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必将极大地完善语文教学。所以说,传统文化的回归对语文学科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首先,要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注重日常教学渗透,实施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教育;最后,要开展经典诵读,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要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俊  童燕 《学语文》2010,(4):21-21
新课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高二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就是为此设计的。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应该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人文素养包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这段话指出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专门针对人文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高校理工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理工科学生有其个性特点,包括学生中男生比例较高、对人文学科兴趣较低、课业繁重等,教师应根据这一群体的特点,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具体路径有改善课程结构、提升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质和传统文化修养、注重理工科院校日常文化建设、加强传统文化方面的制度及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很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但忽视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改革当前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对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几所独立学院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独立学院应建立灵活多样、系统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把传统文化、当地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优秀的光荣传统,古老的中国文化中重视智慧、崇尚道德、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的关怀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培育,这样的有着文化底蕴的传统,有利于新时期的成人思想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婕 《语文天地》2013,(19):72-73
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融合,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流失,这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面对这一局面,教育界呼吁"传统回归",注重民族经典,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而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课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文化渗透,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刘婕 《语文天地》2013,(10):72-73
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融合,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流失,这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面对这一局面,教育界呼吁“传统回归”,注重民族经典,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而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课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文化渗透,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1.
李建 《现代语文》2014,(11):115-1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这段话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鹏辉 《教师》2019,(5):119-12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人文素养是人才全面发展中最核心的素质。人文素质培养在职业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文章作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融合情况进行调研,以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多途径开展调研。调研结果:学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对国学知识掌握有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融合途径单一。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策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越来越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注重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创新型人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二者之间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人文素质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由此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必不  相似文献   

15.
刘亚杰 《海外英语》2013,(19):60-61
中西文化融合与演化是全球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人文素养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素质条件。该文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进行分析,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教育具有传播传统人文素养的基本条件,中华人文知识可以通过英语教学方式融入学生整体人文素养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较好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并就推进该过程的教育政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整的素质教育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中国传统文化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对学生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导向作用,在实践中找到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有机统一,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 人文素质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由此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在延续人文传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语文教育失落人文传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要延续人文传统性,重建精神家园,就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资源,同时在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是继承优秀文化传统、获取知识信息的基本途径。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品质、文化精神都与阅读者人文素养的形成有直接联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开展阅读教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37):51-52
语文是构成人类文化的基础,也是融入社会生活的主要交际手段。语文教学不仅应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应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要彰显人文关怀,注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品质。文章旨在从人文性出发,探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之重要性,并讨论在当前新冠疫情冲击下,如何通过在线方式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提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