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英语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英语现在已不再是英国自己的语言了.现在英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英语在各个国家都受到其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了许多国别变体.在本篇论文中,将所有使用英语的国家按照以英语为母语、第二语言还是外语为标准划分为三类,并在三类中分别对比较典型的国别变体进行了分析.研究英语的国别变体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英语在各个国家的使用和发展情况及扩大学习英语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37):81-82
英语在成为日益普及的世界语言的同时,也在各地域进行着本土化,从而衍生出不同类型的英语地域变体。本文旨在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从民族、语言认同两个方面,对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共时和历时分析,便于中国学生了解英语的多样性及英语语音不同的国别变体,方便与不同地区的英语使用者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浅析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英语只是作为外语的国别变体;中国学生深受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语的全球化导致本土化,而本土化又导致各种各样富于地域色彩的英语变体纷纷出现。目前中国英语作为一种国别变体,逐渐表现出由使用型变体向制度化变体的转换迹象。本文通过回顾中国英语问题的由来,使用型变体和制度化变体的概念和本质特征,借助Kaehru的三个同心圆理论来分析转换的可能性,并探讨可转换性,针对中国英语探究转换的可能性,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英语区域性变体是英语语言在全世界广泛使用并与地域语言文化互为影响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东盟国家的英语变体研究成为国内外语言学者关注的热点。文章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在专业高年级听力教学中增强东盟英语国别变体学习的意识,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国别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的定义、异同以及在其他学科和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等。中国英语是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新生产物,它从萌芽、产生、发展到成熟,这一生长过程类似于生物学上各物种的生长过程。从生态学视角研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二者之间以及与世界英语或其他国别英语变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正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学习英语辅音,自然要把单个音位(phoneme)发准,这对我们EFL learners来说不是很困难的。只要我们了解并掌握每个辅音音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声带振动的情况,这可以发好英语的辅音。但在口语交流中,任何一个音并不是孤立出现的,它总是出现在连贯的语句中,它因受到不同的语音环境(varied phonetic contexts)的影响产生不同的音位变体。尽管这些音位变体(allophone variations)不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distinctive function)。但认识这些变体、读好这些变体对于提高我们说英语、读英语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提高我们的听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因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而发生了各种地域性的变异,形成了以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为主的多个国别变体。英语教学应该以哪一种变体为标准开展?设立一种教学标准英语有无必要?逐渐成为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英语两大主要变体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与教学当中的影响及其带给英语教学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浅论中国英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从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英语的热烈讨论入手,对中国英语的历史和现状做一简要的介绍,进面阐发作者自己对中国英语现行地位所持的态度,即:中国英语作为使用变体已是客观存在,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中国英语只能作为使用变体进行交际,而无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国别变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于“中国英语”的研究甚为活跃,不少人赞同“中国英语”作为新的国别英语加入世界英语大家庭。文章认为,英语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首选外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无法避免,但本土化的结果是提高了英语的表现力,而不意味出现了作为国别变体的“中国英语”,建议用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来冠名在中国本土化且带上中国文化色彩的英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一改原来按国别划分英语方言的方法,而是从宏观上将英美加澳新等五国英语划入一个方言——五国方言,再从英语其他各种变体的内部结构(语音、语法、饲汇)特征入手加以研究探讨,比照汉语、日语、阿拉伯语的方言划分方法,给予原来被视为“干扰变体”的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南非英语以独立的正式方言地位,“干扰变体的极端例子”洋泾浜英语和克里奥尔英语也得到不受歧视的正式方言地位.  相似文献   

12.
英语在中国的普及客观上导致英语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国别变体——中国英语。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的国别特色被忽略,英语教育基本上是英语语言与文化的教育,英语教学中去中国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中国英语”是全球化的产物,英语教师应提高文化自觉性,将中国文化纳入英语教学之中,迎合“中国英语”教学的时代需求,培养会通中西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出现过大量的汉语式英文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中国特色的事物,非常具有代表性,也逐渐被收录到了英文词汇中。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这些汉语式英文词汇得以长存不消的原因。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汉语式英文词汇的大量繁衍,一些学者提出了中国英语——一种中国化的英语变体这一概念。作者认为所谓的中国英语,只不过是汉语式英文词汇模因的发展,目前还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国别英语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前,英语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它有许多国别变体,中国英语就是其中的一种。中国英语包含着语音、词汇、语法、拼写、句式、语篇及语用等多个层面,而词汇层面是最能反映中国英语特征的一个层面,它涉及到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的各种特有事物。中国英语的词汇层面主要是通过音译、意译、音意译结合及省略译等几种方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国别研究中,加拿大英语是国际英语变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沿革和移民地理分布的角度,分析了加拿大的移民构成,从而从民族根源上探讨了加拿大英语与英国英语、美国英语之间的联系与变异,提出加拿大英语事实上是以英国英语为基础并在美国英语日益强盛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具有加拿大特色的英语。  相似文献   

16.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是英语的两种语言变体即两种区域方言。尽管这两种语言变体在语言核心上是一致的,但是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发展中都受到各自的化.历史、自然特征以及。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必然使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这两种语言变体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在这些差异中词汇差异尤为明显,并突出地表现在拼写差异、词义差异以及语用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导致了英语各种变体的出现.中国英语是众多英语变体的一种,属于使用型变体.中国英语变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认识和研究中国英语变体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英语学习,并能促进中国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浓厚的文化和特殊的历史双重影响下,东盟各国的英语显示出独特的地域色彩,形成特有的英语变体,这些变体在语音方面与标准英语存在较大的差异。文中首先介绍东盟国家英语语音变体的特点,进而对这些特点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后发现就语音差异性而言,东盟国家英语语音有更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戢莉 《海外英语》2012,(19):234-235,238
英语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门通用语,而中国英语是"世界英语"发展圈的一个国别变体。作为中国人与其他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用以沟通的语言媒介,中国英语一方面需符合英语的基本规范,另一方面,任何一门语言是其所代表的文化的一部分,并是该文化的载体,中国英语也必然融合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0.
英语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门通用语,而中国英语是“世界英语”发展圈的一个国别变体.作为中国人与其他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用以沟通的语言媒介,中国英语一方面需符合英语的基本规范,另一方面,任何一门语言是其所代表的文化的一部分,并是该文化的载体,中国英语也必然融合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