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高职领域引入通识教育,既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这一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一组多层面、多维度的伴生概念。二者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也应该从教育思想(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三个层面去解释和定位。二者的辩证有机统一要依靠以通识教育思想统领人才培养工作全局,构建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具有通识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借鉴杜威的"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整合"思想,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现状,从通识教育内涵、实证分析、政策建议三方面,论证通识教育与个体职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提升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再就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属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做加减法,而是要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起来,在职业教育中体现通识教育的要求,使高职教育的两种属性在教育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共同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对高职园区实施通识教育可行性路径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向平 《职教论坛》2012,(22):76-78
随着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的关注与推动越来越深入.对于高职园区的资源共享来说,通识教育是个重要抓手与平台.在高职园区实施通识教育,充分发挥通识教育共通性、基础性、综合性的特色与优势,避免重复性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与文化环境,是当前高职园区提高资源共建共享集约化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的关注与推动越来越深入。在高职园区实施通识教育,充分发挥通识教育共通性、基础性、综合性的特色与优势,避免重复性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与文化环境,是当前高职园区提高资源共建共享集约化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的普适性功能对高职教育仍然适用,但是高职通识教育短视化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依据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以及学制、培养目标等因素,通识教育的功能表现为培养学生适应性职业能力、实现教育的人本性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实现技术技能人文层面整合几方面。高职通识教育的价值在于有助于解决工具性与人本需求的关系;有助于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实现;有助于构建学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保荣 《职教论坛》2012,(22):19-22
文章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入手,分析了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积极作用,梳理了我国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职教育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对策:厘清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高职教育三方关系;建立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正向互动关系;建立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匹配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应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能简单模仿或复制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的观念和模式,应围绕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等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拓宽教育途径,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更贴近企业、行业、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向内涵式改革和发展,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领域,通识教育愈加受到关注。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将科学技术哲学有机融入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中,提升学生科学素质,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这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不可或缺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然而,高职院校对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还相对薄弱,甚至有人对高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存有疑虑.究其原因,一是对高职院校属性的认识不够全面,只看到它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地区的四家高职院校为对象,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对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实施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的架构不够清晰、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实施通识教育的保障条件不够充分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更新通识教育理念、建构“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等方面着手,全面实施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教育报主办、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高职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论坛,于2016年2月28日上午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全国高职研究会等2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的课程开发、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与通识课程的关系、高职通识教育的路径与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开展了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全旺、周志刚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24期撰文,从历史经度与现实纬度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作者从历史经度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的萌芽发育与职业教育的兴衰沉浮:1.前劳动力市场阶段,即改革开放至1993年.在此期间,中职获得了空前繁荣,高职在国家的提倡和推动下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劳动力市场发育阶段,即1993年至今.  相似文献   

14.
FOCUS是杜克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典型课程模式,它在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上都体现出跨学科的特性,选修FOCUS的学生必须对跨学科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课程实施上重视研讨和互动.FOCUS课程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跨学科的内涵比较丰富;课程实施注重人际互动;通识教育与本科生参与科研有机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教学之重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通识教育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中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建立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双向沟通的体系,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教育哲学演进前提下,回顾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理论,应用能力、教育权理论,从人的发展权的哲学视角,阐释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最后指出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方向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展开,回归教育本源,即对人性本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又是一年一度的学生求职高峰,尚未签约的应届毕业生将可能加入日益庞大的青年失业者行列。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学生的职业观教育、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等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教育政策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重点。如何确定在就业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在促进就业过程中实现其应有的效用。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大致被归结为:诸如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调、学校教育和企业用人之间的脱节,还有学生…  相似文献   

18.
美国、英国是世界通识教育模式的两种代表,通过对其高职通识教育的研究,探究其同与不同,为我国高职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高职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职业人与良好素养合格公民;通识教育是应知与应会的“成人”教育;通识课程设计而非是基础课程的简单删减或调整。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教育职业化发展的同时,通识教育却存在教育效能弱化的问题。一方面,通识教育空间狭窄化,职业教育没能与通识教育形成内在融通性;另一方面,通识教育课程没能形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联系的目标指向,缺乏有效的方法策略。在当前高职通识教育职业化的发展趋向中,有必要建构社群化的课程活动方式,在创新教育策略和方法的过程中提高通识教育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的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本文在通识教育视域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对通识教育理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育的意识形态发挥教育的教育作用,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播音表演专业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