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音乐是启迪人心灵的艺术,它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对于少儿来讲,这种美的感受,一方面来自于音乐自身的魅力,另一方面又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因为学生的情感具有强烈、短暂的特点,缺乏持久性和连续性。因此,用音乐艺术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动作、表情让孩子从听、想、说等方面去感觉、领悟音乐,感受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自身有着特殊的表现手段与方法,作为音乐教师,应重视美的教学,积极创设美的氛围,用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许多教师已经了解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但将此理念运用于教学时,不少教师却不知从何做起。以音乐活动为例,教师们容易纠结于音乐技巧的把握,而被教会幼儿唱一首歌或跳一支舞的目标所禁锢,使得音乐活动枯燥无味。既然艺术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那么幼儿是否能准确演唱一首歌或跳对一支舞就不成为艺术表现的唯一目标,教师应大胆地去改革教学的模式,以幼儿为本,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支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沙龙  相似文献   

4.
程英 《福建教育》2014,(7):55-59
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许多教师已经了解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但将此理念运用于教学时,不少教师却不知从何做起。以音乐活动为例,教师们容易纠结于音乐技巧的把握,而被教会幼儿唱一首歌或跳一支舞的目标所禁锢,使得音乐活动枯燥无味。既然艺术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那么幼儿是否能准确演唱一首歌或跳对一支舞就不成为艺术表现的唯一目标,教师应大胆地去改革教学的模式,以幼儿为本,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支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关,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沙龙通过《以幼儿为本,有效支持幼儿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与创意表现》一文,细述音乐活动的诉求和具体实施策略,并通过小班亲子音乐活动“爸爸去哪儿”、中班韵律活动“冒险岛之旅”、大班音乐活动“狐狸和母鸡”的案例及评析,详细而明了地呈现音乐活动的应有面貌,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是艺术中的艺术。如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情、趣、力?音乐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敲节奏,感受音乐的美""编动作,体悟音乐的情""互交流,体验音乐的趣""巧激励,体会音乐感染力"等策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情、趣、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一些更加科学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让广大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舒心,家长放心。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充分感知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获取美、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打开幼儿心扉,让幼儿认知美、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的重要学科。特别是在当今综合发展的时代中,学好音乐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来说极为重要。不过,该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喜好,如何让幼儿实现对音乐美的认知、感受、体验、发现呢?笔者认为,这与幼师的教学方式和能力离不开关系。毕竟,不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师,都必须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从而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8.
陈涛 《考试周刊》2011,(68):226-226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将这种美的艺术介绍给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则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本文从聆听感知、创设意境、丰富教学形式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发现音乐之美、感受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虽然它们都是通过“美”去打动人,可在过去,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学科。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艺术教师应该适时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利用艺术学科的整体优势,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感官让学生去感受、想像、创造艺术。  相似文献   

10.
史瑾 《教育导刊》2007,(5):44-44
音乐和美术是姐妹艺术。音乐是从听觉上去感受美,美术是从视觉上去获得美,但两者在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让人的内心产生共鸣上是一致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曾说过,  相似文献   

11.
苗秀伟 《新疆教育》2013,(7):101-101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应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和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合唱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的集体艺术表现形式,中职生通过合唱的训练,能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理解音乐的内涵,更深入地体验音乐美、情感美、和声美以及合作美,进而情感得到升华,审美能力和自信心获得提高,对集体意识也产生更进一步的理解,并强化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语言。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令人陶醉,更以其擅长表达情感的特点给人以精神美的享受。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追求和创造美的情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学生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张隽 《考试周刊》2015,(50):185-186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作为"美的使者"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的教学,用美的语言展示教学内容,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音乐教学语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能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音乐美术学科同属艺术教育,两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它们都是借助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使音乐、美术学科巧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促进学生艺术素质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歌唱是融音乐、诗歌、散文、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表现美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歌唱的艺术处理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它包括对歌曲本身的分析和理解、情感的体验与感受,对音乐作品的再加工,对歌唱表演艺术的再创造。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与体验歌词内涵和思想感情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创作风格、创作特点之后,还应重视音乐表情手段——速度、力度、唱法和表情等方面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美为重要目标的艺术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动听的音律、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生动的形象、浓郁的风格等特点,幼儿易为感受和体验,能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音乐的情感,对培养幼儿音乐艺术素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音乐艺术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一、合理选择音乐作品1.选择具有游戏性的音乐作品。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作为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音乐活动,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  相似文献   

20.
郑鑫 《成才之路》2011,(10):57-5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在音乐面前,教师介绍多少,说多少音乐的美,那都是教师的个人感受,这种感受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要学生认同,还不如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听,给学生感受音乐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