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们对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单单靠国家的统一课程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各地方的特色文化与乡土情节融入到课程资源中来,开发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尤为多见和具有代表性,而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直接决定着校本课程的实施,因此,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程建设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统一之外,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不断增加选择机会,充实学生生活多样性,丰富他们的知识、理性、个性与灵魂的必然要求。针对现阶段新课程标准之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现状,明确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创新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本课程的实施 ,给学校教师带来很大的自主性、积极性 ,与此同时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 ,给教师和学生也带来一定的挑战。笔者尝试从教学论的视角对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课程的开发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 ,旨在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实施校本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内涵、高职院校定位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两个方面指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开发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构建学校特色、弥补分科课程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独特性原则、综合实践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渐进式推广策略,循序渐进;同时,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变化性,一般不固化成带共性的稳定的教材;校本课程开发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因此要建立长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内涵、高职院校定位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两个方面指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开发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构建学校特色、弥补分科课程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独特性原则、综合实践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渐进式推广策略,循序渐进;同时,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变化性,一般不固化成带共性的稳定的教材;校本课程开发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因此要建立长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进行系统性研究。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包括前期准备、环境分析、编制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5个环节,并就各个环节的结构、流程、内容、要求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究和全面分析论述,提出了科学可行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我国课程改革的新尝试,充分重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中的一员,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出发点,学生的评价是反思与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指标和资源,学生自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而且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元分析研究方法。以“中国期刊网”作为检索工具,以收录了8200多种公开发表的国内重要期刊及核心、核心以上期刊为检索对象,以“校本课程”为检索关键词,时间范围为1999—2007年,检索出论文3735篇。最后以筛选出的344篇论文为样本,从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校本课程本身及相关概念辨析、校本课程的反思性研究、校本课程评价等几个角度来分析我国校本课程研究的现状,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对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界定的基础上,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科依据、可行性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研究表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的个性化课程的过程,它将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校本课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和特色化办学的突破口.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实施,可从明确育人目标、界定分类标准、把握课程功能、强化课程设计、开展科学评价、培养项目团队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进,以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