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淑燕 《兰台世界》2016,(9):135-137
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其中,梁玉绳的《人表考》内容最多,比重最大。《人表考》是对班固《汉书·古今人表》的考订之作,学术价值很高,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中华书局版的点校是名家手笔,十分精良。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该书的标点仍有一些疏漏之处。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卷三《高后纪》":六年春,星昼见。夏四月,赦天下。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祭祀志》"礼之设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标点应作"礼之设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不"通"否"。  相似文献   

3.
论文主要对《左传》、《国语》、《战国策》、《竹书纪年》、《世本》、《史记》、《汉书》等的注释及流传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论文主要对《左传》、《国语》、《战国策》、《竹书纪年》、《世本》、《史记》、《汉书》等的注释及流传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书教》篇指出史学的宗旨是"以史明道",《春秋》与《尚书》本一家之学,《周官》法亡,《尚书》的撰述方式失去了基础,所以后世祖述《春秋》.从《尚书》到《春秋》再到《左传》《史记》《汉书》,都是史意在不同时势下的流变.史识、史才、史学须统合于史意,才能恢复史学"以史明道"的精神.章学诚的史家述作之道,强调史意与别识心裁,而史意又是关键.心术为著书之本,须以六经为根柢来凝练史意,以史德温养史识.  相似文献   

6.
杨胜朋  丁福林 《兰台世界》2012,(36):105-106
以中华书局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魏书》、《晋书》、《资治通鉴》、《太平御览》等典籍,校勘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百官志》,得陋见数则。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经刘向整理、定名,成三十三篇,《汉书·艺文志》亦著录如是。然此书至唐时似已有所缺佚,《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通说韩信自立的一大段文字,司马贞《索隐》云:“案:《汉书》及《战国策》皆有此文。”①而今本《战国策》无载。至宋初,此书残缺益甚,在政府的藏  相似文献   

8.
王永吉 《图书馆杂志》2006,25(8):78-79,77
中华书局本《史记》以清同治五年金陵书局刊本为底本点校,自1959年初版、1982年再版以来,屡经翻印,影响实钜。然虽号为善本,亦不免疏漏之处,自出版以来已有学者渐次指出。今就十《表》部分,在对校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和中华书局本的基础上,参考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对诸本异文细加考证,择其可以补正中华本者,录之于下。不敢望有裨迁《史》,惟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时期,酷吏张汤屡次称赞尹齐"廉武",此即《史记》所载尹齐"事张汤,张汤数称以为廉武"。但是,今本《汉书》却记载为尹齐"事张汤,汤数称以为廉。武帝使督盗贼"云云。当以《史》文为是。今本《汉书》衍"帝"字,"武"字当上属"廉"字为句。楚人多谓"士"曰"武",张汤以尹齐为"廉武","廉武"即"廉士"。《汉书》至迟在南宋时就已衍入"帝"字,世人多不知此,又不明"廉武"词义,故在引述之时多存误说。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近日,中华书局推出了年度最重点的一部书:点校本《史记》(修订本),这是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的第一个面世成果。"二十四史"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共计三千二百七十九卷,约五千万字。它记载了我国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迄明朝灭亡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介绍说,修订本延续点  相似文献   

11.
1953年,毛泽东委托范文澜、吴晗组织整理、标点《资治通鉴》。1956年,《资治通鉴》点校本由古籍出版社出版后,毛泽东反复阅读、浓圈密点、作批写注,共达3000余处。①1958年,毛泽东又指示点校“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当年9月13日下午,范文澜、吴晗邀约尹达、侯外庐、金灿然、张思俊商讨此事。会后,范文澜、吴晗联名于10月6日给毛泽东写信:主席:关于标点前四史的工作,已遵示约同各方面有关同志讨论并布置,决定于明年十月前出书,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其余二十一史及杨守敬历史地图改绘工作,也作了安排…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校勘方面主要依据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不取各本参校,不出校勘记。因此,有一定局限性,讹误衍脱在所不免。本文专就衍、脱二类作一校勘举正,衍者删之,脱者补之。一,衍文:《五帝本纪》:西至于流沙。正义:济,渡也。《括地志》云:"居延海南,甘州张掖县东北千六十四里是。"(1/1/12)按,"济,渡也"三字为衍文,《史记》正文无"济"字,无须解释。或许正义以"济渡也"解释"流沙",但"流沙"并  相似文献   

13.
名、字、谥、号是史书记人的基本内容之一。《史记》中的谥时有错误,历代研治《史记》者多未予注意,有必要加以辨正。《田敬仲完世家》:"完卒,谥为敬仲。"陈完谥敬,并不谥敬仲,《史记》所载有误。"敬仲"之称来自《左传》,《庄二十二年》载,陈国内乱,公子陈完逃难到齐国,"齐侯使敬仲为卿,辞。"其人名完,字仲,谥敬,称敬仲。由于《左传》没有明言"敬仲"是谥与字连称,导致司马迁误读,于《齐世家》记为"陈厉  相似文献   

14.
窦葳 《兰台世界》2012,(36):22-23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记载包罗万象且融会贯通,为历来史家所推崇。现就前人研究基础上,将《史记.田儋列传》与本书其他相关章节及《汉书》相关记载进行对比校正,找出记载有误、缺漏之处并加以分析,得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5.
《诗经原始》的初刻本为陇东本,后来有云南本,目前通行的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云南本、点校本与陇东本在文字上多有不同。这些不同,有些是云南本和点校本有根据的校改,有的则是新产生的误文。点校本中的有些误文与云南本文完全相同,是承袭云南本错误所致。  相似文献   

16.
史记 (汉)司马迁撰 (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卩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记载了我国远古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本书这次点校,采用清朝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为底本,由史学家顾颉刚等分段标点。为便利  相似文献   

17.
从《史记》成书到《汉书》问世,两汉历史叙事的视角,经历了由第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双重视角向单一的第三人称视角的转变,此后,《汉书》的叙事视角随同其他体例一起成为断代正史的定格,而《史记》及其续补之作的叙事视角,也相应地固定为西汉中后期特有的时代风尚。《西京杂记》文本明显的《史记》型叙事视角和选材取向,不仅与《汉书》以后《后汉书》、《三国志》等断代正史的叙事视角绝不相类,而且与《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博物志》、《搜神记》等汉魏六朝笔记小说的叙事视角明显不同,所以其原始文本的写作时代,应该就在西汉后期。这一结论与考古发现对《杂记》内容的印证等其它证据相结合,说明葛洪关于《杂记》文本源自刘歆的说法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18.
《史记》诞生两千多年来,历代均有抄写刊刻,由白文无注本发展为《史记集解》单注本、《史记集解索隐》二注合刻本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注合刻本,形成了庞大的版本体系。探讨《史记》各本间的相互关系,理清各本的承传轨迹,是《史记》版本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研究《史记》的基础工作。自黄善夫于南宋光宗绍熙末年首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注合刻本后,三注合刻本便成了《史记》的主要版本形式,元、明、清代相继  相似文献   

19.
班固依历史档案史料编著的《汉书》,被誉为著名的“二十四史”之一,自东汉问世后至南北朝间,传诵《汉书》还蔚为五、六百年之风尚,以致于《汉书》被称为“汉圣”。该期间,《汉书》地位扶摇直上,其影响之大,远超于《史记》。后人还常把两书的作者司马迁与班固联结一起,或以“班马”、“迁固”并称,或以《史》《汉》并举。  相似文献   

20.
《二十五史》的形成与其发展历史要细说起来,是十分复杂的话题。简单说来,从太史公司马迁创立了纪传体编著了《太史公书》,即《史记》后,班固又为西汉一代编著了《汉书》,其后每代都有断代史出现。而后代断代史或“广断代史”(如《南史》、《北史》、《五代史》、《五代史记》等)的累积,又总是追随排列在通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