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之爱博大深厚,其核心是教师如何关爱学生。即教师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这是教师的神圣责任,也是师德之灵魂。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2.
H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情感;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3.
基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能否建立“体育生活、健康生活”良好生活方式的最初责任应该是家庭这样的思考,在阐述了我国家庭体育教育发展背景的前提下,从理论上进一步剖析了无限夸大了‘食为先’强身之道的功能等阻碍家庭体育教育的发展要素。并宏观的提出了明确家庭承担责任和发挥家长主导作用等发展我国家庭体育教育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爱院爱校教育实质上是以了解自己所在的学院、学校 ,热爱自己所在的学院、学校 ,为学院、学校争光荣、作贡献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参加“爱院爱校”的系列活动 ,以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荣誉感 ,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爱院爱校教育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幸福,这既具有应然性,又具有可能性;爱是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精神需要,因此爱也是学生的基本需要;爱是学生的基本需要,实现学生的幸福需要爱,因此爱对实现教育目的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一、无私之爱教师,一方面从祖国大地中吸收营养,另一方面又以知识的甘露与乳汁滋润万物,无私回报社会。伟大圣洁的教师之爱,应该是大公无私之爱,是教师为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去爱学生,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去爱学生,为家长教育子女去爱学生,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掺杂任何谋私色彩,不能以谋求个人功利为目的,否则就是对现代师爱的玷污与践踏。二、广博之爱现代教育以集体教育取代个别教育。但个别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往往把品学  相似文献   

7.
教师之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本文从“父爱”与“母爱”的结合、认真教书、多爱后进学生、广博赤诚之爱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之爱的各种表现。文章还说明了教师之爱会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导师、谈心的朋友、人生的向导、行动的楷模,教师之爱使师生成为朋友,把校园变成乐园,教育就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最高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爱的原则1.平等性——爱的“底线”。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只有以平等的态度、平等的方式和平等的情感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敬佩老师、感谢老师。如是,教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忧患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 ,理应致力于受教育者的理智与情感的同步协调。然而 ,我们的教育往往偏重于理性知识的灌输而缺乏情感的投注 ,使得受教育者陷于人格分裂的境地 ,使得人在教育中失落 ,爱在教育中淡漠 ,信仰在教育中散失。要还教育以本色 ,使教育真正达成塑造人的生命和灵魂的神圣使命 ,必得使教育回归感性的生命、回归爱的滋养、回归永恒的信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媒介素养理论的研究之路上,仍然以西方国家的理论为中心,缺乏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理论。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三大实践主体,但因家庭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贴近性,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上将更有可操作性。建议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为依托,建立以家庭为中轴的媒介素养本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培育爱心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在新时期,由于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青少年爱的教育存在许多缺失:只知道享受爱而不知道奉献爱;片面强调对学习的热爱而忽视对其它方面的热爱;缺少爱的锻炼活动。青少年爱心的缺失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缺乏实效性的重要根源。加强爱心培育: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培育爱心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其次,建立教育大场域,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爱的教育合力;遵循情感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教育青少年从“小爱”做起,逐步养成“大爱”的品质;提供体验爱的机会,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发展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南宋爱国学者陈亮的教育思想如同其经济思想、哲学思想,同样带有浓厚的事功主义倾向,对当代教育也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个学生来自于一个个家庭;孩子是家庭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学生,固然离不开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老师,但和谐、健康的家庭也是不可或缺的。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满危机和紧张感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在学校里成长为健康优秀的学生。当今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外界诱惑力不断加大,而家庭成长环境却日趋令人担忧,这种教育上的不和谐,单靠学校教育孤军奋战,显然过于势单力薄;因此,构建家、校联手教育平台,已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从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功能,家庭对子女多方面的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以及当前的社会、文化、教育等背景下,家庭教育中体育教育明显不足,从体育学科的视角对家庭体育教育进行补偿,将有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针对家庭体育教育缺失、青少年健康问题、家长控制方式的变化以及家长职能的弱化等方面探讨实施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的必然性,并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社会支持以及家庭教育的体育教育优势以及补偿教育体制的全面性等方面阐述实施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的可行性,以期为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是心理教育的关键期。体育活动符合幼儿爱活动、爱模仿、爱游戏的天性,是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蒙古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在蒙古族幼儿园适当渗透蒙古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教育从工具理性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 ,是当代教育的一种必然抉择。面向生活世界的女童教育 ,就是要关注女童的精神修养 ,关注女童对生活世界意义的理解。由对小城镇女童教育主体性理解发展到与之进行主体间性的交往 ,应是建构促进小城镇女童发展的教育生活世界的基础 ;家庭—学校—社区相互沟通并消解对女童生活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 ,是构建小城镇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高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开展生命教育的状况,针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在高校、家庭和社会层面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三维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14年青奥将在南京举行,以此为社会背景,分析了家庭体育教育缺失的原因,阐述了青奥即将举行是发展家庭体育教育的机遇,提出了在青奥背景下发展家庭体育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爱是教育的核心。面对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各种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积极深入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爱的教育理论,开展爱的教育,使大学生特殊群体真正感受到被"爱",有效并快速地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问题,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使他们不再"特殊",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