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关于美国推迟参战,暂时奉行“中立”政策的原因,国内外史学界进行了长期探讨,各执已见.本文认为,其根源在于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不偏不倚”浅析杨春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声在欧洲打响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立即庄严声明,美国保持不偏不倚的中立。两周以后,威尔逊又再次呼吁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保持不偏不倚”。在给驻各交战国使节的电文中,威尔逊强调:“...  相似文献   

3.
武昌起义爆发的第二天,英国驻汉口领事戈飞(Herbert Goffe)约请领事团商议武装干涉计划,因会上没达成一致协议,一周之后驻汉口的英、俄、法、德、日各国领事乃发出“严守中立”的布告。美国在汉口没有领事,基于不得已的原因也声称“中立”政策。其实美国的“中立”政策,只不过是一种欲盖弥彰的幌子。它的行径充分表明:破坏共和,扶植自己的代理势力。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围绕西班牙参战问题 ,德西两国进行了多次交涉 ,但因双方的立足点都是本国的国家利益而无法达成一致 ,西班牙最终保持了“中立” .  相似文献   

5.
1941年,德国和日本的突然袭击,使得两个处于“中立”状态的大国——苏联和美国相继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规模迅即扩大,难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遂告形成.对于苏美参战的重要性,国内外史学界颇费笔墨,著述甚丰.但拜读之余仍觉有些话想说:同是大国,同是反法西斯,苏美的参战在各自的周边国家中并未产生相同的结果.罗马尼亚.芬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邻邦不仅没有成为苏联的盟友,反而与法西斯为伍;而加拿大及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却紧随美国之后,共同向法西斯宣战.如此大的反差的确耐人寻味,学术界却鲜有论及.问题固然十分复杂,但可以肯定,这与苏美两国战前迥异的周边国家关系密不可分.故此,本文拟就1941年前苏美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作一探讨,期冀对各国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有所启示.若有不当,请予匡正.  相似文献   

6.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采取了由最初的中立到后期参战的外交政策,这固然受其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然而民族特性则从根本上决定着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外交史上的“中立” ,是美国从建国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对欧洲战争或纠纷采取的基本政策。“中立”政策从其确立到历次施用都是为美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服务的。它对美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美国在建国短短 16 0多年后发展为世界头号强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名心理老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颇费心力的心理个案成功后,来访者却和你形同陌路,再也不理你;想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可是内心情感上却不允许你保持“中立”;自己的孩子表现不好,就会被质疑解决“别人家孩子”问题的能力……心理老师的困惑,如何来解?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抗日战争前期,美国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采取了保守的“中立”观望态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国抗战事业给予支持与合作,让中国牵制日本陆军主力,减轻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美国又实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帮助蒋介石夺取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在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中立、结盟到“扶将反共”的演变,其每一步都是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措施,迫使日本政府颁布了一部以“放弃战争”为核心的和平宪法。根据宪法第九条,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在此前提下,日本未来的安全战略选择便剩下依靠外力防卫和非武装中立这两条道路。美国最初倾向于使日本保持非武装中立,日本国内也存在着支持非武装中立的广泛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抗日战争前期,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了保守的“中立”观望态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国抗战事业给予支持与合作,让中国军队牵制日本陆军主力,减轻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断胜利,美国又实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帮助蒋介石夺取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在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中立、结盟到“扶蒋反共”的演变;其每一步都是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军事史上,动物参战出奇制胜的战例很多。近几年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利用动物“士兵”参战的研究开发,列为与高科技武器研制具有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45页:“美国的‘中立’,实质上也是一种绥靖。”实际上美国的四个中立法案并非都具有绥靖性质。“实质”不尽然$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军事史上,动物参战出奇制胜的战例很多。近几年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把利用动物“士兵”参战的研究开发,列为与高科技武器研制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2006年6月第二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下)第35页在介绍美国1935年《中立法》时说:“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却不禁止向交战国输出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同页小字解释道:“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防止美国卷人战争。”  相似文献   

16.
现行统一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上册在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指出:“1917年,美国参战……”众所周知,早在1796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在他的《告别词》中告诫美国人民利用其远离欧洲大陆的有利条件,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与军事冲突。华盛顿的孤立主义思想长期以来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指导原则。那么,  相似文献   

17.
两种生命观     
裕雯 《文科爱好者》2004,(18):38-38
年少时读过一个故事:越战期间,一架美国直升机被击落,名叫史密斯的飞行员被越南人民军抓获后,赶忙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连连叫道:“我投降!我投降!”据说参战的美国军人都带有这样一张纸条。  相似文献   

18.
“中立”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和体现,它贯穿于诸多诉讼原则和制度之中。但是,人们对其理解过于褊狭,而我国现有诉讼制度对“中立”的保障或体现也有所不足,其直接后果就是阻碍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实现。从中立性的理念出发,在制度上完善或保障法官中立、检察机关在审前程序中保持中立,则是诉讼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914年8月到1917年4月美国参战之前对比利时的援助为分析个案,分别从与比利时援助相关的三个方面——美国政府对援助比利时的政治支持、美国报界对援助比利时的报道、美国民众对援助比利时的参与为视角,探究了美国援助比利时的相关史实及其意义。文章认为美国政界的政治支持给比利时人带来生存的希望与政治保障;美国报界的广泛宣传使比利时人获得美国人的普遍同情和物质援助;美国民众的物质援助给予比利时人坚持的动力,使他们坚定了胜利的决心;而美国对比利时的援助折射和影响了美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其对交战双方的态度经历了一个逐渐偏离中立的过程;从美国政府、美国报界到美国民众在感情与思想上偏离中立的态度加快了美国走向战争的步伐,美国对援助比利时的大力宣传也为美国走向战争做了舆论动员。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教师在价值引导过程中不可能保持完全的“价值中立”,但是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价值中立”。教师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中立”对于学校德育而言是有价值的,它可以规避过度的价值灌输的风险,还可以提升儿童的道德选择力和道德自主建构力。但是,“价值中立”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辨证地来看待“价值中立”,重新认识“价值中立”与“价值干涉”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