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对20例胫骨骨不连患者应用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18个月,19患者获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40个月。1例骨痂生长缓慢,经髓内钉动力化后14个月临床骨性愈合。X线显示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骨折线消失,植骨块融合牢固、胫骨无短缩、无旋转、无成角畸形,骨生长良好。无1例并发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运用髓内钉固定植骨法治疗胫骨骨不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接枝的羟基磷灰石(g-H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复合支架接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治疗重症骨缺损的新的治疗策略进行评估,并通过肌肉内移植研究人工骨的组织相容性和移植物在体内的矿化和缺损骨的愈合。创新点:改性的PLGA接种自体MSCs的组织工程骨加速了骨缺损的愈合,使临床重症骨缺损的治疗有了新的手段。方法:应用溶剂浇铸和粒子沥滤方法将PLGA和g-HA制备成复合支架g-HA/PLGA。在g-HA/PLGA支架上接种兔自体MSCs制成组织工程移植物。取宽0.3 cm长2.0 cm的上述移植物埋入兔背部肌肉内,8周后取出移植物,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人工骨的组织相容性(图3a),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分析钙浓度。然后,用锯锯掉兔前肢桡骨骨干2.0 cm,取同样长度的上述移植物放置于骨缺损处(图4)。术后2、4、8周应用计算机X线摄影(CR)检测骨缺损愈合情况(图5),组织学分析愈合组织结构(图6),SEM检测人工骨与周围组织的相容性(图7),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愈合组织Collagen I、Collagen II和Bmp-2基因的表达。结论:PLGA掺入g-HA主要改善了矿化作用,有益于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骨形成。自体MSCs的应用增强了骨形成和PLGA支架的矿化作用,并加速了支架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使用骨肽注射液辅助治疗四肢骨折,评价其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四肢新鲜闭合性骨折病人,根据入院先后,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组38例,给予肌注或静点骨肽注射液;对照组38例,服用骨折挫伤散或麝香接骨胶囊。结果:治疗组中33例病人骨折愈合时间比同类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时间提前1/4以上,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11例病人骨折愈合时间比同类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时间提前1/4以上,总有效率50%。结论:骨肽注射液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过程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骨穿刺注射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1~2005.2月,对18例骨囊肿患者(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13岁;其中肱骨近端9例,股骨近端4例, 胫骨近端1例、远端1例,尺骨近端1、远端1例,桡骨远端1例)以玻璃酸钠为载体抽取自体红骨髓加入甲基强的松龙,在X线透视下,将2根骨穿针经皮分别自囊腔顶部和底部刺入骨囊肿内,抽去囊液,冲洗囊腔后注入复合物.其中14例注射1次,4例注射2次间隔2~3个月.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0~18月,平均14个月,骨愈合良好,无复发及并发症.根据Neer和Chrigira的X线评价骨囊肿愈合标准进行评估,本组18例治疗10个月后均达到Ⅳ级,骨囊腔完全愈合,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治愈率100%.结论:本方法治疗骨囊肿疗效确切、方法简单、不需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无并发症、费用较低、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愈率高、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的新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髋臼边缘压缩骨折一般多伴发于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也可发生于后柱伴后壁或横断伴后壁骨折,临床还发现一种边缘压缩骨折类型,即髋臼后壁或后柱骨折并脱位后,继发的暴力造成股骨头进一步对后缘皮质骨的压缩。一般正位及斜位X线平片很难判断此种骨折存在,只有在CT片上才能看到。手术中要对压缩部分进行撬起植骨,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5年6月-2009年3月髋臼骨折手术215例,26例合并髋臼边缘压缩骨折,其中男16例,女2例,平均年龄38.6岁(25~57岁)。骨折部位:后壁骨折9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7例。16例为典型的骨软骨面压缩(14例术前CT确诊,2例术中发现),2例为皮质骨压缩(1例术前CT发现,1例术中证实)。治疗:患者俯卧位Kocher-Langenbeck入路,横断骨折和后柱骨折者,先复位柱的骨折,用克氏针或专用复位钳固定;在处理压缩骨折时,首先探查并判断压缩骨折的部位和范围,清除无法修复的小软骨面,然后再对压缩部分进行撬起复位。撬起关节面软骨时要尽可能多带软骨下松质骨,以便使骨块获得较好的稳定。撬起后的缺损部分采用自体骨移植,小量移植骨于大粗隆处取骨,大量移植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8例(5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48,按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20足,Ⅲ型22足,Ⅳ型9足,其中10例行自体髂骨植骨,术中撬拨复位恢复跟骨高度、长度、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及距下关节面.结果:全部随防,时间7~18月,平均12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坏死及内固定器外露.采用Marglang足部评分标准,优19足,良22足,中8足,差2足.优良率80.4%.结论:正确的手术时机、规范的手术操作技巧、人工植骨及术后处理、功能锻炼是取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开放性小腿骨折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急诊病种。早期处理不当。将导致感染、皮坏死、骨髓炎甚至肢体丧失。自1993.3月以来,我科应用单平面半钉固定架治疗小腿开放骨折4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1例中男33例,女8例;年龄13~62岁;左侧31例,右侧10例。骨折类型:粉碎性12例,横型20例,斜形或螺旋型9例。受伤到手术时间最短2h,最长18h。伤口处理分类:一期缝合28例,清创游离植皮8例,减张缝合3例,皮瓣转移2例。 2 结果 伤口一期愈合33例,表浅感染6例(经换药伤口愈合),深部感染2例(后经置管冲洗伤口愈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个别不稳定骨折病例辅以螺丝钉拧入。19例骨  相似文献   

8.
文章报道自1994年至2000年4月收集的四肢开放性骨折96例,均经急诊清创和骨折固定治疗,创面一期愈合70例(72.92%),二期愈合26例(27.08%),与文献比较,感染率偏高。从本组治疗结果分析认为:早期清创应彻底,清创术应达满意程度,对骨折固定,I型者应首选内固定, Ⅲ型和部分Ⅱ型应多选用骨外固定,不宜采用外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诊治进行性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4年 ̄2003年收治四肢血管损伤行自体血管和人造血管移植并得到随访的44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截肢3例,肢体缺血挛缩6例。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7例。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血循环良好。结论:血管移植治疗血管损伤保肢成功率高;血管移植应有明确指征,尽量采用自体静脉移植,必要时可使用人造血管;早诊断是前提、快救治是关键;须注意积极防治血管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将钻孔时产生的碎骨颗粒植于骨折端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5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于显露骨折端后清除断端血凝块及软组织,直视下将骨折复位,选择长短合适的钢板固定,每钻一个螺钉孔时均收集钻孔时产生的碎骨颗粒。骨折固定牢靠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妥善止血,将收集的碎骨颗粒植于骨折端,放置切口引流,关闭切口。术后尽早进行肌肉等长收缩,一周后进行骨折两端的关节屈伸活动,下肢不予负重。术后一周内及第三、五、七个月、一年摄片复查,骨痂形成后患肢部分负重下地行走。结果:经13个月以上随访,实验组5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出现;回顾性对照组68例股骨骨折患者出现两例钢板断裂再次手术,P<0.05。结论:以钻孔时产生的碎骨颗粒植骨,能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不连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胫骨多段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针内固定配合分期用药的治疗方法治疗胫骨多段骨折40例。结果本组40例经6~20月随访,伤口一期愈合38例;浅表感染1例,经换药后愈合。36例骨折在3~10个月愈合,1例延期愈合,1例不愈合,经再次手术植骨后愈合。均达解剖对位,膝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胫骨多段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股骨颈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坏死率高。治疗方法较多,效果各不相同。我院应用缝匠肌骨瓣加双端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20例,效果较好,治疗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48岁,平均34岁;20~32岁6例。32~48岁16例。骨折至手术时间2~21d,平均6.6d。骨折类型按骨折部位分类:头颈型5例,经颈型12例,头下型3例。 1.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院后即作胫骨结节骨牵引,复位满意后一次完成内固定和肌蒂骨瓣植骨术。手术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应用接骨板作内固定的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25例患者共43处下颌骨骨折均行接骨板内固定.结果:25例患者术后创口均无感染,为I期愈合.20例咬合关系到位,5例咬合关系不理想,术后张口度在35mm以上者22例.X线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下颌骨骨折应用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栓扎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以来,收治9例小腿中下段骨折、骨不连、伴慢性骨髓炎患者,对其应用局部转移皮瓣,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并结合中药治疗,经一年至一年半的随访观察,全部治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9例患者均为男性、清创复性位内固定失败二例,手法复位管型石膏外固定失败一例,均呈小退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双骨折,病程均在9个月以上,伤口经久不愈.有脓性分泌物,小  相似文献   

15.
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本组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双侧股骨头坏死2例,右单侧股骨头坏死5例,左单侧股骨头坏死2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CT、MRI检查,ARCO分期:Ⅰ期4髋,Ⅱ期7髋;C型臂X线透视下行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区定位、髓芯减压,关节镜监视下,刮除坏死骨送病理;植入由自体红骨髓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用空心钛钉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结果:术后主要观察患者跛行、疼痛、关节功能和影像学表现较术前改善率,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采用12分法评分系统评定:优:6髋;良:4髋;可:1髋;差:0髋,优良率为90.9%。结论: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结合临床应用髓芯减压、空心钛钉支撑,在减轻疼痛、改善股骨头内循环、促进骨修复、防止或延缓股骨头塌陷有极好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成人ARCOⅠ期、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体外培养扩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具有愈合损伤组织的能力而被研究。MSCs的移植可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并且能分化为目标细胞或是对存活的目的细胞起保护作用。但目前MSCs的移植修复效率受限于被移植到目标区域后,MSCs的存活率低。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制定提高MSCs修复效率的策略。铁含量过载、活性氧蓄积以及抗氧化性能的下降均会抑制MSCs的增殖和再生能力,从而加速MSCs的死亡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铁离子含量过载引发的氧化应激(OS)及伴随其后的抗氧化系统失衡是铁死亡发生的经典通路。因此我们认为,铁死亡通路可能抑制MSCs移植后的细胞存活,降低了MSCs的修复疗效。在本综述中,我们探讨了MSCs中的铁死亡通路。鉴于目前MSCs中铁死亡的相关研究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期提高MSCs在体内的移植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7.
《学周刊C版》2017,(16):64-6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自体骨移植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该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就诊的84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采用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自体骨移植的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颈干角、末次颈干角,并在末次随访时评估两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疗效比较中,对照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71.43%(30/42),低于观察组95.24%(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0.7±2.5)周,对照组为(15.1±4.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为(82.4±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肩关节活动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外旋、内旋、外展、前屈活动度要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联合自体骨移植手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对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组织学、生物力学手段探讨微骨折术对前交叉韧带(ACL)修复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6只(雌雄不限),所有动物行双侧后肢前交叉韧带横断术.实验组:右侧后肢,前交叉韧带缝合修复术后在韧带止点周围应用微骨折术;对照组:左侧后肢单纯进行前交叉韧带缝合修复术,未行微骨折处理.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进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生物力学测定观察腱-骨之间愈合状况.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腱-骨界面区主要由软骨组织构成,基质丰富,可见骨母细胞成骨活跃.术后8周,高倍镜下可见界面组织宽度减小,靠近微骨折面的软骨细胞基质出现钙盐沉积,新生骨与肌腱界限不清.术后12周,腱-骨界面形成间接止点的结构.对照组腱-骨界面组织学结果显示为瘢痕形成过程.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修复组织应力强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韧带缝合止点周围应用微骨折术能显著促进兔ACL修复术后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切除下颌骨良性肿瘤同期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从我院抽样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诊治的21例下颌骨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内入路切除下颌骨良性肿瘤同期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1例患者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成功切除下颌骨良性胖瘤,其中18例患者(85.71%)创口I期愈合,余下的3例患者(14.29%)也达到了创口Ⅱ期愈合的治疗效果。结论经口内入路切除下颌骨良性肿瘤同期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术治疗后,患者脸上无明显疤痕、面部神经损伤少、外形恢复理想,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体大鼠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体外培养,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传代扩增,对分离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的检测.结果:取得较高纯度的成体大鼠骨髓MSCs,并保持细胞的活性;成体大鼠骨髓MSCs在体外培养中为贴壁生长的单个核球形细胞,培养3~4d后开始大量增殖,并形成形态均一的细胞增殖集群,对分离后所获得的细胞进行AKP染色为强阳性.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可获得较高纯度的MSCs,是实用、便捷和可行的方法.并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大量增殖,形成形态均一的细胞集落,可以成为进一步进行细胞扩增或其他实际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