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点评:文章用语贵在精炼该文最大的毛病是“嗦”。其具体表现是:(1)明知不在论述范围,偏要述及。如文章第三节“一是纸质文件数字化”后面的“目前……因此不具备探讨的价值”和第八节开头的“实际工作中……故此阶段不存在双套制管理”,都是废话。(2)一个意思重复表述。如文章第一节的“而值得探讨的是在多大程度上的双套制”与“但合理范围的双套制管理尚待定论”。如此复述,没有必要。(3)对业内熟知的概念和述语,阐释过多。如纸质文件三个阶段的鉴定。(4)简单的表述复杂化。如文章的最后一句“以实现文件的高效存取与凭证价值的确保得以兼…  相似文献   

2.
业务问答     
1对归档电子件,档案室(馆)是否需要一件一件地与纸质原件对照检查?由谁来检查?如果出现不一致。如何处理? 答:由于电子件在法律凭证性、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目前我国规定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件在归档时,应同时保存电子件的纸质件,即“双套归档制”。同时还要求,归档电子件应与相应的纸质件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梳理中国电子文件归档发展脉络,展望单套制管理和档案数据治理前景是推动电子文件管理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研究基础。通过文献量化分析和政策文本编码,明确中国电子文件归档先后经历了依赖传统纸质文件管理模式的双套制确立、双套制发展和数据转型背景下单套制发展趋势逐渐上升三大阶段,并总结各阶段突出特征。电子文件归档由“双套制”向“单套制”演进的过程中,在机制、技术、方法、应用方面分别呈现出多维度可信归档机制逐步建立、归档范围逐渐拓展、业务数据归档方式不断创新和档案工作与业务活动协同发展态势日益增强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孟荫 《兰台世界》2020,(4):73-76
将西方经济学中“替代品”的概念引入档案管理,通过分析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各自的特点,来理解档案“双套制”管理的成因及作用。再次说明档案的概念及其属性,分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之间存在的两种替代关系,总结“双套制”存在的问题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解决“双套制”的对策是通过技术和制度控制风险,推行档案“单套制”管理。  相似文献   

5.
“双套制”管理模式研究是在纸质档案和电子文档两种载体并存情况下,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使传统档案管理与计算机管理技术相融合,并在档案管理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理想的保存及利用的目的。本文就清代档案采用“双套制”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采用“双套制”管理的原则做一简单的论述。一、清代档案采用“双套制”管理的必要性清代档案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容涉及清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领域,是研究清史和近代史的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利用价值、极高的文物和保存价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保管明清历史档案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管理的共存与互动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冯惠玲 《中国档案》2003,(12):40-42
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管理的共存状态有双套制和双轨制两种类型,两种共存状态下电子文件的社会属性和功能有所不同。电子文件的管理推动了纸质文件管理的改革,如文档一体化和实体管理的简化;纸质文件管理的经验和信息技术促成了电子文件管理的完善。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管理共存的二元格局将会持续相当长时间,趋向是纸质文件管理功能的弱化和电子文件管理功能的强化。  相似文献   

7.
档案“双套制”管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比较,认为二者各具优势、互为补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二者有机结合、扬长避短的。双套制”管理模式及“双套制”。管理时期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关于档案"双套制"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各具优劣 ,互为补充 ,不能相互取代 ,而应该有机结合 ,扬长避短 ,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本文主张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双套制”管理  相似文献   

9.
“双套制”与“双轨制”对电子文件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文件档案以其信息传输的优越性,对传统的纸质档案的运用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目前的电子文件无论从法律保障还是从安全性角度而言,还不能完全取代纸质文件,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不可避免地在一段时间内相依共存.因此,探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制定“双套制”与“双轨制”管理的规则标准,拓展传统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  相似文献   

10.
朱志勇 《航空档案》2004,(10):103-105
本文对国内外采用“双套制”管理电子文件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双套制”管理电子文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所谓人事档案的双套制是指人事档案管理在原来以纸质档案为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子技术,在档案收集、整理、存储、检索等环节实行纸质与电子手段并重,从而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自动化水平的一种档案管理方法。当前实行双套制管理主要表现为电子文档应用及做好与纸介档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曹吉超 《湖北档案》2005,(11):13-14
一、件价值运动 1、“广义件”概念 件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件”即指现行件,按照中国人民大学陈兆祦教授的“四阶段”划分标准,即指处在第二阶段(件的现实使用阶段)的件。我国档案学大都把件理解为“狭义件”,即现行件,当件进入第三、第四阶段,国内学称之为“档案阶段”。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人事档案的双套制是指人事档案管理在原来以纸质档案为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子技术,在档案收集、整理、存储、检索等环节实行纸质与电子手段并重,从而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自动化水平的一种档案管理方法.当前实行双套制管理主要表现为电子文档应用及做好与纸介档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一、件价值运动 1“广义件”概念。件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件”即指现行件。按照中国人民大学陈兆祦教授的“四阶段”划分标准,即指处在第二阶段(件的现实使用阶段)的件。我国档案学大都把件理解为“狭义件”即现行件,当件进入第三、第四阶段,国内学称之为“档案阶段”。  相似文献   

15.
王辉凯 《兰台世界》2023,(S1):89-91
<正>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单轨单套制管理在有效降低档案管理成本、提升档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传统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变革档案管理方式,从容应对管理对象的巨变,是近30年来档案研究工作的主基调。《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在有条件的部门开展电子档案单套制(即电子设备生成的档案仅以电子方式保存)、单轨制(即不再生成纸质档案)管理试点”,标志着我国档案保管模式正式迈入电子文件单套制、单轨制时代。冯惠玲教授在《走向单轨制电子文件管理》一文中指出:“在人类义无反顾地走向数字生存的道路上,用数字方式完整地保留并强化文件、档案功能是一场没有选择的战役,  相似文献   

16.
《档案与建设》2005,(3):43-43
《江苏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日前已正式出台。《办法》共分八章三十二条。第一章“总则”规定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的内涵、范围和组织管理机构;第二章“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体系”明确了档案、文书数据管理人员三方联系制度、双套保存制度,数据交换格式规范制度和电子签章凭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北京档案》2006,(8):45-45
2006年第3期《档案管理》郑仁的章,认为目前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出现了“弱化”与“滥化”两种倾向。“弱化”表现在对电子件/档案的归档管理方面。(1)档案行政管理系统内的指导不力。《电子公归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的是“由副省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电子公的归档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如何开展电子件归档没有任何指导和具体安排。对于下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没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根本无法开展对电子件/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工作,造成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业务指导职责的缺失。(2)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放任自流。这种状态不仅在欠发达地区或市(地)、县以下基层存在,  相似文献   

18.
段波 《四川档案》2020,(1):37-38
档案"双套制",是指同一内容的纸质载体档案和电子载体档案双套收集归档,其目的是使同一份文件的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共同处于保存及可利用状态,可以是对具有重要作用和长远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拷贝,也可以是对有长久保存价值的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复制。泸县在档案"双套制"工作中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一、“双套制“中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各自特点及其互补性   纸质文件是归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纸质文件是当前信息存贮和传播的主导介质.纸质文件以文字、图形附着于纸质载体,它所提供的信息可直接读取,不可与载体分离.易于保持其原始性和真实性,保存寿命长;但其不易增删,信息存贮量小,远距离传播速度慢,共享性差.……  相似文献   

20.
朱青梅 《档案与建设》2013,(7):23-24,67
在社会生活与工作的管理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纸质档案资料和以电子数据储存为特征的电子档案、胶质缩微品档案。纸质档案资料和以电子数据储存为特征的其它档案,由于它们各自的作用、特点不尽相同,实行双套制管理在档案管理系统中有特殊的需求。文章对这种新型双套制管理模式的主要策略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