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课程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个论述使"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视点。校园网的建立、家庭电脑的增多,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拓展和丰富了学习资源,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学生的自主发现学习、协商合作学习和实践创造学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周洁 《双语学习》2007,(11M):131-131
课程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改革的永恒话题。小学教学创新的关键是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突破口在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点是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实使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主动思考学数学、合作交流学数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但成为历史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两方面论述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杨丽波 《中学文科》2007,(10):43-43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和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到不能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足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重要概念之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要求,历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到之际,作为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以指导平时的数学教学。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突出地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数学学习的内容贴近实际的生活。1.《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及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环境;数学可以促进学生有…  相似文献   

10.
顾思逸 《广西教育》2013,(45):36-36
俗话说,备课有效,则教学有效;学案有效,则课堂高效。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树立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实践意识,使教学情景更能贴近学生的学情实际,教学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的发展实际,教学过程更能贴近学生的成长实际。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实施科学学习教学方案,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有了粗浅的见解,现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其中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突破点,它在自然科学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明白,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产生作用,必得经由学生的感悟、体验,才能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使教学植根于学生心中,给学生难忘的学习体验,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在一定的情境中激活和升华,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教师转变教育方式的关键所在。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到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地理课程改革真正从理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学习方式理念的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为此课程改革应力图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的转变,不仅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改变。而且意味着学生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和存在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主体力量的增强和生命价值的彰显。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任务,倡导完成历史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科学知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实施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方式的实质性变化,逐步改变以  相似文献   

16.
马彩霞 《教育导刊》2011,(11):91-92
随着新课程标准为中心的课程改革的深化,初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编排灵活多样、图文并茂,符合中学生兴趣的需求,显然原因主要不在教材方面,而在于教学方面。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素质,形成外语教学的良性循环,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善英语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评价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数学新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总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行之有效地实施《纲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探究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自主学习价值内涵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的学习从原来比较被动、机械、单一向“自主、探究与合作”转变,其实并非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它首先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其次是课程实施手段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研究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调节水平,使学生的学习从他主向自主转变,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琳 《现代语文》2007,(6):98-99
无论接受与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不但会使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会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不断成熟,不断进步,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