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武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初期,随着西学东渐,德国体操,瑞典体操,日本化了的德国体操、瑞典体操,美国化了的德国体操、瑞典体操,以及丹麦体操等,先后传入我国,并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我们注意到,在外国体操一度风行的同时,我国传统体育中的一些项目,也跻身学校体育教学行列,为世人所瞩目。本文拟就中国武术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作一初步探索,旨在加深我们对早期学校体育在西学东渐后发展状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经世致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影响力的人文思想,具有理性、功利、实用的基本特点,潜在引导并规范着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经世致用"思想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有益影响表现在:普及了近代学校体育的运动竞赛活动;促进了近代学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形成;活跃了体育思想与理论的研究;深刻影响着近代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学校兵操兴衰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式体操在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兴起与发展、衰落与废止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军国民教育思想和中国留日学生对兵式体操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兵式体操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弱点以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入是导致学校兵操衰落和最后废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清朝末年设立的大通学堂体操专修科开创了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中体育专业的先河,其体育教育的实践和思想对全面、系统的研究近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上,先后出现过一些对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过影响的思想潮流。其中以“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程度最深,时间最长。在“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学校体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始终以兵式体操为主要内容,对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加以排斥,从而使学校的体育课缺少活力,学生缺乏对身体锻炼的参与热情,体育课失去了其应发挥的作用。从20世纪20年代起逐步影响我国近代教育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为我国的学校体育带来了“自然体育”思想。受“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学校体育摆脱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内容不再以体操为主,而是广泛采用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化和体系化,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使学校体育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除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以外,“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对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洋务运动”开办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近代体育,打破了中国一直以来没有学校体育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兴起。“维新运动”促成了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和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实施,从而在制度上确立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削弱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推动了“自然体育”思想在我国的发展。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我国近代史上几种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做一个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操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状况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 1981— 2 0 0 0年间我国体操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状况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体操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状况反映了我国体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其变化表现为波浪式特征 ,依年代分为初步发展期、低谷期、次高峰期、相对下降期和高峰期五个阶段。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技术动作分析、体操教学、体操运动技术训练、借助于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研究有关体操方面的问题等。研究还表明 ,体育院校与师范院校体育院系体操研究生论文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近代世界体操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世界体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到中世纪体操体育随着思想文化的禁锢,也处于衰落低潮。到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提倡人文主义,体操运动又随之复苏兴盛起来,欧洲近代体操首先在德国诞生,又盛行于欧洲,到18世纪中期,体操在欧洲已形成两大派:即以美尔库里亚利斯、古氏、杨氏为首的西欧派和以林氏为首的瑞典体操和以纳赫追加尔为首的丹麦体操为北欧派。另外捷克的“雄鹰”体操提倡姿态美、动作准、并向联合和整套动作发展、促进了国内外体操比赛。近代竞技体操逐步形成后,并传播到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操硕士学术论文的基本状况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1981-2000年间我国体操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状况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操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状况反映了我国体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其变化表现为波浪式特征,依年代分为初步发展期、低谷期、次高峰期、相对下降期和高峰期五个阶段。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技术动作分析、体操教学、体操运动技术训练、借助于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研究有关体操方面的问题等。研究还表明,体育院校与师范院校体育院系体操研究生论文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体育文化的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变化最剧烈的一个世纪,也是教育文化变革最多的一个世纪。学校体育文化自本世纪初在中国兴起以后,在与广泛的社会文化的交往中及其内部的矛盾运动中,也走过了不同寻常的一百年。一、学校体育文化日渐成为社会发展和文明演进的表征与动力由于体育与军事的天然联系,以及封建统治者的弱民甚至愚民思想,封建社会无法滋生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体育文化。步入近代社会以来,伴随着国民意识的增强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代表健康与进取、强调个性和竞争的学校体育文化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发展起来了。经过德国注重军事性的体操运…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初德国出现的杨氏体操包含了现代体育的体操、田径、摔跤等许多内容;具有鲜明的军事性和政治性;对当时德国和世界近代体育运动,对近代学校体操课程的设置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社会主义的中国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体育也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认真总结四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深入进行学校体育改革不无意义。一、曲折的道路众所周知,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主导的教育思想是重“文”轻“武”(即轻“体”)。学校教育中几乎没有体育的位置。只是到了本世纪初叶,清政府才在各级学校中引进了德、日的兵式体操和普通体操。结束了我国学校教育中没有体育的漫长历史。但由于缺乏近代科学知识的指导,缺乏受过专业教育的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所发挥的作用甚微。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校体操教学现状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滑坡的现象,分析了原因,并结合体操教学的特点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提出了改变这种现状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振兴体操运动和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缪佳 《体育与科学》2011,32(6):107-109,114
古兹姆茨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恢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他对奥林匹克的热情呼唤,不仅铸造了强盛的日尔曼民族的体质,而且推动了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他出版的世界上第一本学校体育教科书《青年少体操》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方法。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就相关研究文献和资料进行理论分析,本文论述这位"近代体育之父"教育理想的渊源,分析其思想内涵价值和特点以及对现代学校体育的贡献,从中发掘对于完善我国学校体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王锐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2):106-108
19世纪体操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兴起,以及普法战争的失败,导致法国体操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深受军国民思想影响。社团的活动、规范、组织都体现着军事化特征。“学校部队”是军国民思想影响的又一例证。随着体育的普及和社会背景的变化,军国民思想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所反复,但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退出法国体育舞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古代、近代、现代体操运动各阶段分类与发展的研究,对不同时期体操分类促进体操运动发展,作了简要的论述。着重研究了我国现代体操的分类,找出其弊端,提出科学分类的设想。将体操分为三类:即大众体操、竞技体操、表演性体操。  相似文献   

16.
路俊艳  郭孝平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3):110-113,119
随着社会和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顺应体操内容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体育教育专业女子体操专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需求产生了很大变化.调查结果表明:对体操专修课程内容的选择,女子体操专修学生倾向于目前比较流行的体操健身娱乐项目;健身健美操、健身舞蹈、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等体操内容是最受女子体操专修学生喜爱的体操项目.  相似文献   

17.
1选题依据体操是一项古老而年轻的运动项目。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就有体操比赛项目,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体操的内容不断拓展,如艺术体操、技巧运动、韵律操、健美操、蹦床运动等,也正是这些新兴运动项目的不断推广与发展,使体操运动不断焕发出青春与活力。在学校体育教育中,  相似文献   

18.
张謇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在向封建科举制度挑战、大力倡导推进近代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之国民”等教育思想与主张;张謇不仅思想上重视体育,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实践中身体力行,不仅重视学校体育与卫生,也重视社会体育,还重视军事体育、兵式体操,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体育思想与当时的时代主题相契合,具有很高的现实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与体育改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青少年参加的主要是学校体操和竞技体操。学校体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体操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学校体操教学内容要适应广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充分体现和发挥体操的健身、娱乐、教育的价值。竞技体操的任务是培养参加专业体操比赛的体操运动员。竞技体操的教学内容包括选材、训练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的内容。得出:1)学校体操内容丰富,锻炼形式多种多样,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加大,体操教学存在着无衔接性、单一性、无规范性等问题;3)学校、家长、体育教师对体操的观念,影响了体操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4)对不同学段、不同水平的体操教学内容进行划分,有利于教师的选择,以及体操价值的体现;5)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要结合中小学体操内容进行改革,从整合必修课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增加课外比赛、优化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