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摘自徐本禹日记徐本禹,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这位22岁的小伙子2004年志愿到贵州义务支  相似文献   

2.
《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这篇帖子开启了徐本禹传播事件的良好开端,文章主要从受众角度对该帖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网络媒体和传统主流媒体如何互补、互动,使“徐本禹事件”的传播效果达到了最佳化。  相似文献   

3.
题记 见到邓志锋教授的时候,他刚率队从四川抗震救灾的前线归来.据了解他的人说,经过灾区的15个日夜,邓教授黑瘦了许多,但仍然是一张儒雅亲和的笑脸,在眼镜的后面,依旧闪烁着智慧而坚定的目光.办公室的同志笑着说,他还是那么帅!但又多了几分英气.  相似文献   

4.
徐本禹,一个感动了无数国人的名字,一个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2年的志愿者。如今“,徐本禹”这三个字,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名字,而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成了奉献与爱心的象征符号。据悉,徐本禹已经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但他的行为带动了众多的志愿者,贵州支教接力将在华中农业大学一棒一棒传递下去。  相似文献   

5.
22岁的徐本禹,近日被提名为今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20名候选人之一。朴素报恩:每月50元勤工俭学报酬,他捐了43元“你校学生徐本禹,被列入2004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之一。”华中农大宣传部长彭光芒教授接到央视的电话后欣慰地笑了:徐本禹感动了无数人,也定会感动中国。2003年5月,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硕士研究生,他却申请先保留学籍,远赴贵州支教!徐本禹“弃研支教”的事在华农引起轰动。大一那年,武汉秋意渐浓,而徐本禹还穿着单薄的军训服。一名同学的父母看见后,执意将带给儿子的毛衣和毛裤分给他。拿着柔软厚实的毛衣,他流下…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一个名字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徐本禹,一位平凡的大学生,为了一个心愿,从繁华的城市到贫困的山村,用爱心和执着感动着现实社会中越来越现实的人们。  相似文献   

7.
徐本禹,一个感动了无数国人的名字,一个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2年的志愿者。如今,“徐本禹”这三个字,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名字,而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成了奉献与爱心的象征符号。,据悉,徐本禹已经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但他的行为带动了众多的志愿者,贵州支教接力将在华中农业大学一棒一棒传递下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策划人语: 徐本禹,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22岁的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动感中国     
《徐本禹自述》是一篇十分质朴的文字,但它又是难得一见的“美文”。它的美不是那种文学意义上的结构奇巧、语言华丽,而是从字里行间,它的浑身乃至每一个毛孔,都蕴含着至情至性的大美!“我叫徐本禹,今年22岁,中共党员……”这么一个寻常的开篇,在徐本禹笔下,却显得异常沉稳、自信,舒缓有致。徐本禹的骨子里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敦厚、赤诚、与人为善,甚至舍身取义。这是一个偶像横行、榜样缺席的年代。在时下大学校园里,好多典型是炒出来的,比如因家贫勤工俭学而成为“打工健将”、因就业形势不好去西部而号称“援边英雄”等等,虽然也…  相似文献   

10.
"傻子"逸事     
同学 们叫他 "傻子"。 "傻 子"的模 样挺丑: 个头儿不 高,面色 黑瘦,小 眼睛,厚嘴唇,走起路来总是 低着头。可"傻子"常在心里 自我安慰道:反正我心灵美!  相似文献   

11.
爱心一片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殿堂若没有奉献精神的融入,是难以熠熠生辉的。 在这里,我只撷取黑龙江省百所标准化校之一的二龙山农场场直小学中的一朵浪花,奉献给所有热心教育、尊重教师的人们。 一 他,再平凡、普通不过了。1.60米左右的身材,30多岁的年纪,黑瘦黑瘦的。乍一见到他,你根本不会将他同“知  相似文献   

12.
《作文与考试》2023,(14):33-34
<正>家境贫寒的徐本禹,从小享受了很多人的温暖和关怀,很想将这种关爱传递下去。大三暑假,徐本禹来到当时没有通水、没有通电、没有通路的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岩洞小学支教,原计划两周的支教最后变成了两个月。告别时,面对当地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徐本禹承诺:“毕业了我会回来教你们的。”考上研究生后,因为一直牵挂着贵州的孩子们,他决定放弃读研,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华中农业大学的普通大学生徐本禹同另外四名同学组成了赴贵州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达狗吊岩村时,他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岩洞里的教室仅仅用两堵一人多高的墙头隔开,中间是过道,南边是一、四年级复试班,北边是六年级。如果  相似文献   

14.
<正>越来越多的人自发来到先生家,纪念这位生活朴实却致力于乡村公益的老人,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尊称这位“抠门”老爷爷为“先生”。大家尊称老爷爷为“先生”。然而他并不是教师,只是走街串巷卖油条的。先生是隔壁村的,他的“抠门”出了名。先生身材不高,黑瘦,留着花白的长须,脸上是一道道沟壑,他常年戴一顶草帽,穿解放鞋,神情坚毅。  相似文献   

15.
我至今仍然保存着一张50年代的"特别通行证",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证件的质地已经发黄变旧,但对我来说却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16.
【病文】我的大伯今年才四十多岁,看上去却像个老头儿,村里的小孩都这么称呼他。他的个子不高,黑瘦黑瘦的,这是因为干活累的,一年四季他长年累月上坡干农活。他的头发常常不理,胡子也不刮,叫人看了很不舒服。每当那些小孩子叫他"老头子",  相似文献   

17.
2005年2月17日晚,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评选”揭晓。经过3个月的评选,有将近90万人通过网络、信件、电话等各种渠道,把自己心中的感动最终献给了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公仆牛玉儒、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而感动团体则由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获得。其中对徐本禹的颁奖辞是这样写的:“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的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相似文献   

18.
上中学一年半,没想到竞和三个男生混得烂熟.他们分别被同学称为"一绝情"、"一无情"、"一多情".也许是缘分到位,这学期班主任偏偏安排我们"四魔女"坐在他们后面.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2009年9月9日<报刊文摘>上有一篇文章,先引了严歌苓小说里的一个人物:"明明家里有买半斤肉的钱,她却每次只买二两,然后将肉全部让给男人吃.眼巴巴地便有了几分自怨自怜的资本:瞧我多爱你啊,嫁了你都没肉吃.  相似文献   

20.
美文引路 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陈世旭 老吴在大院住了将近三十年,人缘极好.无论对谁,当官的,当平头百姓的,老邻居新邻居,看门的扫地的,正式工临时工,都热情得就像多年的朋友.而我在与他多年的相处中最突出的印象是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这该是他让大家喜欢的最大原因之一. 大院门房张师傅,矮小黑瘦,刚来时不少人看着都有些不舒服,在院子里议论,老吴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院子跟以前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众人不以为然.打扫院子是门房的职责之一,张师傅扫了,以前的门房也扫了.老吴说,大家再仔细看看:院子里的两棵玉兰树下还有一片黄叶吗?院子四周围墙的墙脚还有一根杂草吗?院子中间的自行车棚还漏雨吗?要是还有兴趣,大家不妨看看张师傅脚上的那双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