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教育文汇》2009年第12期刊发了我的女儿卢山《我当上了美国一流大学教授》一文,又在今年连续两期摘登了我撰写的《金榜卢法》一书若干片断。一些家长看到上述文章后,纷纷打电话给我,或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或诉说为父为母的苦衷。我最近在合肥等地几所中学作报告时,也有一些家长向我咨询教子成才的“秘诀”。  相似文献   

2.
去岁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收到朋友送来的一本好书,读之再三,爱不释手。.这本书,名为《金榜卢法》,总结了卢业苗先生与女儿卢山亲子互动、携手同行、共探成才之路的教育体会。这是作者长期探索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血结晶,是科学成才之法。  相似文献   

3.
为中学生衷爱的《成才导报》做罢多期的“实战演练”,收益多多,也感慨多多。下面试以《“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辨”》(载《成才导报》2004年第47期)为例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1999年第3期发表了曹家标先生《〈藤野先生〉的中心意思是爱国主义思想吗?》。其文认为:“《藤野先生》一文中,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应该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深厚的怀念之情。”此后,《中学语文》2000年第1期又发表了张德勤先生的争鸣之作《〈藤野先生〉的中心应该  相似文献   

5.
王忠贤 《语文学习》2010,(7):119-120
读了郑义广先生《“后序”正解》(《语文学习》2010年第5期)后,笔者觉得文中有些观点,大有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几天前我应邀为优课竞赛做评委,老师上课的文章自选。巧合的是几位老师不约而同都选了杨绛先生的《老王》,但他们的读解我不敢苟同。在课堂上,竟有老师认同学生这样的理解:“从老王身上,我们学到了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回来查查资料,才知道大家对《老王》主题的讨论很热烈,《语文建设》2006年第9期、2007年第1期,《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8期  相似文献   

7.
姚小鸥教授《洛道五丈渡汲水———〈巾舞歌辞〉抄袭事件与汉代中原地区的道路交通》 (《学术界》 2 0 0 1年第 4期 )一文指责赵逵夫教授《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 (《中华文史论丛》 1989年第 1辑 )、《三场歌舞剧〈公莫舞〉与汉武帝时代的社会现实》 (《西北师大学报》 1992年第 5期 )两文“抄袭”了杨公骥先生《西汉歌舞剧巾舞〈公莫舞〉的句读和研究》 (《中华文史论丛》 1986年第 1期 )的成果 ,“对前辈学者的工作肆意排诋” ,引起各方关注。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处组织专家对相关文章进行了核对研究 ,认为赵文一开头即标明杨公骥先生的论文 ,并说明刊于何处 ,明确指出“有的地方与杨先生看法不谋而合” ,“但还有些心得或为杨先生所未道及 ,或与杨先生看法有所不同” ,文中征引“杨说” 4 0余次 ,完全符合学术研究规范。为使读者客观全面地认识事实真相 ,厘清《公莫舞》研究史上杨、赵两先生各自的贡献 ,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处按照学校领导实事求是的要求 ,并征得《中华文史论丛》编辑部的同意 ,建议本刊重刊此文 ,供读者与杨文参看 ,以得出公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记得几年前,王树民先生尝写有一篇短文,题目叫做《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发表于《河北学刊》2002年第1期上。  相似文献   

9.
新闻一束     
正本刊发表的《由"佛钻"引起的联想》入选《2019中国杂文年选》本刊2019年第1期发表的范军教授的杂文《由"佛钻"引起的联想》(发表时署名维成)入选向继东先生主编《2019中国杂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20年1月版)。《2019中国杂文年选》是"花城年选"中的一种,选辑2019年度中国优秀的杂文作品,全都发表于公开出版的报刊等传媒上。全书稿分为"浮世绘""杂感录""随想记""温故坊""新视点"等五辑,即五个部  相似文献   

10.
一点商榷     
刘国正先生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赞》(载《语教学通讯》2000年第2期)对钱理群教授在《审视中学语教育》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作为学术争论。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笔读后。对刘国正先生的观点却不敢苟同。现不避弄斧之嫌。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8年第4期、2009年第5期、2010年第1~2期、2011年第3期先后刊出了《关于平行四边形反例的存在性》、《也谈“关于平行四边形反例的存在性”》、《关于平行四边形反例的存在性再探究》和《一个假命题的假设性探究》四篇文章.它们都探讨了假命题“一组对边相等,且又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  相似文献   

12.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刊发的丁德科教授、马忠智副教授的《坚定不移地创业创新——论渭华照金精神》和张岂之先生的《做好(史记〉选本研究与整理工作——“(史记)选本丛书”序言》两篇文章被《新华文摘》2013年15期摘编。  相似文献   

13.
再谈新保守主义的思想误区——与郭齐勇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谈新保守主义的思想误区——与郭齐勇先生商榷邓晓芒郭齐勇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的《评所谓“新批判主义”》一文中,对我和周晓明等四人在该学报1996年第5期的一组有关“新保守主义”的文章提出了反驳。与郭先生文章同时发表的还...  相似文献   

14.
《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2007年第1期刊登的《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一文被我国最权威的人文社会科学文摘期刊《新华文摘》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这篇被转载的学术论文由国家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顾问王冀生研究员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王霁先生共同撰写。这是《高教发展与评估》更名第三年取得的又一成效,是成绩也是鞭策,本刊将一如既往秉承“质量第一,学术至上”的办刊理念,再接再厉,刊登出更多更好的学术精品回馈广大读者。此前,发表在本刊2005年第6期、由长沙理工大学教授余小波博士撰写的《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  相似文献   

15.
董华伟 《丹东师专学报》2011,(3):F0002-F0002
业师叶正渤教授的又一部力作《金文标准器铭文综合研究》,作为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第五辑,2010年12月由线装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是先生承担的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JA740039)。这也是先生出版的第七部著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育“泛人文化”的取向遭到批评和质疑,“语文知识”、“语言训练”等一度被淡出的词语再次回归语文研究的视域。2007年第10期的《中学语文教学》,集中刊发了一组讨论语文知识的文章,王荣生、王鹏伟、陈钟操先生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2008年,吴忠豪在《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一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不能没有训练”的观点(《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2期);2009年,倪文锦在《正确处理和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多种关系》(2009年第6期《中学语文》)以及其他相关文章中反复强调了语文知识和语言训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登载邓瑞整理的《五石斋文史札记》连载(三),《札记》作者为北京大学已故著名教授邓之诚先生,发表时整理者作了标点。近日阅读一过,发现几处标点有误,摘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语言学家魏建功的专辑在《文教资料》1996年第4期、第5期刊出后,受到许多读者的关注.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陈新先生、南京大学教授鲁国尧先生、吴永坤先生等多次来函来电对这组资料给予热情鼓励,同时,也指出资料中的一些笔误和校对错误.在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下面特对这组资料作一勘误,以便研究者利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先生的长篇文章———《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 13 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 7、8、9期连载后 ,引起了相当反应。像这样以著名大学教授的身份对一本中学历史教材的许许多多具体问题由“质疑”而“引发的思考” ,似乎还是第一次。但愿今后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也能把目光和注意力投到中学历史教材上来。任史识先生的文章《评黄安年先生〈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一文———也谈 13 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 0 0 0年第 3期…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不加思索”这一成语,好多人认为它用错了,是“不假思索”之误,如朱旗先生的《“不假思索”与“不加考虑”》(见《语文知识》1991年第8期)、《“不假思索”能作“不加思索”吗?》(见《语文月刊》1996年第5期)、朱兆功先生的《是“不假思索”,不是“不加思索”》(见《语文知识》1996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