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期待”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存在的追求知识的愿望。在剖析名师激发的“阅读期待”中,在深入思考与积极实践中,我欣喜地发现教师若能引领“阅读期待”,学生在老师的言语诱导下或特定的情境中,读书往往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为“探究——品读——体验”铺下良好的情感铺垫,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真正的动力源泉和真切的品味乐趣。  相似文献   

2.
“真实的阅读”是指让语言学习者在大量地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发展、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的语言活动。从语言学习理论的角度看,真实的阅读不属于“语言学习”而属于“语言习得”。“真实的阅读”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3.
何谓真实阅读?从读者的角度看,真实阅读指的是面对作品本身的“原汁原味”的阅读。在原汁原味的阅读中,当读物的吸引力足够大时,将使读者“自失于对象之中”,即达到“审美自失”的状态。真实阅读最基本的阅读状态便是“审美自失”。  相似文献   

4.
朝阳市的孙玉玲老师来信问 :第8册的读写训练重点中有“一要真实 ,二要具体” ,这里的“真实”到底怎样理解?“具体”指的又是什么?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应怎样落实?跟客观事实相符合 ,不假 ,就是真实。“一要真实 ,二要具体”中的“真实” ,指的是学生在写作文时 ,内容要真实 ,不许写假的。“大纲”中指出的“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大纲”还特别强调“有真情实感” ,“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不说假话。”如此看来 ,内容真实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写的人、事 ,是真实的 ,不是胡编的 ;二是写的情感是…  相似文献   

5.
崔峦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朴实、真实、扎实。所以,语文教学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通过执教《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我对语文教学的“真实、扎实、朴实”有了更深的体会:简化,但不简单。只有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才能提高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才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从新中考、新高考的卷面占比来看,阅读总占比约50%,古诗文阅读约占22%,现代文阅读约占28%,可见阅读的江湖地位不低。那么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有多强呢?农村校的老师肯定都不敢铿锵有力的回答说:“不错!”综上所述如何让农村学生保质保量,有效的阅读是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下面,笔者将从老师是最好的激趣者;制定阅读计划,有目的的阅读;运用方法,深入阅读;注重激励与反馈等角度出发,浅谈如何让农村学生有效的阅读。  相似文献   

7.
金怡 《现代教学》2006,(12):39-39
“Care for Your Hair”是牛津高一英语教材中的一篇关于头发护理的阅读材料。韩老师从通过让学生预测“决定一个人发型的要素是什么”来引入阅读材料第一部分的内容,由于问题贴近真实的生活,学生回答十分踊跃,教师进而要求学生通过材料的阅读证实自己猜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之后,教师又有意抛出“发型和头发健康,哪个更重要”这一话题,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头发护理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8.
邓彤老师说:“有一种读书方式叫素读,即不借助任何辅助手段,只是单纯通过文字与文本素面相见,从而实现对文本的真实解读。这是一种最朴素最本色的阅读。”我以为,“素读”这种阅读方式首先适用于教师本身。在教学之前反复阅读。作品,发现问题,在教学设计时就会针对学生可能的疑问处讨论交流,使得学生能从无疑处生疑并随之解惑,享受“有所得”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必修课程中“阅读鉴赏”系列的课程目标,领悟其定位: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的和谐统一。借鉴于语言学习理论中重要概念“真实的交际”的提出。在本文提出“真实的阅读”概念。反思日常课堂阅读教学之“虚假”,重温孟子“以意逆志”说,发掘此说与课程标准的有机关联,由此倡导“以意逆志”说,在新课标背景下实践“真实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我就像一位拾垃圾的老太婆。整天埋首在学生习作中寻找错字、别句。”“满篇的废话、空话、套话,我一阅读学生作文就作呕发晕。”许多语文老师坐在一起,谈起批读学生作文,总是满腔怨言。从总体上看,学生作文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毕竟是学生学习阶段写作能力的真实反映啊。作为语文老师.如果总是习惯于以吹毛求疵的心态来看待学生作文,当然会造成阅读上的疲惫。我们何不试试采用“集装”的方式来批阅学生作文呢?  相似文献   

11.
何谓“真实阅读”?还是从阅读教学存在的不真实阅读现象说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阅读期待”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存在的追求知识的愿望。在剖析名师激发的“阅读期待”中,在深入思考与积极实践中,我欣喜地发现教师若能引领“阅读期待”,学生在老师的言语诱导下或特定的情境中,读书往往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为“探究———品读———体验”铺下良好的情感铺垫,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真正的动力源泉和真切的品味乐趣。积极的阅读期待具有三大特征:目标性、情境性、综合性。它的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充分考虑“阅读期待”特征的同时,可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等着手引领。一、耳目一新促投入喜新…  相似文献   

13.
王耀生 《海南教育》2008,(10):65-65
人们常把字典说成“哑巴老师”。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字典的特点和作用。但平时人们对“哑巴老师”却不屑一顾,以为阅读中不跟“哑巴老师叶丁交道也照样阅读,即使碰到一大堆难字也可以一“眺”了之。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多,那些不懂读的字就慢慢增多,阅读者对阅读就渐渐产生厌倦心理了。因此,我以为要重视“哑巴老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理由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在深入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语文老师都很关注“读”,追求书声琅琅,情景交融的课堂。然而,真正的阅读.是深层次的,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感动、享受收获,才能与作者碰撞出“火花”。这是一种最真实、最深刻、最有效的阅读。在小学高年级段语文教学中,我有以下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把字典说成“哑巴老师”。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字典的特点和作用。但平时人们对“哑巴老师”却不屑一顾,以为阅读中不跟“哑巴老师叶丁交道也照样阅读,即使碰到一大堆难字也可以一“眺”了之。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多,那些不懂读的字就慢慢增多,阅读者对阅读就渐渐产生厌倦心理了。因此,我以为要重视“哑巴老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理由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近来,笔者拜读了《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3期徐为章老师《感悟历史新课堂》、第6期孙振江老师《盼望真实的公开课》和第8期潘金传老师《到何时才有真实的公开课?》三篇文章。几位老师都认为很多公开课“不是真实的课堂”,只是公开课老师的“精彩表演”,是一种“作秀”过程,并且呼吁公开课要呈现真实的课堂。笔者也曾上过市级公开课,参加过优质课竞赛,想现身说法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曾听过多位老师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即教学这篇课文时,老师们多从“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却将它杀掉”这一问题入手,突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主题.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使学生感受彭德怀的大爱精神。但是,尽管老师们在课堂上满含深情地叙述,声情并茂地引导,不失时机地播放感人的画面,整个课堂却总有一点“隔”.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生硬感。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着力避免的是以往单篇阅读导致的浅层化、碎片化,它最终追求的是学生在真实阅读、深度阅读后,有自己的真实思考、深度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真实感悟、深度感悟。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阅读红色经典?如何创新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策略实现育人目标呢?下面,笔者以长篇小说《红岩》为例,探索深度学习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真情境”活动设计策略。一、还原真实历史,走近红色作者还原真实历史,走进作者的真实生活,感受“红色”情怀。  相似文献   

20.
在整本书阅读中,作业设计是推进整本书阅读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可尝试从“读写结合”角度探索整本书阅读的作业设计,将真实的读与真实的写相结合,进而推动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