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中国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是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提出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经济意识的新概念,从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法规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合作意识六个视角来阐述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经济意识的内涵,强调培养学生经济意识是个人、民族、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胡锦涛总结性地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他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继续解放思想”。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界应积极响应这一号召,运用“解放思想”这一法宝,推进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加强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建设。在继续解放思想方面,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而清理阶级斗争史范式对我国现代中学历史课程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影响,总结阶级斗争史范式运用的经验和教训,则是其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目前,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很多问题(如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历史评价、历史学科测评等)都与阶级斗争史范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2005,(12):15-16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学历史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方案,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在探索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相当实效。为适应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要求,配合课程改革推广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依据《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提出以下几点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一轮基础课程的改革方兴未艾,中学历史课程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自身的不足使其改革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想要对课程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我们就很有必要借鉴别国的课程改革经验。本文对当代中国和美国的中学历史课程概况进行了对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玖霞 《文教资料》2009,(15):141-142
新课程改革使基础教育、教学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课程改革推进的步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障碍。本文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和看法,试图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让历史课程改革少走弯路。提高改革的有效性,不断地接近改革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是一次挑战,大家一直在寻求一种能体现新理念、新思想的教学.历史教学必须创新,这可以说是中学历史教师的共识.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创新,需要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7.
反思的问题 :现代社会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生存与挑战的基本能力与基本观念。这是传统的“双基”教学目标所不能替代和涵盖的 ,必须思考如何使中学历史课程更加适应社会、学生、学科本身的未来发展。改革的方向 :课程教育目标应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课程教育目标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把学习与发展联系起来 ,把课程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 ,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 ,各种学科的教育作用在一个学生身上最终应该发生整合作用。建立一种大历史课程 ,使中学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更加广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本文就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进行整合提出一些看法和建  相似文献   

9.
活动课程是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设置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实现学生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以贴近学生最关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其活动课程的设置更是让学生的个体素质有了很大的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改革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中学社会课程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综合课程,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中学社会课程的改革,又是综合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了解各国该课程的改革历史经验,是我们进行综合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教学现代化与历史教学法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国力竞争及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重心的教育已成为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因素,我国的教师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都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中学历史教学也迎来了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本文从分析中学历史教学现代化发展趋势入手,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为切入点,探讨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改革中,应注重培养能初步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和中学历史教学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张健 《吉林教育》2005,(6):34-35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去审视和处理中学历史教学,以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何重要意义?课程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都是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改革的形势下,乡土文化资源对发挥中学历史教学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进行海丰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中学历史课程进行多维度整合运用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教学设计和适宜的教学策略,可满足历史课改教学对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达到促进本土历史文化传承与中学历史课程学习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当前对学生的教育更关注的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教学改革也逐步深入.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学科学实验课程就是改革的一大切入点。教师要转变单纯关注如何实现最大限度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观念.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勇于探索,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科学现象,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进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自主学习,实现全方面素质的提高。针对当前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提出实现中学科学实验课程有效教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历史专业的中学历史教学法改革,应分设《中学历史教学理论》和《中学历史教学技能与技巧》两门课程,适当地增加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应适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震泽中学"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的建设是对学校历史文脉的承接和传统特色的张扬,也是学校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通过回溯传统、融通学科、联接社会等课程开发方式以及校本课程教学、天文研究性学习、天文社团活动等课程实施途径,课程基地最终形成了实践互动、开放创新的"做中学"的教学生态,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源源不断地助推着学校的优质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博览》2019,(9):7-9
中学思政课程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淀人文素养、塑造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地方优秀文化是思政课程理论教学的资源补充,也是增强地域身份认同的重要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地域身份认同,是中学思政课程的重要任务。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程教学中,推进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学理念的提升,对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推进与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学地理教学的若干基本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地理教学要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地理科学的发展,切实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就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地理课程与教材、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观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的中学地理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过程,形成激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评价机制.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而浩繁的工作。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学历史课程经历了十多次改革,历史教育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做出了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需要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同人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改造和完善,为不断提高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质量做出努力。本文仅谈谈对21世纪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设想,恳请历史教育界的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