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于中法战争的结局,长期以来存在着多种观点,然而都有某些片面或偏颇之处。应当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一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清朝封建统治者、人民群众反法斗争和法国侵略活动的具体状况、结果,以及《中法和约》的实际内容、后果等,从而揭示中法战争中国失败的结局,这有助于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和后来的历史格局。  相似文献   

2.
徐旭 《生活教育》2013,(4):34-39
按:1910年代前期,陶行知就读金陵大学,司徒雷登一度执教该校。抗战胜利后,司徒雷登任驻华大使,陶行知表示美国这一行动,"不但能增进中美友谊与相互的谅解,而且也可以帮助中国,促进远东和世界和平"。陶行知逝世后,司徒雷登撰文纪念。本文或可使读者从一个侧了解陶行知成长过程中多元化的思想渊源。作为一位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他是政治家,也是教育家。1946年7月,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在任期间,他曾力促美国和新中国建立外  相似文献   

3.
陈祥 《大中专文苑》2010,(12):69-70
司徒雷登在中国的名气之大,不在于他个人在历史中留下过几多痕迹,而是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被选入语文课本,影响了一代代人。作为传教士、燕京大学创始者、中国通的司徒雷登,只剩下了一副面目苍白又平庸可憎的面具,人人知道他是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代表,但又不清楚他具体犯下哪些滔天罪行。于是,这些鸿泥雪爪被整齐一致的教育事业所湮没。  相似文献   

4.
郝平:1959年9月出生,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95年获美国夏威夷大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东西方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做访问学者。2001年6月-2005年6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05年6月至今,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著有《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孙中山革命与美国》等专著。  相似文献   

5.
【热点背景】 2007年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主要特征和基本内容.这是我国首次就政党制度发表白皮书。也是中国政府继2005年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后。又一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阐述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白皮书的发表.有助于国际社会和中国人民了解中国政党制度确立、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巨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9,(1):52-57
近年来中日之间的往来愈加频繁,对彼此新印象的形成也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中日知识界都在重新审视彼此的国家形象。日本的"中国观"大抵集中在来自《论语》、《三国》的古典中国观以及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革命中国形象。如此而来的中国观都积极向上。而事实上日本民众对中国还有很多误解与偏执。众所周知,如此中国观的形成与日本近代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以及宣传有关。中日知识界对日本民众中国观的相关论述已不鲜见,而对当时中国民众形象的整理与论述却并不多见。鉴于此,我们将重新梳理二战前日本民众对中国以及中国民众的印象及其形成背景。具体以芥川龙之介及其同时代的"中国通"清水安三、橘朴的相关论述为对象作横向对比,进而让我们对当时日本有识之士的中国民众形象有一个客观认识,并探究其背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和国家加大推进基层民主的力度 ,人们日益关注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 ,对村民自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中 ,长期以来 ,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 ,对于这场在中国农村兴起的广大农民参与的民主实践 ,了解的人并不是很多。这时 ,我们看到了王仲田和詹成付主编的《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99年 )一书。对于想了解和研究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的人士来说 ,这是一本及时的好书。在 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村民自治制度 ,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8.
任露芳 《家教世界》2013,(2):156-157
在卷帙浩繁的文学作品中,诗歌无疑是灿烂的一道风景线。而悼亡诗始终是诗词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古代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演进与发展,而这其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对于悼亡诗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儒家思想对于悼亡诗中的生死观,爱情观及婚姻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熟悉司徒雷登这个名字,还要追溯到1949年8月8日毛泽东发表的《别了,司徒雷登》,在这篇文章里,他已然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但作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却往往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思想小史》的简明与常乃德的写作目的是分不开的,该书中对于近代思想的探讨是其重要特点。了解常乃德对思想史分析和生物史观的异同,以及后来关于思想史理论的一些重要看法都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此人此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