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力量训练能保证速度滑冰运动员有机体适应现代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大负荷的要求,提高运动员的机能潜力,使有机体的运动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认为力量训练可以概括为一般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两种类型;在发展绝对力量的训练中要注意负荷量的增加,训练的特点负荷强度大(75%~100%),每项训练完成的组数多(5~8组),每组重复次数少(1~6次),每组训练的间隔时间为3min,采用大强度训练法训练时需要很大的体力和心理准备,还应具备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恢复手段;发展速度力量的方法一般采用本人最大负重的40%~70%的强度,兼顾力量和速度两方面的发展,练习中应尽量体会最大用力和最大速度感,一般每组重复5~10次,完成3~6组,组间间歇时间2~3min,提出爆发力训练负荷等级与重复次数以及极限用力的百分比关系;大强度间歇循环训练是提高速滑运动员力肌肉耐力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练习重复速度要快,采用最大力量50%~80%的负荷,重复在10~30次之间,间歇时间应是用力时间的2~3倍。  相似文献   

2.
快速力量是速度和力量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力量素质,具有力量与速度的综合特征。在完成技术动作时,运动员所用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则表现出的快速力量就越大。决定快速力量的生理学因素主要有:高频率的刺激、肌肉内协调性及肌肉间协调性、运动中枢同步调节能力、H型肌纤维的百分组成面积和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影响快速力量的训练学因素主要包括:训练负荷、重复次数与练习组数、间歇时间与间歇方式等,快速力量训练方法的合理组合,将直接影响快速力量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速度训练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技术综合水平,其次为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专项训练打基础。而速度训练效果的好坏,水平的高低,是由众多因素决定和制约的,任何一个因素的不足,都会影响整个速度训练水平。一、时间因素在发展速度时,必须用“快跑”的方法进行训练,“快跑”的要求是强度要接近或达到最大,距离要短在80米以内,每次跑所用的时间不超过8秒。其次合理控制练习的间歇时间,在练习时一般间歇时间为3分钟,当运动员的脉搏恢复到120次/分钟左右时,再进行下一次练习。如果间歇时间过短,运动员恢复不过来。间歇时间过长,则达不到…  相似文献   

4.
浅谈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1)爆发力的训练方法;2)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3)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4)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5)力量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五个方面对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最好成绩前6名的运动员力量训练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是对国内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专家们的建议,归纳、推理、论证训练方面已经存在的科研成果和宝贵经验,结果表明:1)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以杠铃为主,组合器械、功能性力量为辅,高翻、深蹲是发展最大力量时的必做练习,在最大力量训练之后进行跳跃练习,更多安排动作结构与专项一致的力量练习,更加注重大强度下安排力量训练;2)在发展快速力量训练中均采用过跳深练习,一致认为起跳的速度是最重要的,但对于跳深的高度、周训练安排次数、间歇时间、膝关节弯曲角度等具体操作事宜,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3)功能性力量属于辅助练习,在竞赛准备期、比赛期基本没有安排,在恢复调整期间每周会根据运动员的个体情况安排1~2次训练,所占比例在力量训练中极少。  相似文献   

6.
一、准备期专项力量安排特点 青少年跳远教练员所采取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主要为杠铃练习和跳跃练习,其中以杠铃练习为主。杠铃练习时负荷强度为本人最大负荷强度的40%以上,重复4-12次,重复10组以下,练习的持续时间为10-60分钟,组间间歇时间一般为3-5分钟。  相似文献   

7.
对于循环训练法,人们的理解更加侧重于"循环力量训练法"之上,而对于循环力量训练,目前又主要应用在中长跑等耐力性项目中。主要方法是将6~15个(依个人情况而定)训练方法作为不同的训练站,每一站完成后紧接下一站的练习,中间不休息,待全部完成后再休息3~5分钟,接着开始第二组的循环力量训练。如此高强度、大量的力量练习对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要求较高,加之耐力性项目本身对力量方面的要求没有其他项目那么高,因而不少中长跑教练员喜欢将循环力量训练作为自己运动队的主要身体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8.
重量递增和递减,是健美训练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各有自已的作用和特点.一、重量递增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是指在每个项目训练时,安排二——四组练习,每组练习的重量不断地增加,而且每组练习之间没有间歇时间.从第一组练习连续不停地练到最后一组为止.例如:从40公斤——45公斤——50公斤——55公斤止为一轮练习,每个项目可安排3——5轮练习,每轮练完以后休息2——3分钟,再进行下轮练习.重量递增训练法的特点是:训练的密度和强度较大,对肌肉的刺激也很大.是快速提高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9.
谢军 《体育世界》2014,(8):115-117
铅球运动是体现速度与力量结合的运动项目,在对铅球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力量训练必不可少。推铅球的主要力量来源是人的下肢,其中下肢小肌肉群在推铅球过程中起着精细运动技术、提高下肢力量的利用率、预防运动损伤等作用,注重和加强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是铅球运动员日常训练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从下肢小肌肉群的角度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提高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10周不同组数的杠铃负重练习分别对最大力量和无氧耐力的影响,分析不同负荷量的力量训练计划的效果.方法:22名无训练经历的青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80%1RM重量,分别进行8次×1组练习动作、8次x3组练习动作和8次x6组练习动作的负重蹲起训练,每周训练2次,共训练10周,于训练开始前、训练4周、7周、10周共进行4次1RM和标准Wingate测试,比较其差异.结果:不同练习组数的受试者,训练后1RM值和Wingate测试的峰功率及平均功率比训练前均显著增强,但各组之间,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无训练经历者在10周期间进行负重重量相同的下肢力量练习,每次多组重复者与每次进行1组练习者相比,最大力量及无氧耐力的增强并未表现出更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力量训练在山地自行车训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地车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突出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训练,在速度力量训练中宜采用大负荷与小负荷的交替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为2--6次,组数为2--3组;发展力量耐力时宜采用最大负荷的40--60%,完成练习的速度与比赛时的踏蹬频率相近,重复次数为150次左右;在专项力量训练时,大腿后群肌的训练占60%左右,腹背肌占30%左右,其它力量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分期训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探索短跑专项力量阶段性训练方法,主要通过实验法,对15名男子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分期训练研究。实验表明,经过力量分期训练的短跑运动员在专项力量指标上较非分期组运动员提高幅度明显。结论:在短跑的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准备期应该着重发展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竞赛前期重点发展爆发力和快速力量耐力,竞赛期应注重专项力量训练与专项速度及专项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力量素质训练,已是当前训练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力量素质包括最大力量(又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各种力量素质的训练,通常采用负荷重量的练习法。在负荷重量的练习时,要从训练任务出发,安排好负荷重量(即强度)、练习的重复次数和组数,以及次间和组间的间歇时间。一、绝对力量发展绝对力量基本是采用本人最大力量的60%-75%的负荷重量,重复次数在8-12次,组数以不降低重复次数为主,组间歇时间2-5分钟,但基础训练应从45%的负荷重量开始,在基础训练的同时,我们的教练…  相似文献   

14.
提高蛙泳运动员素质的训练方法很多,采用何种方法,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效果值得探讨。我在实践中,对我校游泳队二十名队员分成两组进行实验(每组十人),第一组采用特定的综合性训练方法(每周训练四次,每次三个循环加间歇约四十五分钟);第二组采用一般性的训练方法,训练三个月后,100、200米蛙泳的平均成绩,分别是1′39″3、3′39″6,各提高了9″4、18″7(训练前分别为1′48″7、3′58″3);而第一组训练前后分别是1′48″5、3′52″6和1′34″2、3′26″8,提高了14″4、25″4。说明采用特定的训练方法比采用一般性的  相似文献   

15.
田径运动速度力量训练理论及方法探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目的:为提高田径运动速度力量训练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运动学分析法、逻辑推理法。主要结果和结论:(1)速度力量是一种特殊力量素质,它兼顾力量和速度两方面特征。(2)爆发力是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速度力量的核心。(3)速度力量训练中力量与动作速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4)针对田径运动各项目的不同特点,选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力量训练方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细化与发展,力量训练经过了传统力量训练到电刺激训练又向具有时代性的振动力量、核心力量和功能性力量训练方向发展,新兴力量训练方式的出现使得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力量训练的优缺点及针对性,以致在训练中盲目追求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而忽视针对运动员所需力量提高的要求。本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几种力量训练方式的产生及应用,分析几种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在针对提高运动员力量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选择适宜的力量训练手段,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细化与发展,力量训练经过了传统力量训练到电刺激训练又向具有时代性的振动力量、核心力量和功能性力量训练方向发展,新兴力量训练方式的出现使得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不能很好的理解各种力量训练的优缺点以及针对性,以致在训练中盲目追求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而忽视针对运动员所需力量提高的要求。本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几种力量训练方式的产生及应用,分析几种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在针对提高运动员力量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选择适宜的力量训练手段,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力量训练被认为是体能训练的核心部分,力量训练的方法和理念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当前最为流行的力量训练方法是来自欧美的核心力量训练法和功能性力量训练法。然而,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体能训练方法的分析和思考,发现中国传统武术力量训练方法之中早就蕴含着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温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选学生上肢进行局部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探讨局部振动刺激对上肢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温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选学生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共接受8周系统力量训练,每周3次,每次以最大力量的75%、80%、85%、90%、85%、80%、75%的负荷做12、10、8、6、8、10、12次,时间间隔为2.5~3min,振动训练组在接受上述训练的同时附加40~45Hz的局部振动刺激.实验前后一周内用CYBEX6000对肘关节屈伸肌群的一般力量、快速力量、平均功率和加速时间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局部振动刺激组肘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爆发力和平均功率的增大幅度明显大于普通力量训练组,但对肌肉耐力提高不明显.结论:局部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法能够有效地增强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超等长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中以发展爆发力、速度力量为目的的力量训练。它可以提高运动员肌肉力量爆发力,肌肉弹性势能加大可能是由于肌肉在拉长和缩短活动过程中接受刺激后产生牵张反射的能力得到提高,下面介绍几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