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爱情观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人性关怀;二是男女平等;三是忠贞不渝。莎士比亚的爱情观的形成有其深厚社会原因,随着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的大变革,社会意识必然受到影响,爱情观作为社会意识的晴雨表必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主导意识形态是指任何一种社会生产方式都必然会产生的占统治或主导地住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莎士比亚三个时期的戏剧创作可以看出,莎士比亚的作者意识形态与主导意识形态的关系经历了目标冲突、妥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搞活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全国人民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改革实践与社会意识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意识状态。我国社会改革进行的八年,从总的状况看来就是社会意识除旧布新,努力使之与改革实践协调发展的八年。但是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由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则会使社会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改革。诸如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超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传统观念,对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论妒嫉     
改革必然引起社会的大变动,因而也引起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大变动。在社会意识的矛盾系统中,围绕着改革尖锐地存在着改革与阻滞改革两种倾向的对立和斗争。妒嫉就是当前社会意识领域危害改革的突出的社会心理。实践证明,妒嫉是社会进步、社会变革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5.
王佐良先生在<英国诗史>中就文艺复兴对英诗发展的影响和贡献,以及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人、代表作品和诗体,有相当全面的论述.该书尚未涉及或者略为提及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加以探讨:(1)彼特拉克式的爱情观与柏拉图式的爱情观;(2)柏拉图之爱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3)文艺复兴的性爱观与反映在英诗中的性爱描写;(4)英诗的色情描写与文艺复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是其开创的独有的英国式十四行体,是英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瑰宝。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是个美丽富饶的秘密花园,其中各式百花装点了它,花朵、苞蕾、老树枯叶、大宇宙、小宇宙等,这些诗中的隐喻其实是代指了现实社会中的农耕、作文赋诗、工业、宇宙论、天文学等。莎士比亚诗歌中的这种作诗方法其实就是拓扑心理学中的隐喻方法,它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意义粘贴在同一个几何空间之内。莎士比亚是如何通过拓扑学空间展柘的手段将自己的爱情观表达出来的,俨然成为了人们在对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必然引起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而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是从人们的社会心理状态的变化开始的。正确认识社会心理的更新,克服落后的社会心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理,这对于促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起步。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程度和水平的差异,社会意识具有高低级的两个基本层次。社会心理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对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直接的经验反映,是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肤浅的社会意识,包括感情、情绪、愿望、动机、意志、风俗、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意识形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尽管它本身不过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支配之下,但它又对经济基础即物质生产方式发生反作用,并能在某种限度内改变经济基础,影响全部社会发展。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也必然有其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与社会遗传性共同作用促进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历史继承性与社会遗传性通过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矛盾运动反映社会存在;通过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矛盾运动传承社会意识;通过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和人的社会化过程展现社会意识状态;并通过习育和教育的共同作用实现社会意识传承。研究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与社会遗传性对民族、国家保持其独立性有基础性作用,关涉到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与国家的文化安全,也是构建国家意识形态之源。  相似文献   

10.
<正>唱歌是一种美育教育,它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歌曲尤其是爱国主义歌曲又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工具,它对人的思想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可以为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供渠道和营养.一、歌曲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歌曲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来自生活的土壤,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它既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就必然要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种反作用就是以歌词和曲调的完美结合来再现生活,用美的感染力来影响社会生活;这种影响就是歌曲对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社会意识的结构主要有两层次划分理论和三层次划分理论;社会意识的功能主要包括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维护和批判现实的功能,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和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12.
康巴学的界定是一个区域划分上的界定,因此,康巴学必然与这个区域的社会意识、社会思潮、民族心理、地方习俗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康巴化是多元性复合化,而康巴学也必然有它的独特之处,也即是它的以藏民族为主的(民族)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维洛那二绅士》、《终成眷属》三部戏剧,有一个同一意象——指环。此外,戏剧里拥有“指环”的主人都发生了变化,并与剧中爱情的发生、转变及结局密切相关,尤其关系着女主角的个人命运。本文以指环意象的功能分析为切入点,阐释莎翁剧作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多样性及爱情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使人们面临着各种社会矛盾和思潮的冲击。人们在感受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强烈地意识到,道德领域内发生了相当显著的变化。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都知道,道德是社会意识形式,在诸类社会意识形式中,道德是一种最重要的形式。物质存在决定意识,商品经济的存在,必然引起各类社会意识形式相应地发生变化,道德也毫不例外,这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发展商品经济,必然要对道德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性格问题的深刻洞见,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社会性格是低层次社会意识的特质体系,也是社会意识向上层建筑转化的中间环节与阶段性产物;第二,民族性格、阶级性格和人类普遍人格形态构成了他们关于社会性格思想的三重向度,涵摄了最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性格问题;第三,他们从人的本质出发来研究社会性格问题,其相关思想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实践和人本旨趣。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爱情婚姻的悲剧经历了三个阶段:政治经济与封建势力对爱情的摧残;传统爱情观的崩溃与新型爱情观的确立;追求高层次爱情过程中女性性别意识的失落。这三个阶段反映出新时期女性痛苦的成长经历以及当代社会艰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红与黑》不仅是一部反映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政治小说,更是一部洞察爱情、展示人物心灵的艺术杰作。它的出现开启了爱情描写的新天地。对书中三位主要人物的爱情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作者司汤达在小说里描写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于连的爱情观是吸血的爱,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是真诚的爱,拉莫尔小姐的爱是折磨的爱。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研究其对学校德育的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而且是复杂的问题。商品经济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必然在人们的思想上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同样,在青少年中也必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做兴利除弊的工作,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会不断提高,这从根本上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基础;同时人们在观念上也会发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引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在抒情诗中流露的爱情观是"爱情在别处"的爱情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爱的意象的神秘遥远;爱的过程的流动不居;对死亡的美化。徐志摩的爱情观是导致徐的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