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镇西同志在《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一文中,就班级管理明确提出了以“法”治班的观点。他说:“制订班级法规”,并采取“相应的强制办法”,以“避免有法不依”。班级条例一旦生效,便成了班级法律。这样,班级管理便“由人治”走向“法治”……对李老师所持之观点本人不敢苟同。现浅谈几点看法愿与李镇西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
贵刊1991年第12期刊登的《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一文,提出“班级管理中必须要有班主任的权威”,否则“学生集体便失去了思想核心”,这种权威“应以学生集体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此,新生进校,就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大家是否希望咱们的班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呢?”“要克服缺点,班级需要不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呢?”讨论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纪律,就已不仅仅是教师强加的‘条条框框’,而成为学生集体的内在要求”。以后再出现违纪现象,“对违纪学生来说,他们受到的惩罚,并非班主任的‘铁腕’,而是来自学生集体的谴责与制约”。我看到上海闸北8中楼蓉禧老师在“成功教育”  相似文献   

3.
《天津教育》自1992年12期刊发了李镇西同志《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一文后,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同志们丰富的教育经验给了我教益和启迪。下面谈一谈我浅湿的看法,与有关同志商榷。如果说对学生如何进行管理,李镇西老师的办法不可不谓良策:不但老师的单独管理转化成学生的集体制约,而且《班级纪律管理条例》八个部分40条也十分全面,覆盖了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但我觉得,班主任工作的这种关注点,是放错了。  相似文献   

4.
李镇西老师的《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一文,在本刊1991年第12期发表后,在读者评刊中有不同的反响,有的同志认为:“此文作者用心良苦,愿望善良,但教育思想陈旧,会好心伤害学生素质。”有的同志认为“李镇西老师从具体可行的四种方法入手,以科学的态度分析了“教师权威转化为集体意志”这—论题。最近,我们又陆续收到一些不同见解的来稿,除今年三、四两期已发表的李荼晶同志的《立足“建设”,还是“破字当头”》和刘诚信同志的《这种管理办法行吗?》两篇与李镇西老师商榷的文章外,本期又发表了双克同志的文章。他们的观点鲜明,摆事实、讲道理,各抒己见,具有良好的文德、文风,我们殷切希望关心本刊、关心这一重要课题的广大班主任和理论工作者踊跃来稿,陈述自己的观点,也可就其中桌一个观点和做法,结合自己或别的班主任的工作实际,有理有据地阐述如何管理班集体才科学。愿这个问题的讨论,对广大班主任科学管理班集体,提高班级德育实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李镇西老师《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一文(见本刊1991年12期)引起的讨论,颇受广大班主任和一些理论工作者的欢迎和关注。有些理论工作者说:“这样的讨论很好,活跃了教育期刊的学术气氛。”许多班主任说:“这次讨论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读后深受启发,对于我们端正教育思想,深化班极管理改革很有帮助。本期我们又编发了德育高级教师、《班主任》杂志顾问翟康老师的文章,希望广大班主任认真阅读,并结合自己班级管理科学化的实际经验,撰写文章。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学生自理,既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主体”与“导”有机结合的关键,在于班主任要善于把教师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意志。其含义有二:一是班级管理中必须要有班主任的权威,没有这种权威,教师的主导作用便无从体现,学生集体便失去了思想核心,班集体很容易成为一盘散沙;二是班主任的权威不应表现为直截了当的“发号施令”,而应当以学生集体意志的形  相似文献   

7.
李镇西同志的《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刊出后,笔者细细读了两遍,是因为有些共同的经历与可借鉴之处。李荼晶同志的《立足“建设”,还是“破字当头”》见刊,我又着实读了两遍,和该文所举的上海市闸北八中楼老师的“成功教育”又颇有点不谋而合。鉴于此壮着胆子说几句,还请同行们不吝赐教。首先说,作为班主任,对于自己所管理的班,到底是“转化权威”式的约束好呢?还是采用“成功教育”佳呢?应该说都需要。这就是说,班主任  相似文献   

8.
陈志弘 《班主任》2010,(9):13-13
第一次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如获至宝。于是,亦步亦趋地学习李老师的“招数”,我的工作小有成绩:所带班级基本做到纪律严明,成绩优秀,学生听话,家长满意,领导放心……这一切让我以为有了“爱心”班主任工作便会一帆风顺。然而,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却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个班级,实际上有两个集体,一个是班级学生集体,一个是班级教师集体。建设好学生集体固然重要,建设好教师集体则更为关键。教师集体如能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地工作,良好的班集体就更容易形成。教师集体的“班长”是班主任,班主任起着沟通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关系的桥梁作用。因此,班主任主动取得科任老师的配合,最大限度地为发挥科任老师的作用提供方便就变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了。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取得科任老师的配合呢?实践证明,以下几个环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班级作为学生直接的生活集体,其气氛如何,对教育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位教育家说过:“集体自身就能成为一种极好的教育力量。”而这种“集体的力量”必须通过班级的集体气氛才能直接或间接地实现。任何一个班级都必定伴随特有的集体气氛,它包括这个班级的纪律状况、思想表现、学习风气,还包括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 学校中首任班主任,对班级集体气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良好班级集体气氛的特征首先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就是要凭藉其学识才能、爱心和经验帮助教育学生成长,在潜移默…  相似文献   

11.
李德芳 《广西教育》2007,(7B):82-83
相互了解是建立和谐班级的重要条件,老师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情感沟通,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学生只有了解老师才会更好配合老师的工作;同学们之间相互了解才能和睦相处。还有,和谐的班级,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而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科任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三大关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谢长跃 《班主任》2008,(5):26-28
最近,看了《班主任》2008年第1期刊登的唐云增老师的《班集体建设的操作系统》一文,我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文中提出的富有新意的班级管理名词——“班级教育操作系统”。长期以来,我也在努力探索并初步建立了一套“班级管理操作系统”。现就“班级管理操作系统”的建立方法及其内容与老师们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如何进行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如何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些体会,我觉得班主任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要把集体作为班主任进行教育的一种工具。这话怎么理解呢?做班主任工作我们力求实现对某一个学生以及对每一个学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从何而来?当然通过教师本人的工作而来——通过和他谈心,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转化了他。但我们要意识到,整个班集体也是教育资源,“集体”本身也会有影响力,也就是说要靠班集体去影响转化班级的每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4.
杨榕妹 《中学文科》2006,(10):87-88
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民主管理班级的模式。 一、《班规》的制定 民主管理班级应是在班主任的主导下,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来说,班主任的个人权威与学生的自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二者融合在一个统一体中呢?我认为这个统一体应该是班级“法律”——班规。教师的个人权威,通过班规便不仅仅是教师的气质、才华等个性对学生的吸引,而已转化成集体的意志。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班规也不再仅仅是学生上进的自觉性的表现,而是转化成参与班级管理的义务和权利。这样通过班规,班集体的所有成员都成了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这样班级管理就走上了真正的民主管理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拿到《江苏教育》(班主任)2021年11月刊后,我对周蓉晖和李宏亮两位老师撰写的《价值培育: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诉求》一文产生了兴趣。初读这篇文章,我对其中一些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因为作者提出的班级文化价值式微的观点,让我感觉到我现在所进行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被全盘否定了。冷静下来再读时发现,  相似文献   

16.
一、“弱势群体”问题的提出由于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家庭、学校教育的偏差等原因 ,在每个班级都存在部分学生 ,他们学业跟不上 ,能力低下 ,纪律涣散 ,心理脆弱 ,在班上他们势单力薄 ,常在评“优”选“先”或参加各类活动中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漠视。借用社会上的说法 ,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久而久之 ,这部分学生丧失了自尊和学习的信心 ,对集体报以漠不关心的态度。对老师和同学充满冷漠甚至敌意 ,经常做一些让班主任愁容满面、牵肠挂肚的事 ,直接影响了班风和学风 ,导致了班级管理效率低下。有些班主任在班务管理上…  相似文献   

17.
作为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工作思路,一定要清楚你面对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你要带着他们到哪去?如何带?第一步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个过程中,都要求班主任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成目标的实现。单就方法而言,有软方法与硬方法之分,在班主任工作中,软硬兼施是最好的选择,怎样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什么地方是用“硬”?还是用“软”?用多少?这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问。一、班级“硬”管理方面班级是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的集体,为了能让这个集体胜利实现它的目标,必须有“硬”性的规章制度,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这个集体拥有战斗力的保证,在制订班级制度时,要注意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班级管理制度要讲科学性。班主任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内部相关部门的有关规  相似文献   

18.
黄立明 《湖北教育》2009,(10):46-46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质疑的声音:批评和教育学生不仅是班主任的权力,普通老师也可以这样做,甚至连成人都可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这样一个基于教师角色的基本权力,为什么还需要法规来规定呢?  相似文献   

19.
作为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工作思路,一定要清楚你面对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你要带着他们到哪去?如何带?第一步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个过程中,都要求班主任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成目标的实现。单就方法而言,有软方法与硬方法之分,在班主任工作中,软硬兼施是最好的选择,怎样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什么地方是用“硬”?还是用“软”?用多少?这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问。一、班级“硬”管理方面班级是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的集体,为了能让这个集体胜利实现它的目标,必须有“硬”性的规章制度,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这个集体拥有战斗力的保证,在制订班级制度时,要注意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班级管理制度要讲科学性。班主任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内部相关部门的有关规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里,学生总是把班主任视为最“正统”的老师,因为班主任似乎是教育权威的化身,传播的都是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其实,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并不想充当学生心目中的“经典教师”,特别是在所有的老师都以“走进新课程”为时尚的今天,班主任同样希望自己能“时尚”起来。我们这里所说的“时尚”不仅是一种时代风范,更是一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时尚的班主任首先在于管理理念的时尚。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过程的控制者、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活动内容的制定者,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