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中<酚醛树脂的制取>实验中生成的酚醛树脂不能取出,学生不能直接触摸感觉其硬度,且试管加入乙醇也不易洗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改善汽车制动系统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停车的稳定性,设计和分析改性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动系统.方法:以中高级轿车的制动系统为对象主要从结构和材料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以实验制得的改性酚醛树脂基复合摩擦材料作为制动块的材料,应用有限元软件ALGOR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其制动过程、材料性能及其他特性.结果:硼化物改性酚醛树脂材料制动块的摩擦系数变化范围是0.45~0.48,而纯酚醛树脂制动块摩擦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28 ~0.48.结论:说明硼化物改性缩小了酚醛树脂摩擦系数的变化范围,从而改善了制动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必修 )第二册 [实验五酚醛树脂的制取 ]所介绍的方法有如下不足 :1.装置及操作较复杂。2 .试管里的酚醛树脂不易取出 ,即使用乙醇浸泡 ,效果也不佳。3.每次做完实验 ,试管刷需全部更换。如果采用下列改进方法 ,则快速方便 ,经济实用。将大试管改成装青霉素的小药瓶 ,盛 1g(约一药匙 )苯酚晶体 ,再加 1mL甲醛 (约 1滴管 )和 0 .5mL浓盐酸。盖上带 5厘米长的直导管单孔橡皮塞 ,振荡。另取一个 150mL小烧杯 ,倒入 80mL沸水 ,迅速将小瓶放入进行热水浴。几分钟便可观察到小瓶内液体凝成乳白带红的固体———酚醛树脂。若…  相似文献   

4.
酚醛树脂的制取实验是高二化学五个基本学生实验之一.酚醛树脂制得后不久便固化结块,沉积于试管底部,很难洗涤.化学课本上介绍的洗涤方法是加入少量酒精,浸泡几分钟,然后洗涤(并加热).但结果是费时费力,效果不佳.有没有比酒精浸泡更好的洗涤方法呢?通过反复试验,找到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在此向大家介绍.在沉积于酚醛树脂的试管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不久硬化的酚醛树脂便开始软化,并逐渐溶解,最后酚醛树脂块状固体变成细碎的颗粒状固体,同时溶液变得粘稠,这时用水冲洗即可.原理:酚类和醛类通过缩聚而成的树…  相似文献   

5.
制取酚醛树脂实验的改进江西泰和中学(343700)赖厚来制酚醛树脂的实验,按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存在三个缺点,一是反应所需时间较长,二是倒出生成的酚醛树脂不容易,三是清洗试管不方便,为此对该实验作如下两点改进,则可克服上述缺点,第一将反应器由大试管换...  相似文献   

6.
用实验说明了酚醛树脂制备实验的改进条件和方法,同时还报导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未见报导过的新催化剂——FeCl_3、AlCl_3、NH_4Cl等.用它们可制得不同颜色树脂.  相似文献   

7.
1.实验室制氧气需用哪些仪器? 答:需要的仪器有:大试管、铁架台、导气管(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集气瓶、水槽、药匙等. 2.制氧气前为何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防止制氧气时装置漏气.如果装置漏气就不易收到气体,使实验失败.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中有些实验为了易于控制温度 ,均匀加热可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 ,有些实验需要使用温度计控制温度 ,有些实验为了减少物质的挥发或得到常温下为液态的物质可用冷凝装置 ,现总结如下 :一、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1)盐的溶解度的测定 ;(2 )苯的硝化反应 ;(3)苯的磺化反应 ;(4 )酚醛树脂的制备 ;(5 )银镜反应 ;(6 )乙酸乙酯的水解 ;(7)蔗糖的水解 .常出现的错误有 :认为实验室制乙烯、石油分馏、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醛与新制Cu(OH) 2 悬浊液反应、溴苯的制备需水浴加热 .二、需要使用温度计的实验(1)盐的溶解度的测定 (测水溶液的温度 ,温度…  相似文献   

9.
以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水蒸汽活化法制备酚醛树脂基球形活性炭.讨论了不同的预氧化、炭化、活化条件下对所制得的活性炭碘、苯吸附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炭化升温速率为2℃/min,炭化温度为800℃;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h,水蒸汽流量为0.4mL.min-1的条件下,可制得比表面积为726 m2.g-1,活化后碘值、苯值及强度分别为806mg/g、234mg/g、9.85N/粒的酚醛树脂基球形活性炭.  相似文献   

10.
按现编高中化学课本(必修)中酚醛树脂的制取实验步骤操作,费时且不易成功,改用以下实验方法和步骤可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上实验课时,教师事先准备几瓶热开水。 指导各组学生分别在大试管内加入2.5g  相似文献   

11.
具体作法是:实验后,将粘有酚醛树脂试管上部的残液倒掉,加入1毫升乙酸及3~5滴浓盐酸,然后将其在水浴上加热二分钟,这时液面呈乳液状,用试管刷后端插入块状酚醛树脂的空隙中轻轻转动几次后,顺势将其拉出。如拉出困难,可先用洗涤剂湿润试管壁。余下的粉红色附着物可加少量上述溶液用试管刷清洗即可。 实验中,由于酚醛的配比、催化剂的类型不同,可制得两种不同树脂。碱性催化,甲醛过量时、苯酚的苯环在邻、对位上都可跟甲醛起作用。得到体型的酚醛树脂——热固性酚醛树脂,受为不溶不熔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课本 P69〔实验2—4〕,用氢气流吹肥皂泡。该实验若用普通肥皂液,实验不易成功;着按资科介绍操作,肥皂液的制备又较麻烦:它需将一克肥皂片放入40毫升热水的烧杯中,再加入4—6滴甘油,2—4滴浓氨水,少许尿素和蔗糖后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制得。我经多次实验,找到了一种能代替肥皂水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新编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研究液体的压强和深度关系的实验”中介绍了一个证明“液体的压强和深度成正比”的实验方法.这个方法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成功.难在:(1)细沙放入的多少不好掌握.放少了,玻璃管不能竖直;放多了,玻璃管可能沉入水底.(2)用直尺测量玻璃管顶到水面的高度,初二学生不易掌握,测量误差往往较大.  相似文献   

14.
苯酚与甲醛生成酚醛树脂的反应,由于反应条件的不同产生不同颜色的产物。鲁教版高中教材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第64页介绍了酸性条件下可制取粉色酚醛树脂,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图,但没有具体的实验。笔者就酸性条件下苯酚与甲醛生成酚醛树脂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1 Na2CO3和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 教材中该实验采用试管和气球装药品,实验时需用手将气球中的固体药品倒入试管,这种设计存在两大弊病:一是气球中的药品不易倒干净;二是两个实验不易同种操作.可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6.
以苯酚、甲醛为单体,水为分散介质,PVA1788为分散剂,甲苯、DOP、十八醇等为致孔剂,在NaOH催化条件下,采用悬浮缩聚法制备了多孔酚醛树脂微球(PF微球).讨论了致孔剂种类及用量对酚醛树脂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测试了甲苯与十八醇配伍制的PF微球的热性能.通过实验发现,在混合致孔剂(甲苯分别于DOP、十八醇配伍)条件下的微球产率较高,粒径均一;甲苯+十八醇致孔剂条件下的PF微球在450℃后才发生较大的热失重,热稳定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课本中《酚醛树脂的制取》实验中生成的酚醛树脂不能取出,学生不能直接触摸感觉其硬度,且试管加入乙醇也不易洗净。 我们将实验进行改进可避免上述不足,方法如下。 其装置仍按课本所述,只不过在有导管的胶塞上穿一根下端弯成勾状的铜丝。其长度伸到反应物液面下,按课本所述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生成的酚醛树脂固体就凝固在铜丝上。拔出胶塞,生成的树脂就会被带出来。用水冲洗后学生可以直接触摸,感觉其硬度对于试管内的残渣用酒精浸泡确实效果不好。我们通过实验加入较浓的NaOH溶液,残渣很快溶解,试管很容易清洗干净,试管和试…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中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是个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按课本讲的办法来操作,效果极不明显,而且铂丝价格昂贵,不易找到。我们参考有关资料,作了一些改进,现介绍如下: 改进部份: 1.用电线中的细铜丝代替铂丝作催化剂,价廉易得且催化效果很好。 2.用纯氧代替空气。取10克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氧,贮存于球胆内备用。 实验装置: ①充满氧气的球胆。②广口瓶,内装浸透浓氨水(约3毫升)的脱脂棉球。③20×200毫米反应管(最好用硬质玻璃管,也可用裁去底部的大试管代替),中部放一团细铜丝,进气端装入用玻璃纤维裹好的碱石灰颗粒,出气端装入用玻璃纤维裹好的氯化钙颗粒。④锥形瓶。⑤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 操作步骤及现象: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相似文献   

19.
教材上的该实验是在铁架台上吊一个平衡杠杆.该装置笨重,不易提携;平衡杠杆难找;难糊纸袋.本人将该实验作了改进,装置如右图:……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职业高中种植专业教材《植物保护》教学实践中 ,观察霉菌形态采用平面皿固体培养法。应用此法很难在同一视野中观察到气生菌丝、匍匐菌丝、假根等俱全的菌株。其原因是制片时菌丝易断裂而破坏其生长状态 ,学生对气生菌丝、匍匐菌丝、假根很难区分和辩认。经实验发现 ,用大试管液培法能弥补上述缺陷。大试管液培法的主要优点有 :一是不易污染 ,原来采用平皿培养 ,现改用大试管培养 ;二是制片时能保证观察到完整的菌株 ;三是能连续观察到不同生长时期的菌体形态 ;四是操作简便。现将此法简单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菌种 :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