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唐芳贵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7):97-100,109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之一。文章从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发展过程、成因等方面综述了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进展情况;介绍了职业倦怠研究的理论成果;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地位的提高,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受到社会日益关注。本文回顾了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希望通过对职业倦怠研究的回顾,能够更好地展开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曾永健 《时代教育》2012,(5):199-200,5
本文根据当前的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的情况,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状况进行分析综述。通过反思性教学这一角度,论述其对教学过程、教师发展阶段和教师角色所承担的文化负荷所产生的职业倦怠的作用、影响及反思性教学对于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的局限性,探讨反思性教学对职业倦怠的缓解作用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教师职业倦怠情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为预防干预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参考,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我国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横断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年代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因子、非人性化因子和低成就感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年代可以解释3个因子1.7%、2.2%和7.3%的变异;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逐年增加;男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高于女性教师: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较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严重。  相似文献   

5.
西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许多学者就开始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主要对西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较为关注的几方面问题,即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方面进行了评述,以期为我国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文献发现,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一方面集中于教师的个人因素和外界影响因素,前者包括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情感,后者主要包括人口因素、社会支持和组织行为;另一方面集中于教师职业倦怠预测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预防策略,主要包括: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工作满意度;促进教师自我效能感发展,预防职业倦怠;提高教师情感能力,培养教师心理资本;设置相关课程,培养教师克服倦怠的能力。对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启示包括紧密与学校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发合适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选择更具代表性的研究样本并考虑多种影响变量、与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有效结合起来、重视家长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近年来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更是引人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负向影响,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山西省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旨在探讨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借鉴国外有关职业倦怠理论和测量工具,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研究了目前乌鲁木齐地区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被调查的英语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程度并不十分严重。个人、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预防和缓解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是Maslach于1974年提出的,是指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是长期在繁重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到压力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起教育领域开始关注职业倦怠的研究。90年代中期,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成为国内外职业压力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就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学者主要从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结果等不同方面开展研究。而从研究的形式来看,主要分为理论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并未涉及二次研究和系统评价。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meta分析,综合分析十年来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为研究我国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尹伊婷 《中国教师》2009,(Z1):267-268
中等职业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他类型学校教师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而国内对此的研究不多。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职业生涯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并影响到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对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提出了一些自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考察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卷,抽取6所职业院校的421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1)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整体水平不严重。男教师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11~20年和30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在组织去人性化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5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在组织去人性化、情绪枯竭、科研耗尽感,工作倦怠上,已婚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未婚教师。(2)神经质和外倾性对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的预测作用均显著,精神质仅对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的预测作用显著。结论: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水平较低,人格特质能够较好地预测工作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教师是知识、文明、真理的传播者。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影响工作,影响到人才培养。文章通过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倦怠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避免职业倦怠的方法和措施,以引起社会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在我国,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师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福建省的幼儿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查研究福建省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并不十分严重,但已经普遍存在,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多发群体这一推理一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虽不严重,但情绪衰竭较严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上下波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工作倦怠是各行各业都面临的严重问题,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中小学生是否能健康的成长。本文对近几年国内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研究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干预。并对国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以某沿海省份6所高职院校的421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压力问卷和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整体水平不严重,个人成就感维度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教龄在组织去人性化维度上差异显著。在组织去人性化、情绪枯竭、科研耗尽感三个维度上,未婚教师得分显著低于已婚教师。工作压力维度上,性别在工作无乐趣维度上差异显著,教龄在职称评聘维度上差异显著。2.工作压力各维度均能够预测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结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工作压力能够较好地预测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师个体水平变量和集体水平变量对教师职业枯竭的预测作用.多层分析结果表明:(1)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和工作压力分别对职业枯竭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且存在学校间差异;(2)学校水平的集体效能变量能显著正向预期工作压力与情绪衰竭、工作压力与非人性化、应对效能和知识枯竭以及应对效能与个人成就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 school context, teacher burnout, and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Participants were 563 Norwegia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Four aspects of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 school context (supervisory support, time pressure, relations to parents, and autonomy) and three dimensions of teacher burnout (emotional exhaustion, depersonalization, and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were measur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using the AMOS 5 program. 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wo of the dimensions of burnout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and indirectly related to all aspects of the school context, through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burnout were differently related to the school context variables. Emotional exhaustion was most strongly related to time pressure whereas depersonalization and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were most strongly related to teachers' relations with parents. Implications for both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格特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力远低于组织因素,职业倦怠的根源应归咎于职业群体的组织和直接管理者的行动,提出从培养职业兴趣、建立合理绩效评价体系、营造合谐校园氛围、建立社会支持网等方面,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管理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9.
本项目调研目的——了解重庆市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效能、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现状以及三者的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274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在性别、教龄、学历上差异显著;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学效能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教学效能感与主观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支持利用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整体职业倦怠水平不高。(2)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在性别、婚姻状况以及职称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副教授与讲师倦怠水平相对较高。(3)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