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都市报的市民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群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  相似文献   

2.
周末版的兴起和都市报的出现是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变革中的重大事件。1991年,周末版热潮兴起。90年代中期,面临危机的省委机关报纷纷创办都市报,走上“小报养大报”的路子。《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报》、《大河报》等发展势头迅猛。有研究者认为,如果说晚报是中国的“半大众化”报纸的话,都市报则是中国真正的“大众化”报纸。  相似文献   

3.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都市报的崛起就是这一变化的产物。成都的《华西都市报》、广州的《南方都市报》、长沙的《三湘都市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西安的《三秦都市报》、郑州的《大河报》等都是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都市报。南京地区的《现代快报》、《江苏商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亦均属此类。“市民性”、“生活性”是都市报的内涵 ①。它借鉴了日报和晚报的一些特点 ,又不同于日报和晚报 ,也不同于以前专业性较强的社会文化类报纸。这些报纸面向市场 ,内容丰富多样 ,机制灵活 ,可以多方…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的勃兴与挑战,正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这里所说的“都市报”有特定的含义,大抵是指由省级党委机关报主办,在省会城市里出版,以省会城市报纸为主要竞争对手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京、津、沪三直辖市不计,广州有省办《羊城晚报》是特例,以前各省会城市市民主要读市办机关报和晚报。一些省委机关报创办晚报成功,特别是《新华日报》创办《扬  相似文献   

5.
都市报带给我们的启示何谓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的跨市区、区域的综合性报纸,既不是党报,也不是晚报,是党报与晚报的结合,也可以说是介于党报与晚报之间的一种新型报纸。也就是三五年的时间,全国已有诸如《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三秦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等都市报近30家。而且办一个成功一个,发行量有的一下子冲至四五十万份,广告收入也随之直线上升,有的直逼亿元大关。都市报现象已成为我国新闻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统计,建国初期,我国仅有城市135个,  相似文献   

6.
张莺 《新闻记者》2001,(5):28-30
众所周知 ,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的综合性报纸 ,既不是党报 ,也不是晚报 ,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报纸 ,是“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 ,即市民新闻报。” ①在不到三五年的时间里 ,继四川的《华西都市报》之后 ,全国已有诸如《都市快报》、《楚天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都市报近30家。而且办一个成功一个 ,发行量有的一下子冲至四五十万份 ,广告收入直线上升 ,有的直逼亿元大关 ,创造了媒介业的神话。“都市报现象”一时成为全国新闻界关注的焦点。一、都市报兴起的原因《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杨卫平认为 ,都市报…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成都报业市场风云又起,几家都市报竟相“手术”,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成都4家市场化的报纸: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以下简称商报、晚报,华西、天府),都有动作,原本形成的两军对垒(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捉对厮杀(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属下的几家报纸形成的四川日报对成都日报、华西对商报、天府对晚报)的格局,如今显得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8.
1993年8月,贵州省委机关报创办了全国第一家都市报《贵州都市报》。次年1月,《三秦都市报》在西安问世。时隔一年后的1995年,《华西都市报》、《大河报》、《南方都市报》、《三湘都市报》相继创刊。1997年,《楚天都市报》、《海峡都市报》诞生。之后,全国省报除少数省市区外基本上创办了省级晚报都市报。都市报群体在全国兴起。经过10多年的发展,都市报群体不断壮大。时至今日,都市报业发展中出现了某些转折,其突出表现是都市报群体分化特征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9.
机关报(主要指中央和省级党委机关报)的广告经营增长落后于大众报纸(主要指城市晚报和都市报)是本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市场化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以下简称“机关报广告滞后”)。在首都北京和其他许多省市,级别高、历史悠久、人才众多并被赋予重大新闻采编和发布专有权的中央和省级党委机关报,在广告收入的增长上步步落后于被称为“小报”的城市晚报或都市报。如占据全国日报发行量第一位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本世纪80年代曾经稳执全国报业广告之牛耳,其后每况愈下,1995年后该报甚至无法跻身于全国报业的广告10强之列。此种现象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0.
唐英  李江 《青年记者》2016,(3):80-81
《华西都市报》的全媒体转型实践 在媒体格局深刻变迁的背景下,传统报业遭遇断崖式下滑.为应对这一新常态,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报,纷纷开始寻求以全媒体为指向的转型之路.如《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全媒体集群的构建以及《燕赵都市报》“报纸+网站+手机客户端”三媒一体的运营模式,都是都市报向全媒体转型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1.
犹如一次新的造山运动,大地摹然崛起一群新的山峰!──在20世纪最后十来个年头里,中国报坛最为引人瞩目的现象,便是省级晚报(都市报)的崛起。 这批报纸的名字,有的叫晚报,如《扬子晚报》(江苏)、《齐鲁晚报》(山东)、《钱江晚报》(浙江)等,多数叫都市报,如《华西都市报》(四川)、《楚天都市报》(湖北)、《三湘都市报》(湖南)、《海峡都市报》(福建)等,有的叫其他名字,如《大河报》(河南)、《生活报》(黑龙江)等,也有的叫早报或晨报,如《南国早报》(广西)、《兰州晨报》(甘肃)等。目前,全国已有近三…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6,(9):10-10
据8月7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揭晓:1.南方都市报;2.钱江晚报; 3.齐鲁晚报;4.华商报;5.华西都市报;6.扬子晚报;7.羊  相似文献   

13.
都市报诞生至今,时间不过短短8年。2001年前,“其兴也勃焉”。在《华西都市报》的带动下,都市报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蔚为“都市报现象”,新闻界人士对其发展态势亦普遍看好。之后,在关于都市报的未来走势的评论中,则经常可以听到来自正反两面不同的声音。其中,都市报新闻的“软化”问题是人们议论的焦点之一。都市报的领头羊《华西都市报》对此作出回应,提出“二次创业”的设想:在原来颇具晚报性质的都市报的基础之上,打造全新的严肃报纸。所谓“严肃报纸”,指的是以报道硬新闻为主的报纸。一般而言,区分软硬新闻的标准在…  相似文献   

14.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4,(11):26-28
新千年之交,《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各出了100个版,《广州日报》出了200个版,《羊城晚报》连续7天共出了236个版。北京、南京、西安、济南、武汉等地的报纸也纷纷跟进。今年3月开始,相对比较保守的《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也由日出对开20版扩至24版,《成都晚报》也由日出四开24版至32版扩为32至40版。《南方都市报》于3月31日在广州报业市场上隆重推出了谓之“成熟2004”的最厚报纸,共有14叠,每叠16至48版不等,总计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记录”。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5,(11):69-69
据中新网报道:在最近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2005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监测结果终见分晓。《新民晚报》,《南方都市报》,《华商报》,《大河报》,《齐鲁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都市快报》,《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  相似文献   

16.
《遵义晚报》创刊于1985年5月1日,为当时的中共遵义市委(县级)机关报。2002年《遵义日报》与《遵义晚报》合并重组为新的遵义日报社后,由遵义日报社主办。  相似文献   

17.
都市报"主流化"的现实动因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明 《青年记者》2006,(4):66-67
1998年3月,《华西都市报》作为我国第一家都市报,在创刊3周年时,席文举有感于《华西都市报》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理论观点,并全面诉诸办报实践。随后,《南方都市报》在2003年春季改版时骄傲地标出“主流,就是力量”的口号,《新京报》也提出“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这3家报纸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要实现“小报大报化”,使自身成为主流报纸。目前,有学者称我们进入“后都市报时代”,而都市报向主流媒体演进则是这一时代的主要标志①。都市报“主流化”的现实动因都市报“主流化”从本质上讲,是我国报界经…  相似文献   

18.
《传媒观察》2005,(12):F0002-F0002
徐州日报社现有《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三张报纸和一个综合性新闻网站——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为中共徐州市委机关报。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国内报业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报种──都市报。它立足于各大中城市.反映社会生活.内容鲜活,形式多样,颇受读者青睐。比较知名的有四川《华西都市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南的《三湘都市报》等。都者,大也。所谓都市报,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晚报。它迥异于传统的党委机关报,但往往是机关报派生出来的子报,是报业集团为走向市场而开发的一个新闻品种。在部分地市级机关报中,都市报暂时以专刊或专版的形式出现,它是地市报建立小型报业集团的突破口,也是地市报创办市场报的一个过渡。办都市报的意义不言而喻,办都市报…  相似文献   

20.
庄向阳 《报刊之友》2008,(10):54-55
我是随着中国报业市场化的潮流加入传媒的。199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那一年堪称中国的“都市报元年”,当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8月1日《大河文化报》(现名《大河报》,下简称“大河报”)在郑州创刊,这两张报纸在中国的都市报阵营里都很有代表性,而后者则还是我工作过的第一家媒体。可以说,正是都市报的兴起使我有机会加入新闻业,并随着都市报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