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认知现象。英语和汉语都有着丰富的隐喻。本文从语用失误和语用等效的角度出发,在对英汉隐喻进行语用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了英语和汉语中不同类型隐喻的三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即:归化法,异化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2.
经贸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它是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的综合体,经贸英语在词汇、句式、行文结构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自身独具特色的语域文体特征,经贸英语的翻译有很强的专业性。语用等效是一种力求等效的新翻译理论模式,它以语用学的原理指导经贸英语的翻译。本文以语用等效理论为基础,根据经贸英语翻译的独特性,探讨经贸英语翻译中语用等效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论关联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突破了传统的语境观,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和基于关联原则的推理模式;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做了全新的阐释。本文分别总结了关联理论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观,并结合当代隐喻学者以及语用学家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推理在隐喻理解过程中的角色和隐喻本身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借助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框架,探讨了隐喻的语用阐释,从而说明了相对于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关联理论对隐喻的语用意义有更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学术界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在修辞范围内进行。基于语用理论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修辞与认知、文学与语用学的结合。在语用理论视域下,分析探讨文学作品中隐喻的功能,对当前的隐喻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立足于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这两大主要的认知、语用推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视角的隐喻在线推理机制,分析了两者在隐喻意义推导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两者优势互补的关联复合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对隐喻阐释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比较了英语"Onomatopoeia"及汉语辞格"拟声",然后以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古诗词曲中拟声词字面声音的英译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实现古诗词曲英译中原作的声音美,实现其语用功能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重探讨了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的构成、隐喻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关系、运用隐喻理论对少数民族“零起点英语”大学生的英语词汇教学以及隐喻理论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隐喻理论着重探讨了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的构成、隐喻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关系、运用隐喻理论对大学生的奘语词汇教学以及隐喻理论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为基础对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新格赖斯语用机制等语用原则进行介绍和评价,探讨该理论在英语交际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提出了英语交际受制于语用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古代笑话翻译,从文本功能考虑,根据翻译的目的论,提出中国笑话翻译应着重考虑语用等效,指出幽默翻译重点在于实现语用意义的等效,同时通过不同的中国古代笑话特点,提出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Gutt关联翻译理论对隐喻翻译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对于译者来说,在E惫喻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自己想在多大程度上与原文中的隐喻保持一致。译者还需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言环境,根据原文中隐喻的含义在译文中重塑隐喻意象,确保此译文与原文隐喻形成最佳关联效果。《酒国》包罗万象,含有大量隐喻,对其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为隐喻翻译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原文文化缺省问题干扰了跨文化信息传递。文化缺省不仅是两种语言、相关文化表面所呈现的差异,更是一个涉及认知心理和连贯推理的问题。本文以《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对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及连贯重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翻译仅仅被当作是语言层面上的转换.受到传统语言学研究的限制,有关学者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只是在修辞学层面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翻译研究逐步朝着跨学科方向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给翻译研究带来活力.本文以赛珍珠和沙博理的《水浒传》英译本为案例分析材料,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对比两位译者的跟动物相关的人物绰号的翻译,分析他们在翻译此类绰号时的认知过程,借此探讨绰号翻译的一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一种间接表达现象,普遍存在于语言交流之中,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予以描述、解释。本文试图将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关联理论运用于隐喻的理解过程,看隐喻在语境中怎样被接受者(听者/读者)理解、释义。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从模因角度看,翻译应遵循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过程是跨文化、跨语言为交流的三元交际活动:翻译的前提是源语模因复制到目的语为目标的语境翻译;翻译的对等是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为目的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7.
功能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其核心是译文必须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商务英语是一种目的和功能明确的专门用途英语,而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将翻译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形成正确的翻译价值观,从而最终实现商务专业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宗旨和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功能目的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有着指导作用,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蔡琮瑶 《海外英语》2014,(8):238-239,292
The main error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advertisements into English are pragmatic failures in which target-language readers fail to find the optimal relevance between the target text and source text.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propos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ce Theory can effectively help translators find out optimal relevanc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advertisements into English to avoid pragmatic failures.  相似文献   

19.
顺应论视角下,语言使用的语境分为交际语境与语言语境,其中语言语境包含篇际制约、篇内衔接和线性结构三个因素。金融文本中的隐喻构成其文本语用风格,也是文本重要衔接词项,因此金融文本中英汉隐喻翻译的特点更多地体现在语言语境中的篇际制约与篇内衔接两方面。本人通过对现实中的案例分析发现,如果译者对这两方面顺应的意识程度较低,则会导致该领域的一些翻译问题。译者在从事金融文本的英汉隐喻翻译时,应该高度意识顺应金融文本的语言语境,使译文更显专业、流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语域理论已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翻译研究当中。文章分析了医学英语语篇中的语域特征,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层面探讨语域理论对翻译实践和评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