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56年,毛泽东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毛泽东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矛盾、经济、党的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为实现“第二次飞跃”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转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初探索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结合"的最初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关系的初步研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性探索。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探索的首创之作,《论十大关系》所阐释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以及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的写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确定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确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二次飞跃,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本文对两次飞跃的理论内容及其关系、飞跃的过程进行比较,以期有助于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特的、创造性的贡献,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邓小平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立足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三大“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深入学习十四大报告精神,认真研究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贯彻落实十四大提出的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以苏为鉴,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艰辛的探索过程中,明确地回答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着眼于我国国情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建国初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思想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8.
在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之际,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并开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形成了以十大关系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代表的重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毛泽东开启“第二次结合”的探索对新时代理论创新具有重要启示:要把不忘老祖宗同创造新思想很好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坚持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要把立足时代实际与深入理论创造很好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体创造性的有机统一;要把坚定中国立场和借鉴外来优秀成果很好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坚持自立自信与胸怀天下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黄小平 《历史学习》2006,(10):20-24
1956年至今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的历史,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时间上看分成三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时期(1956-1966)、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和努力探索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是探索这一伟大理论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邓小平则是这一伟大事业的继承者和创立者。 一、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可贵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历史性的胜利,并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又创造性地开辟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的任务。随后,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个科学结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积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得出来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明了道路。怎样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呢?简言之,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条件,从十亿人民的需要与可能出发。我国文学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在中国和前苏联这两个大国的不同历史命运,再一次验证了这条真理。20世纪末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并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在中国的土壤中深深扎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毛泽…  相似文献   

13.
70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中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第二次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并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这两次历史性飞跃可以得到几点重要的思想启示。一、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60年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也是逐步提出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时期.60年的历史进一步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唯一正确道路.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七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奠基于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毛泽东1956年倡导"进行第二次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其历史起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其理论起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其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其产生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成功突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经历了两次飞跃。一次是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又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飞跃的驱动力:对反面教训的哲学思考1949年10月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我们做完了中国革命大文  相似文献   

18.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与推进、"大跃进"后对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形成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这些积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动力和智慧源泉.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从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开始的,是从恢复中共八大路线开始的,是从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开始的.这种在总结历史、开辟未来中形成的在恢复、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恢复、坚持的辩证关系,把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的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清晰地描绘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展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发展脉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不断地从毛泽东思想那里吸取理论创新的智慧和养料,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构成了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这些现象及其联系,反复地证明了一个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真理的基本原理,总要依托新的思想载体、新的实现方式,才能实现自身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永葆其当代价值,延续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已经进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不仅没有过时,反而由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到来,日益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19.
40年前的今天,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召开的党的“八大”,是我们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历史丰碑。1956年前及其以后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既是试图摆脱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的尝试,又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发生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前奏。 尽管,毛泽东在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始终未能摆脱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模式的羁绊,甚至出现过严重失误,但他在这一探索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若干理论思考与回答,仍不失为中国共产党人后来继续探索的弥足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刘波 《考试》2014,(3):32-33
<正>【专题梳理】一、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建设起步(1953~1956年)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