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食盐专营体制虽脱胎于新中国1950年代建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但其渊源可远溯至中国古代的盐榷制度,所以剖析中国两千多年的盐政管理制度及思想无疑是我们理解当前我国食盐专营体制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北宋繁荣的商品经济基础上,包拯深受重商思潮和民本思想的影响,他坚决反对禁榷、回易等官营商业、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在对榷盐、榷茶、榷铁和回易等官营商业的论述中,包拯指出了官营商业的危害性,说明了只有实行自由贸易才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包拯商业思想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有着积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盐业是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十分重视的一个特殊行业,历来属于官营专卖业。乌江水道不仅是川盐入黔的主要运道,而且也是川盐进入湘西、鄂西及渝东南有关州县食盐的重要运道。清代的食盐管理制度有票盐制、盐引制、计口授盐制、官运商销制;民国时期的食盐管理制度有自由运销、官办运销、食盐专卖、监销及零售公卖。乌江水道食盐的运输路线众多,其里程各不相同。乌江水道主要采取水陆驿运配合方式,并形成了以木船和背篼等为主要运输工具。  相似文献   

4.
百科知识     
《今日中学生》2011,(Z4):75-76
"食盐专营"始于春秋战国食盐专营制度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齐国上卿管仲。这一制度的推行,对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秦国的盐是"官制民卖",政府亲自组织食盐生产,再将制成的盐售给各大代理商,代理商再卖给二级批发商,批发商再转手……层层加价之后,  相似文献   

5.
唐代盐业政策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肃宗乾元元年第五琦推行榷盐法为界,唐代盐业政策可分为前期的允许公私兼营政策和后期的禁榷政策。在前期,唐政府对公私盐业的经营管理处在不断变革和发展之中,表现出经营形式灵活多样和管理力度逐步加强的特点和趋势。在后期,榷盐之制经历了由第五琦的亭户制盐官腐统购官运官销到刘晏的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商运商销的禁榷方式上的改革,榷盐制度突出反映了中国封建帝制时代工商业受政府操纵控制的特征,从中是不可能真正成长壮大出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6.
清代,天津由于是产盐之地,其城内居民购买食盐的方式与他处有所不同,主要有菜盐、牌盐、引盐三种,且变化调整较多,不同时期,互有差异.影响天津城内居民购买食盐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地方特点、政府决策、食盐相关主体的利益调节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漫谈食盐     
每天,我们都要和食盐打交道,对于"盐"我们并不陌生.那么,让我们来说说"盐"究竟有什么功用,让人们如此离不开它.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在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其中,食盐含量约占海水中各种盐类总量的20%,达10120万亿吨.NaCl是食盐的分子式,叫氯化钠.它在人体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Na+(钠离子)和Cl(氯离子)起到了渗透。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预防心肌坏死,维持细胞正常结构的功能.正因为如此,每天每人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盐.据有关专家测定,每天每人需要摄入2-3克的食盐,以便满足人体生理机能的需要.既然食盐…  相似文献   

8.
户口食盐法,亦称计口配盐法,即由政府按口配给食盐,征收盐课。本文拟就明代户口食盐法的推行及其向户口盐钞的演变作一考察,以求正大家。一、户口食盐法的实行与推广一般认为,明代户口食盐法始行于成祖永乐二年。见诸《明会典》:“令两京官吏人等及各处官民户口食盐。每岁大口纳钞十二贯,支盐十二斤;小口纳钞六贯,支盐六斤。”  相似文献   

9.
宋朝政府对于一些生产成本低、销路广、得利厚的商品实行专卖政策,以增加国家的收入,这就是旧史中所谓的“榷卖”。本文拟就榷卖的主要商品盐、茶、酒等作一概述,以就正于方家同仁。一、榷盐。“解盐之法,是为边备根本”,“量入计出,可助边费十分之八”,故宋朝政府对盐业生产和销售相当重视。宋太宗时,党项人以盐州(今宁夏盐池县北)出产的青白盐到秦陇诸州换取米麦  相似文献   

10.
明中期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日益冲击着明王朝的专卖政策和官府工业,使被官府切断的各主要手工业品与市场的联系逐渐恢复和加强,如此迫使明廷不得不改变其工商业政策,变官储控制为依赖商人和民营手工业,并加大对工商业的征收。这样到明后期,商人日益活跃并成为社会主要产品交易的主角,民营手工业也取官府工业而代之,明政府的工商业税收也随之货币化并成为其收入的最主要利源。  相似文献   

11.
明朝的开中盐法以弘治五年叶改变法为标志,前后经历了由纳粟为主到纳银中盐为主的衍变。这个衍变是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盐法制度的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2.
鄂西北地处于淮盐边缘地带,与川盐产区、潞盐等引地为邻,出现了严重的私盐问题,特别在清代。私盐为了在鄂西北销售开辟了众多的走私孔道,同时表现出自己的特征,并给当地的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政府虽然花了很大气力,却无法解决,其原因是不了解经济规律。这也为解决现在的私盐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清政府非常重视盐官的设置。尽管长芦盐区的产量、盐课收入不如两淮,但也是清代非常重要的盐区,因此对长芦盐官的选拔和任用、考核和奖惩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盐一直是中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一种专卖商品,是封建时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盐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与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世纪以来海内外一大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中国盐业史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对20世纪以来中国盐业史研究作一回顾,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扩展新方向,提出新课题。温州盐业史研究是一处急需开发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植物耐盐的生物学机理,并对抗盐基因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展望,以及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两淮食盐运销体制的演变与私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两淮食盐运销体制的演变经历了纲盐制、票盐制和循环转运法三个阶段。而食盐运销体制的演变与私盐的盛行是密切相关的,食盐运销体制的不合理性为私盐的泛滥培植了土壤,而私盐的泛滥则加速了食盐运销体制的败坏与演变,并最终促使食盐运销体制随着清政府的日渐衰败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7.
开中盐法是明朝盐业官营的基本制度,国家不仅垄断了盐利,而且将其用于直接解决国家急需的军粮边储和调节经济领域的其他问题,把封建的盐业专营制度发挥到了极致,但它一切以朝廷意志为指归,是与经济的基本规律相违背的。必然成为盐业经济的桎梏。  相似文献   

18.
从清末开始,云南的私盐活动日益增多,到民国时期更有进一步泛滥的趋势.由于食盐上关国课,下系民食,故私盐的出现对民国时期云南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影响了地方的财政税收,也对原有的盐业生产和销售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积极方面的意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高盐饮食对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危害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公众科学用盐状况及粉末盐对普通公众用盐习惯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采取的盐勺政策使公众对科学用盐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控盐的实际行动上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用盐的随意性仍十分突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分析了粉末盐的弊端,阐述了我国试制生产用量易控、安全可靠、符合科学用盐要求的片剂盐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在本校开展此类产品研制的有利条件和可行性,并对其实施方案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