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教师正确解读文本,紧扣文本主旨,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和指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有效地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实现阅读的个性化、多元化.有效的多元解读首先要与文本主旨相扣,挖掘出文本背后潜在的思想、力量和情感,找准多元解读的切入点:其次要激发学生内在强烈的学习欲望;最后.要关注学生在解读过程中的表达与交流,要给学生以运用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流畅、准确、生动地再现本色思维,借助文本读出学生生命的个性风采.具体方法有:运用逆向思维解读,想象人物内心解读,进入角色体验解读,补白描述情境解读.等等.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由于文本的丰富多彩及多义性与学生认知的差异,致使阅读教学中必然存在多元解读。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包括文本的多义性、多解性及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那么,如何有效进行多元解读呢?首先,要建构多元解读平台;其次,要走进文本;再从不同角度切入,并引导学生填补留白。阅读教学中有效的多元解读,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彰显其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陈玲琴 《考试周刊》2009,(17):69-70
如何正确认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是个棘手的课题。本文从尊重学生体验,也要尊重文本;尊重学生体验,也要兼顾文本的价值取向;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等方面阐述了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文本解读方面有着重大的变化,多元解读已引入了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由于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再加上学生个体有着诸多的差异,因而对同一文本解读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这多元解读的背后也会听到一些不和谐之音.有的教师甚至已陷入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应多多关注以下两个方面文本这一信息本源;社会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正>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面对同一篇文本,不同的读者基于不同的经验会产生富有个性化的不同解读。文本解读应当尊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但与此同时,文本解读也要警惕出现随意化、乱象化的危险。“多元有界”应当是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理性追求。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期待视野,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元的指引,帮助学生通过文本解读建立一个稳定性、开放性的文本理解世界。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文本多元解读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本文提出了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其对策有:(1)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2)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7.
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是明显的,表现在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就是有多种观点的呈现,教学必须以生为本,因此文本解读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多元观点.从"一元"到"多元"是一种进步,如果在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过于强调多元而忽视主旨的把握,则同样是一种偏离.文章认为应当坚持"一元为魂,多元为形",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实现文本解读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多元解读"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隐忧和误区一些学生漠视文本自身的存在及其呈现的意义,任意解读;而一些教师由于对多元解读的误解,在课堂上不敢和不善于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待文本直接关系到对话的质量.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地对待文本,就要维护文本的主体地位、遵循文本自身的语境和结构、领悟语言之妙、体会文本自身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标倡导的对话、探究、创新无不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多元解读是实现这三点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多元解读是怎么回事,其次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多元解读的方法,再次要提醒学生注意多元解读的边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于文本主题的解读大致有三种观点:文本原意;多元解读;多元有界.文本主题虽有四种定义,其实不外乎两个方面——作者原意和文本原意.探讨两者的关系发现它们的本质相同.获取文本主题的途径就是细读文本,那种任意多元解读文本主题的观点确有偏颇.当主题与我们的意识形态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尚需学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实践中,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多元解读应有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时要注意评价的客观理性,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知人论世,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认知体系,实现文本资源的个性化挖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读懂文本,构建阅读认知雏形;校准坐标,适度开发文本资源;强调个性,体现多元解读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于是,本文提出了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其对策有:①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②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③做到"多元有界",切实提高多元解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本多元解读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却矫枉过正,进行无效地解读,甚至是有害的解读。笔者认为,“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于是,本文提出了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其对策有:(1)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2)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3)做到“多元有界”,切实提高多元解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文本的多元解读是探究活动重中之重,我们通过深入文本思想、解析文本语言、填充文本空白三个方面进行了文本的多元解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多元解读要不离文本,修改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这才应该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教师,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发生重大偏差时,我们要及时负起点拨引导的责任,引领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解读。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多元解巷布葶呢?充分预设,让“多元解读”信马由缍;正确引导,让“多元解读”不误入歧途,纵横延伸,让“多元解读”不浮光掠影等等。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规定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明确了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发挥.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异读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放手让学生随意解读课文,学生在没有理解原文的情况下任意发挥;教师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理解为"随意解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偏离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着随意解读文本的现象。笔者想就多元解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多元理念”的提出,给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活力:文本解读的拓展.给了学生想象放飞的天地;文本解读的超越,给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但必须看到.由于理解偏颇.不少教师“多元解读”陷入误区:偏离目标.追求解读空间的广阔;舍本逐末.追求答案的丰富.在“多元解读”的课堂上.教者往往无所适从.难以驾驭;学生往往满头雾水.如堕云海。为保证“多元解读”实施的健康、有序、高效,必须对“多元解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为一线老师提供可以借签的操作方法。鉴于此.我们选取了特级教师黄桂林老师撰写的多元解读研究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文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元解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观是对以往阅读方法的规训与扶正.文本的特点以及读者在阅读动机、阅读方法、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多元解读的确立.多元解读也是学生非线性思维的必然表现.多元解读应是多元有界,其作为一种理念开始确立的时候,另一种极端也随之而来,那就是信马由缰的乱读.面对这一现象,从语言、语境、情感、想象四个方面对文本的解读进行了探索,以期达到多元解读的澄清与去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