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年级学段中有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是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教师总是草草地结束了朗读,缺乏有效性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朗读错误率高、读得不流利、没有感情等情况时常发生。朗读要怎么指导呢?教师应当重视指导低段学生在读准、读通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朗读指导,优化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低段朗读教学的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地朗读易指导也易检测,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难度就比较大了.何为"有感情的朗读"?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会读者的情感,披情人境,再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现在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学生读的训练,但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只追求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虽然很热闹、很花哨,却没有让学生真正抓住文本的情感,进行朗读感悟;有些教师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如"请你有感情地来读读".这种现象在低段语文课堂中尤为明显.那么应如何优化低段感情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琅琅的读书声.教师越来越重视朗读,但在指导朗读训练时,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一,过分强调理性的指导.有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或强调突出一些"重点词语",或要求学生"带着××的心情(感情、语气)读",不时提醒学生:"声音要低沉""速度要轻快"……这样的朗读是理性化的"朗读技术"转化而来的,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一阶段都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师,应从朗读兴趣、朗读形式、朗读指导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引导学生在朗读时"雁过留声""有的放矢"和"声随心动",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5.
感情朗读不仅是语音技能的外显,所有声音技巧的外化训练都会表现出“无病呻吟”的难堪:或调平声稳,语感淡然;或装腔作势,语气夸张;或统一声调,缺乏个性……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应从“情”字人手,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各年级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读。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就是运用恰当的语气、声调,把文章的思想、感情、气氛,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现行教材,是很重视朗读训练的。很多课文后的作业题中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的要求,我是这样指导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提倡以读为本,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训练形式之一,但在目前的朗读教学指导中存在许多误区,指导的形式单一,呆板,形式化,模式化,老师没有发挥他的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所以在朗读中不能忽视教师的范读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我们在制定目标时通常有一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呢?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8.
"读重些,读轻些,读快些,读慢些……"在听家常课时,总是听到一些教师喜欢展开诸如此类的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没有经历真实的、自然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就直接被"赶上了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真正的有感情朗读的能力。有感情朗读可以这样"做出来"吗?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做出了非常明确的回答:"要让  相似文献   

9.
朗读,历来被视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但在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读,却读不出课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教师往往也缺乏指导学生的有效方法,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普遍表现出空泛和缺乏实效性的特点。这样的"读"和指导反倒成了制约朗读教学的瓶颈。那么我们究竟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我们的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但我发现许多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时常会出现"唱读""加字""漏字""速度过快或过慢"等问题,并没有读出真正的感情。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和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于这样的现状,我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我研究的小课题。  相似文献   

11.
孙晓玲 《现代教学》2010,(11):71-71
“有感情地读课文”,这几乎成为朗读课文的统一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往往过分强调纯技法的指导,诸如哪里要读重些,哪里要读轻些,何处要读慢些,何处要读快些;或是要求学生“带着悲痛或高兴的心情读”;提醒学生“声音要低沉”“速度要轻快”……通过这样的技术指导,学生按教师的指令机械操作,看似读得“有感情”,其实纯属理性化的“朗读技术”,并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语文课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重要渠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性。这里所提到的朗读是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谓之为"美读"。究竟怎样才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文以实例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法颇多,名家指导的例子更进一步证明朗读的方式千变万化。本文还从反面例证为什么有的教师指导朗读会成为学生读书的障碍。论点鲜明,指导性强。  相似文献   

13.
正朗读是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不仅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身心沉浸到语言文字深处,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从而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但是,在朗读指导中,许多教师忽视学段朗读目标,不考虑学生实际,无限拔高要求;或抛开文体特点,感情朗读一体化;或撇开整体专注于局部;或重技巧、轻感悟、感情夸大、矫情做作,使朗读指导步入误区,精心预设难以达成。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走出误区,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实  相似文献   

14.
一、传授感情朗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感情朗读,可从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它给我们指出了正确朗读的两个要素.但我们也发现:有时候,教师在语调、语速上都指导得不错,但为什么学生朗读的效果却不见得好呢? 究其原因,是缺少了对"停顿"这一技巧的指导.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评价学生的朗读应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语速的适当、停顿的合理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指导如何才能到位?这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朗读预设。朗读指导的另辟蹊径,朗读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凡响。这是不少特级教师朗读指导给我们的启示。一、展开想象,朗读现生动形象朗读是一门艺术。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日常教学精心指导。朗读指导从大处说,要拿捏好作者的心路历程、一篇文章的感情基调等;朗读指导从小处讲,要把握好偏正短语的意味、小小标点的节奏等。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的标准是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常规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地朗读是需要教师引导的。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范读,营造文本"感情"的氛围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  相似文献   

17.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常见问题有:朗读环节欠缺,朗读的时间不足;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不能实现感情朗读;方言影响朗读,"唱读"现象难以纠正;朗读的方式单调。为此可以采用下列对策:营造朗读氛围,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练,扭转方言"唱读"现象,实现感情朗读;激发朗读兴趣,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热爱朗读;指导朗读方法,注重学生的朗读基本功训练,注重朗读评价,让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18.
<正>在当前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忽视了朗读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对朗读缺乏方法上的指导,朗读教学只停留在教师或媒体范读及学生自由练习这个层面上,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缓慢。《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这样写道:"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与做作。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的重要标准。"但是,我们经常都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朗读一段文字朗读得不符合一些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就让学生再次的读过下去了。这样的教学态度或者说是教学方法,长此下去肯定是会影响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成为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之一。曾听过一节教研课,上的是人教版第三册的《秋天的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这句话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一学生很流利地读完后,将其中的“飘哇飘哇”读得较快。师: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速度是很慢的,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