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抱小孩的乘客在公共汽车上得到好心人的让座,本身已经很动人,当这个“让座”如葡萄藤一样在周围迅速蔓延开花时,708路公汽的那一刻美丽迷人。相信这一天,那辆公汽上的亲历者和目击者都会向自己的亲友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让座只是小事,但是来自道德的“美”,和这个“美的旅行”,却足够让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2.
动词“整”、“搞”、“弄”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泛义动词,它们的用法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很多句子中可以互相替换,比如它们都有替代功能、关系功能,都可以带名词性宾语等。其不同之处是:使用地域上,“整”经常在东北地区使用和“异”则在中部地区使用频繁;句法方面来说,“搞”可以带动词性宾语。  相似文献   

3.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氽”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相似文献   

4.
数学中的“等”与“不等”都是绝对存在的.从表面上看,“等”与“不等”是对立的,但如果着眼于“等”与“不等”的关系,会发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另一面.可以这样说,任何数学变换都是“等”与“不等”之间的周旋.许多数学问题若能很好利用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解题中可以起到出奇制胜、化难为易之功效.本文以几个常见的典型例题,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曹刿论战》中有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其中的“再”字,是“第二次”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再”意思不一样。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二”、“贰”、“两”等.这几个词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等”和“等等”是人们用错率较高的两个词。它们都经常用在别的词语后面,但是用法和词性都有一些不同。“等”可以担当四种词性:动词、量词、助词和介词。  相似文献   

7.
“幽雅”与“优雅”这两个词真像一对双胞胎,它们俩长得非常相像,都有一个“雅”字,而且它们的读音又相同,意思又非常相近,难怪许多小朋友把它们认错、用错。例如:“园中的迎华亭、翠微阁古朴( ),别具风格。”在这里究竟用哪一个词语呢?是“幽雅”,还是“优雅”?似乎两个都可以用。那么这两个词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怎样分清它们呢?我们不仿仔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8.
李创鑫 《现代语文》2001,(10):31-31
“二百五”、“十三点”都是非常难听的字眼儿。一般用来骂人,表示头脑有毛病或傻瓜一类的意思。那为什么人们用它们来表示这个意思呢?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突然”和“忽然”是一对近义词。一般的语法书上都说“突然”既是形容词又是副词,可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等;“忽然”是副词,只能用作状语。这是它们在语法功能上的区别。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忽然”出现了新的用法,如香港有家娱乐杂志叫《忽然一周》,韩国影星金喜善主演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忽然情人》。显然,“忽然”已逐渐有了作定语修饰名词的功能。而且它们作状语时一般可以互换.如:“他正要出去,突然下起了大雨”,“他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大雨”。所以,要想分清它们,还得从意义着手。  相似文献   

10.
何雨芯 《现代语文》2014,(12):41-43
对含“更、还、要”的三种“比”字句,即“A比B更X”“A比B还X”“A比B要X”的语义特点及预设语境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各自的语义特点,并分析它们的预设语境。  相似文献   

11.
“突然”和“忽然”意思相近,有时可以换用.因而有人误认为它们是等义词。其实不然:它们既有相似点,义有不同点。 1、“突然”与“忽然”都可作副词,都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人意料,多数情况下可以换用,比如,“电灯突然亮起来了”,我们也可以说,“电灯忽然亮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各大学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在适应这些变化的过程中采用了“新管理主义”、“学术资本化”和“大学企业化”等一系列的新理念。“新管理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弱化的情势下,大学所采用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而“学术资本化”和“大学企业化”又是这一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的延伸。本主要是通过对这四大理念的介绍,来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大学改革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全球化”对我国当前形势下大学改革的意义以及大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若p、q表示命题,把“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分别简称为“或”命题、“且”命题、“非”命题。要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只有掌握这三种复合命题的判定。  相似文献   

14.
《左传》中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语,史学界历来认为它们都是古书名,但内容和形态的解释却是众说纷纭,近来漳州师院靳青万从字源学意义上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后发现:“三坟”事实上就是当时占卜祭祀后埋在地下的书,“五典”就是置于供案上祭祀祖先神灵的书,“八索”就是当时结绳记事的书,“九丘”则是堆放起来供大王和大臣阅读查考的书。  相似文献   

15.
冒石宏 《小学生》2010,(8):38-39
有照为证 “严肃”“严格”“严明”这三个词语都是由“严”宇组成的,彼此的意思很相近。有许多同学都由于难以正确区分,而将它们混淆使用,闹出了不少笑话。不信,见图1、图2、图3。  相似文献   

16.
“大散文”与“艺术散文”是当前散文领域中颇有影响的两大理论主张,它们的观点大相径庭。虽然如此。它们却也有相通之处,即它们都重视散文的艺术魅力。它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优劣参半,为了共同的目标,它们理应并存,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7.
本讨论了述语分别为“有、是“的存在句的不同语义关系,提出在存在句式“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有/是 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附加成分”中,当述语为“有”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部分充满关系;当述语为“是”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完全充满关系,并由此探讨了为这种语义关系所决定的“有”和“是”在具体句子中使用时的互换情况。同时本也考察了“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作为存在句式的真实性情况,指出用“是”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并非存在句,其实质是判断句;用“在”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才是真正的存在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历史教材上,“左”与“有”多次出现.如“左派”、“右派”、“左翼”、“右翼”、“左倾”,“右倾”等,那么,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脚”和“足”都有指人和动物的腿的下端或器物的下端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一、从造字方法来看,“脚”是形声字,“足”是会意字。《新编说文解字》对它们的解释分别是:脚:形声,从肉,却声。足:会意,上面的方口像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如果“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能引起可燃物的“自燃”。“自燃”由于是一种自发性的、不需要人为去点燃或加热的氧化反应,于是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许多同学经常把“缓慢氧化”等同于“自燃”,把它们当成是一回事,其实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是两种不同的化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