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应是相偕共振的两翼,文字、摄影并重也是本刊的宗旨之一。改革的现实需要改革的新闻,新闻摄影如何更真实、自然、生动地纪录、反映现实?中国新闻摄影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优势?发展趋势如何?怎样适应世界新闻摄影的潮流?它需要摄影记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2月6日,20余名首都中青年摄影记者聚集在《中国记者》编辑部,切磋思想、交流看  相似文献   

2.
朱熙勇 《新闻前哨》2022,(17):56-57
<正>6月23日,第32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初评会落下帷幕。536幅(组)作品参加初评,囊括了2021年中国重大事件、社会热点,每一幅(组)摄影作品均有亮点,体现了摄影师的政治意识、新闻意识,也凝聚了他们的创作智慧和劳动汗水。如何选出新闻性、时效性、感染力和社会意义都突出的摄影作品?笔者第一次担任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初评评委,倍感压力。在评选过程中,笔者认真研读了每件参评作品,也对中国新闻摄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3.
2002年5月15日,《人民摄影报》一版刊登了《组照的困境》一文,提出新闻摄影目前出现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好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少了”。文中以刚刚结束的2001年新闻摄影评选为例,《人民摄影报》第十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空缺的9个单项奖,无一例外是组照,第十二届中国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的8个金奖全是单幅。 另外,中国第一家开辟专题摄影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影是以形象报道新闻的。由于新闻摄影受拍摄者主观意识的影响,拍出的新闻摄影作品自有高下之别。有相当一部分摄影作品由于缺乏形象的表现力,需要用文字作进一步说明,读者才能明了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如何提高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从那几个方面入手?笔者结合这几年新疆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和全国新闻摄影的新趋势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系列摄影以它容量大、感染力强的独特优势异军突起,尤其是报纸为迎接电视飞速发展的挑战,更注重视觉新闻的运用。举世瞩目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在9大类新闻照片评选中也将系列摄影作为独立的评选项目。我国的系列摄影也是方兴未艾,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在1993年度即第13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结果中,仅佳作奖和金、银、铜35个奖项中,就有17件是系列摄影作品。第五届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也毫不逊色,在金、银、  相似文献   

6.
自1989年的政治风波以后,我国新闻界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报道的首要任务。在这种认识的指引下,我国新闻摄影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宣传报道上沿着时代主旋律与生活多样化结合的道路阔步前进。作为新闻摄影宣传报道的缩影和代表的优秀作品评选,是否也应该强调导向呢?即它对新闻摄影事业的引导、启发作用,似乎还没有明确的共识。实践证明,新闻摄影优秀作品评选中提倡、褒奖什么;反对、贬黜什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于1994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在福州举行。会议就1990年8月银川会议、1992年11月韶关会议的两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所研讨的报纸应该加强形象新闻的地位与作用,实现蒋齐生、穆青同志提出的报纸、通讯社工作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新闻思想,4年来中国报纸在加强新闻摄影地位作用方面取得的新认识、新成就、新经验,摄影报道如何跟上新形势,高扬主旋律,拿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得意之作,进一步提高摄影报道质量与新闻摄影队伍素质,更好地完成新闻摄影反映现实、推动现实、保留现实的独特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讨。会议期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报纸要闻版运用照片好版面评选与“摄影一日赛”。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 4月11日,第21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暨201 0年度中国新闻摄影年赛评选结果在济南揭晓,大赛共评出9大类18个项目的金、银、铜奖和优秀奖.从这次评选中可以看到我国新闻摄影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给我们的摄影记者哪些启示?本次大赛的承办单位齐鲁晚报图片新闻中心的编辑记者们有话说.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如何进行改革?如何维护它的真实性?如何认识它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历史地位?参加1988年12月2日至7日在陕西户县召开的第三次新闻摄影理论年会的同志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强调了下面几个意识: ——主体意识。这是近几年人们对新闻摄影价值、个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之后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即新闻摄影应为一个独立兵种的主体。新闻界的有识之士,包括报纸、通讯社、杂志的头头们,纷纷提出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报、中国社会报、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石油报、文艺报在第三届专业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获得“重视一版新闻图片奖”。  相似文献   

11.
1991年是中国摄影记者不甘寂寞、大胆探索、显现本色的一年,海湾烽火、经济建设、廉政建设、人民生活变化等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新闻都涌现出众多新闻摄影佳作。昨天的新闻便是今天的历史。今年1月7日——9日在哈尔滨日报社的会议室里,来自全国各地70余名由总编辑和新闻摄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认真审视着参加第11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的5000余幅(组)作品。他们既在回顾历史,评判着改革开放10多年后中国新闻摄影的状况,也在思索探究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向。传真纪实、传情寓意;走出平淡、走向深入——这是众多评委对新闻摄影应走之路取得的共识。本刊将有关上述看法的四篇短文发表于此,以期引起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信息     
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在无锡召开正值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于11月中旬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新闻摄影工作者代表出席了本届年会。本届理论年会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研讨新闻摄影如何更好地为社会  相似文献   

13.
评选随想     
吴建 《新闻界》2003,(4):58-59
从三月到六月,连续参加了四川省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四川旅游好新闻奖评选、宣传四川好新闻奖评选及相关职称评审工作。评选之余,有一些想法欲谈一谈。一、关于摄影参加省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已有十余年,参加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也连续五届,其间还有全国晚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等活动参与,应该说对我国新闻摄影业界状况还是大致了解的。从今年的评选看,有几点不足依然十分明显。一是数码相机在媒体得到了大量应用,但部分记者却使用不当。从四川和全国的选评照片看,数码拍摄和…  相似文献   

14.
全国晚报十杰摄影记者评选于10月上旬揭晓,这是晚报界近年来首次进行的评选。入选的“十杰”都在晚报的新闻摄影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现就他们的工作情况及所在单位的新闻摄影工作做一次调查,所提问题如下: 您的姓名,职务,职称,从事晚报新闻摄影工作的年限 1、您所在摄影组基本情况如何,如人均年龄、文化程度及与贵报文字记者的比例等。 2、回顾您从事晚报新闻摄影工作的实践,您认为要干好这项工作,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摄影作品之一。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因勇斗歹徒而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它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被《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这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先后刊用。曾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  相似文献   

16.
方安宁 《新闻传播》2009,(12):56-56
本文以框架理论分析“荷赛”(世界摄影大赛WPP,因在荷兰举办所以得名“荷赛”),在50多年的评选中构建的新闻摄影架构.并分析架构的新闻摄影框架如何影响当代中国的新闻摄影记者.并在我们的新闻摄影大赛中有影射。  相似文献   

17.
陕西广播电视报记者李书宽的摄影作品《跳水女皇喜做新娘》(见本期封面),最近分别获陕西省1992年新闻摄影评选日常生活类一等奖和全国十二届新闻摄影评选银牌奖。这是值得庆贺的。遗憾的是,这幅新闻摄影佳作,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未能通过新闻载体与读者见面。因而,它没有资格参加陕西省记者协会主办的1992年全省好新闻竞争,失去了再度获奖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编》2007,(2):29-29
3月25日,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在上海揭晓,共评选出8类16个奖项的金、银、铜奖。获奖摄影作品中,中外摄影佳作平分秋色。作为中国主办的国际性摄影比赛,“华赛”创办于2005年,每年举办一次,评选世界各国新闻记者和摄影师拍摄发表的新闻摄影作品,并揭晓“年度最  相似文献   

19.
范文霈 《新闻记者》2008,(11):78-81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那年摄影术刚刚诞生不到一周年.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宣布,L·达盖尔银版摄影术诞生.摄影影像的产生,对法国,进而对世界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摄影影像使人们摆脱了唯有通过主观绘画获取图像的方式,并给人以真实和可信的感觉,由此激发了人们以摄影影像传播真实信息的欲望.这个愿望随着摄影技术、印刷技术和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日臻完善,并催生了一个新型领域--摄影新闻.摄影新闻在近代中国究竟起于何时?它的出现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拟就此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由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日报社主办的《世界新闻摄影展览》于1988年1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展厅内,人流如潮,逐日来观者有之;新闻圈内外,议论纷纷,一时成热门话题。) 许(曾任驻外首席记者多年):这个展览还是第一次在亚洲展出。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的先生们终于把足迹印上了中国的大地。那一幅幅画面似乎在跳动,把观众,也把我们带进一个广阔、纷乱的世界。可惜里面没有中国大陆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是因为荷兰先生们不了解中国?还是因为照片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我们的新闻照片如何走向世界?它和荷赛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