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以水解度为优化的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鱼蛋白水解的影响,利用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优化酶的添加量和蛋白质浓度.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水解罗非鱼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7660U/g蛋白、蛋白质质量分数2.50%、水解温度55℃、pH值7.5、水解时间10h,在此条件下,水解体系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了1.41mg/mL,水解度为35.25%,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0.048mg/mL,得到用复合蛋白酶水解罗非鱼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胰蛋白酶在近江牡蛎的酶解工艺中酶解温度、加酶量、底物浓度和pH等因素对水解度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和从能源、节省时间和操作方便性等角度出发,确定牡蛎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加酶量1.2%,底物浓度1:2,pH7.0,酶解时间5h。  相似文献   

3.
以河蚬为原料,水解度和氮收率为指标,筛选出适合河蚬酶解的蛋白酶,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水解度与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河蚬蛋白酶法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3:1,混合酶(Neutrase/Alcalase)组合比例3:1,pH值7.O,加酶量1.3%。酶解温度53℃,酶解时间261rain,此时水解度为46.1%,氮收率81.2%.  相似文献   

4.
采用纤维素酶对蓝莓果渣进行糖化水解,以增加料液中还原糖和花青素的含量,进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试验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初始pH、酶解温度及时间4个因素对水解效果的影响,先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经验证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40FPU/g果渣、初始pH4.8、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持续24h,此条件下蓝莓果渣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达14.21 g/L,花青素浓度为0.35g/L。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罗非鱼鱼鳍胶原蛋白的提取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鱼鳍胶原蛋白提取的不同因素影响作用,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胃蛋白酶酶法提取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酶解时间6h、底物浓度5%、酶量5500U/g、pH为1.80和温度为40℃的条件下,胃蛋白酶水解罗非鱼鱼鳍效果较好。正交试验表明,酶法提取反应主要因素影响的顺序为:反应时间〉酶量〉底物浓度。  相似文献   

6.
对比研究pH、水解温度、时间、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等条件因子对4种商品蛋白酶水解鳕鱼粉的影响,为利用蛋白酶水解鳕鱼粉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鳕鱼粉的适宜pH为8.0,温度为45℃,时间为20 min,鳕鱼粉浓度为6%,氨基酸含量不超过1.95 mg.mL-1;复合蛋白酶水解鳕鱼粉的适宜pH为6.5,温度为50℃,时间为25 min,鳕鱼粉浓度为6%,氨基酸含量不超过2.08 mg.mL-1;中性蛋白酶水解鳕鱼粉的适宜pH为7.0,温度为40℃,时间为20 min,鳕鱼粉浓度为6%~8%,氨基酸含量不超过2.29mg.mL-1;酸性蛋白酶水解鳕鱼粉的适宜pH为3.0,温度为40℃,时间为20 min,鳕鱼粉浓度为6%~8%,氨基酸含量不超过2.82 mg.mL-1.  相似文献   

7.
以稀硫酸预处理的麦秆为底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底物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条件的主次顺序为底物质量浓度、酶质量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0.25 g/L、酶质量浓度2 g/L、酶解时间36 h、酶解温度45℃和pH为5.0,此时总还原糖含量最大为707.07 mg/g,糖含量显著增加.酶解对于提高麦秆的糖化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碳源和氮源种类、碳源浓度以及起始pH值对假丝酵母Candidasp。菌株发酵生产脂肪酶的影响。结果显示,最适碳源为橄榄油,氮源为酵母膏,橄榄油浓度为2%,起始pH值为6.0。应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酵母膏、橄榄油和起始pH值进行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橄榄油2.582%,酵母膏0.276%,K2HPO4 0.1%,MgSO4·7H2O 0.01%,NaCl 0.05%,pH6.28。在此条件下,假丝酵母Candidasp.液体发酵液中脂肪酶的酶活力可达36250U·mL^-1。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水解时间以及不同浓度的SDS对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酪蛋白浓度为4%、加酶量2 500 U/g、pH为7的条件下,选择温度为50℃,水解时间为80 min,酪蛋白的水解效果较佳,水解度为7.30%;同等条件下向此体系加入适量的SDS后,使SDS终浓度为0.001 28 g/mL,水解度提高为13.50%.  相似文献   

10.
利用脂肪酶水解生活污油制备脂肪酸,考察了单因素影响脂肪酶水解生活污油水解率的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脂肪酶水解生活污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酶催化水解条件是:酶用量0.1 mL、pH为7、反应温度50℃、油水质量比1:2.5、水解时间9 h、摇床速度140 r/min。且在最佳条件下,脂肪酶水解生活污油的水解率为70.98%。  相似文献   

11.
采用MAP沉淀法预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以MgCl2·6H20、Na2HPO4·12H2O为沉淀剂,研究了该方法脱氮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在室温条件下,pH值为7.25左右,反应摩尔比n(Mg2+)∶n(NH4+)∶n(PO43-)为1.2∶1∶1.1,反应20 min,静置30 min,对于氨氮浓度大于3 000 mg/L的废水,氨氮去除率平均可以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驯化培养从受Pb2+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在含Pb2+浓度为300 mg.L-1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耐Pb2+细菌菌株(B19),对该菌株吸附Pb2+能力及影响吸附Pb2+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Pb2+的吸附速率较快,在5 min内,培养液中Pb2+去除率达到76.4%,在30 min达到吸附平衡.pH、培养基、菌量、Pb2+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0℃,菌龄为3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pH5.5,Pb2+质量浓度85 mg.L-1,菌量6 g.L-1时,其对Pb2+去除率可达92.6%.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造纸厂废水污泥制备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造纸废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查了活化剂的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固液比等方面对污泥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锌溶液为40%、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15 min、固液比为1∶3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污泥活性炭碘值达到320 mg·g-1,而加入10%的茶梗添加剂制备的活性炭碘值可达503 mg·g-1,因此引入添加剂可以改善污泥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利用该污泥活性炭处理含苯酚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因此加强开发并推广污泥制备活性炭新技术,实现废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处理剩余污泥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膳食纤维对人体尤其是儿童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酶碱法在西瓜籽仁及糯豆渣中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西瓜籽仁最佳工艺条件:碱解温度为60℃,碱解pH为10,酶浓度为12 mg/mL,酶作用时间为50 min.在此基础上所得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产率为23.96%;糯豆渣最佳工艺条件:碱解时间10 h.碱解温度55℃,碱液浓度1.5%,料液比1∶7,在此基础上所得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产率为28.86%.得到的膳食纤维可用于乳制品、饮料及儿童食品.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探索了Fenton氧化炼化废水中苯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处理苯酚废水时,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顺序是:p H反应温度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Fe SO4·7H2O投加量;最佳氧化反应条件为:p H=3.5,反应温度为20℃,H2O2投加量为12 m L·L-1,反应时间为30min,Fe SO4·7H2O投加量为450 mg·L-1,此时废水中苯酚的去除率为89.26%,残余苯酚含量为11.76 mg·L-1。因此,用Fenton氧化法处理含苯酚废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钦州珍珠贝肉为原料,以酶解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作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来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3中酶中,碱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进行双酶复合同步酶解效果较好,优化条件为:碱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质量比为3∶2,温度50℃,pH7.5,酶解4h。在此条件下酶解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为6.417mg/ml。  相似文献   

1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rt-up period of single-step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used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to treat wastewater of medium to low ammonia-nitrogen concentration, with dissolved oxygen (DO),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and temperature controlled.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temperature at (30±2) ℃, ammonia concentration of (60 to 120) mg/L, DO of (0.8 to 1.0) mg/L, pH from 7.8 to 8.5 and HRT of 24 h. The rates of nitrification and nitrogen removal turn out to be 77% and 40%, respectively, after a start up period going through three stages divided according to nitrite accumulation: sludge domestication, nitrifying bacteria selection and sludge adaptat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dissolved oxygen is critical to nitrite accumulation and elastic YJZH soft compound packing is superior to polyhedral hollow balls in helping the bacteria adhere to the membrane.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大豆根瘤菌AWCS13-4菌株在YMA、TY、PA、BSE 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AWCS13-4菌株在YMA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蔗糖为最佳碳源,酵母粉为最佳氮源,最佳p H为7.0,最佳接种量为3%,最佳培养温度为30℃。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4个因素进行优化,其最佳培养组合为:每升培养基中添加蔗糖10 g,酵母粉3 g,Mg SO4·7H_2O 0.2 g,K2HPO40.5 g,NaCl 0.1 g,CaCl_2·5H_2O 0.05 g,Rh微量元素液4 m L;p H为7.0,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