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性别无关,少女时代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是女神一样的存在。虽然很难想象女神会恋爱,但下面这些的的确确是她们的情感告白!  相似文献   

2.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正确理解中学数学美的实质和其构成因素,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美的认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有助于数学美感的形成和美的创造,推动数学的发展。中学数学美就其本质来说,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中学数学的思想、理论、方法和形式里的显现。那么,中学数学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也就是说美的基本因素是什么呢?法国数学  相似文献   

3.
那天和朋友说起“女神”这个词.朋友也是写文章的,她说她不用这词,这词被用得太多了,像个玩笑.我说,但有些人只能用这词冠之,换了别的词不行,不信你试试.用“偶像”吧,在高大上的正能量之余显得常规化,再者,偶像是力的,而女神是美的;“偶像”倾向钦佩,“女神”则满舍爱意.用“榜样”就更不合适了,又不是雷锋.  相似文献   

4.
汉水女神最早出现于《诗经》《楚辞》中,后来文学作品对其的咏叹一直络绎不绝。在宋代诗词作品中,文人对汉水女神"弄珠解珮"的歌颂更加全面,汉水女神"凌波步弱""娉娉袅袅"的形象更加丰满,"真珠帘卷""满庭芳思"的场景更加华丽。宋人塑造的汉水女神形象更加光彩夺目,美丽动人,并被进一步平民化、生活化,女神走下了神坛进入世俗社会,成为人世间美的化身。同时,汉水女神文化中的人神离别模式,也被诗人们进一步开拓发挥,"佩解江皋,魂消南浦。人生惟有别离苦"。  相似文献   

5.
《女神》以其狂飙突进式的“五四”时代精神而斐声文坛,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本文从美学角度解读郭沫若的《女神》,分析了《女神》崇高美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女神》以其狂飙突进式的“五四”时代精神而斐声文坛,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本文从美学角度解读郭沫若的《女神》,分析了《女神》崇高美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自由作为人的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审美享受和审美创造的本质要求,具有最高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哪里存在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哪里就存在孕育美的情感和想象的土壤,就一定会结出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丰硕的物质之果和精神之果。审美反映旨在从现实中发现一种与人的自由本质发生某种联系的特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构成审美反映的起点,经主体的诗性直觉和精神生命的自由创造,最终完成美的感性升华  相似文献   

8.
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以下简称《米》)选人高中课本第二册.大家对断臂女神缺憾美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细细品读《米》作,反复斟酌众人的解说、举证,发现了一些让人糊涂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张扬同学:这一次我们一起来讨论美究竟存在于哪里。这在美学研究中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美学研究的历史中曾经为此发生过许多次争论。有的人认为,美就是人的主观精神向客观事物的投射。他们的理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本来不一定美的人在情人的眼里却是美的,这说明客观对象不一定美,美是由主观决定的。我们把这类观点概括为“美的主观说”。而与这种观点对立的一派观点是,美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感受到的美只是对现实事物存在的美反映的结果。他们的理由是,有一些事物任何人都不会说它是美的,这说明美是有客观规定性的,并不是主观创造出来的。我…  相似文献   

10.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对称"一词,译自希腊语,其含义是和谐、美观,原义指在一些物体布置时出现的般配与和谐。我国数学家段学复教授也说过:"对称,照字面来讲,就是两个东西相对而又相称。因此,把这两个东西互换一下,就像没动过一样。"充分认识数学对称美的价值,能使学生学会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从而把数学学习与  相似文献   

11.
语录     
《中国德育》2013,(16):5-5
@陶西平:其实,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等一样,都是教育的目标。美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还是为了美化人的自身,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美的事物往往让人心情愉悦,乐于接受,但美的事物往往是要有人去发现、去揭示,就好像如果没有听行家的介绍和讲解,我们确实不懂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一样。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的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中学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美,其表现形式有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发现和欣赏她的美。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然而,“数学美”究竟美在哪里呢?数学美反映在对简单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的追求上.高中数学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数学美的资源.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能力,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数学素养,使人变得更富有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丽水妖娆     
它道法自然,水到哪里,房子就建在哪里。古城的建筑就像水一样自由,像水一样沉静,像一个阅尽人间沧桑的老人。从善如流,是说一个人顺应时势,用来形容丽江古城,也再合适不过。  相似文献   

15.
消防机器人     
消防机器人的外表就像人一样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和四吱。它还穿着消防警服,一双眼睛水灵灵的,监得炯炯有神。它的眼睛是采用红外线技术制造的,简直就像真人的眼睛一样。耳朵就像神话里的“千里耳”一样,哪里有人的呼救声,它就到哪里救人。  相似文献   

16.
谢娟 《学周刊C版》2014,(8):60-61
美的事物.总是给人醉心的感受。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人、花、环境的自然美,或者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等艺术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宫里面.却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景象。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哪里有美.哪里就有数。”  相似文献   

17.
五月在罗马神话中,是以一个名叫玛雅的女神来命名的。她掌管着春天和生命。于是,为了纪念五月这如同鲜花一样的季节,罗马人便用她的名字——拉丁文  相似文献   

18.
哲学,依照罗素的解释,“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从这段话里,我们感觉到文学与哲学一样,也是“介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一片无人之域”。文学与哲学应当是一对连体婴儿。依柏拉图的看法,“哲学家是一个爱‘洞见真理’的人”。他指出,假设有一个人爱好美的事物,他决心去看一切的新悲剧,去看一切的新图画,去听一切的新音乐,这样的一个人并不就是一个哲学家,而只是一个文学家、艺术家,因为他只不过爱好美的事物,而哲学家则是爱着美的自身。仅仅爱美的事物的那个人是在做梦,  相似文献   

19.
罗乾忠 《教师》2012,(33):82-82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指出:…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下面就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感觉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美的特性与奇妙。一、数学美的几种体现1.数学的结构美它是一种内在的美,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咕咚来了     
正为什么一提起女神就是范冰冰、倪妮这一类的?贾玲比她们差在哪里(除了外貌)?咕咚:"女神"这个词,虽然没提到容貌标准,但是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首要条件是长得好看。反而"最美"这个词,虽然明确提到"美",却对容貌一点要求都没有,"最美教师""最美警察""最美清洁工",他们不一定很漂亮,但谁也不会对他们的外表吹毛求疵。所以正确的理解是,你认为是就是喽。因为我觉得贾玲也是"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