎都是外国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英杰。这种英雄崇拜导致了某些现代思想和英雄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