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细读是对文本多层次多角度细致诠释的研究方法。11世纪维吾尔古典文学名著《福乐智慧》古体今译的主要译者之一艾合买提·孜亚依,凭借自己的多种语言能力和扎实的研究功底,在维吾尔古典文学研究中取得了较高成就。论文以艾合买提·孜亚依对维吾尔文学经典《福乐智慧》研究成果为例,指出维吾尔文学研究应该倡导对经典作品的深入研读和细致分析,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挖掘维吾尔文学的内在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本细读是对文本多层次多角度细致诠释的研究方法。11世纪维吾尔古典文学名著《福乐智慧》古体今译的主要译者之一艾合买提·孜亚依,凭借自己的多种语言能力和扎实的研究功底,在维吾尔古典文学研究中取得了较高成就。论文以艾合买提·孜亚依对维吾尔文学经典《福乐智慧》研究成果为例,指出维吾尔文学研究应该倡导对经典作品的深人研读和细致分析,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挖掘维吾尔文学的内在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笛声》是维吾尔古典文学后期的著名诗人艾合买德.孜亚依的代表性诗作之一。诗人在诗中拟人化的手段解释了自己的见解,诗人的这篇诗作在哲理性深刻方面以较强的内容在维吾尔当代文学中有关《笛》方面创作出的优秀诗作之一。本文述了《笛》和完整的人生观并比较地分析了《笛声》与诗歌。  相似文献   

4.
《阿合提·乌鲁木志作品集》是我国哈萨克族一位近代作家的诗歌作品结集,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哈萨克社会的历史写照,这部作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的描写细致入微。本文以《阿合提·乌鲁木志作品集》第一卷诗歌中的模仿词为研究对象,对模仿词里的拟声词和拟形词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模仿词在该诗歌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阐释作者如何用模仿词来进行批判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库姆孜传承的现状和制约库姆孜发展的因素,对传承和保护和发展这一民间艺术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库布孜,弓呜拉弦乐器,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哈萨克族所聚居的伊犁地区,库布孜的演奏形式多样灵活,演奏方法复杂、独特,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在新疆哈萨克族传统音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本文中,笔者以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为基础,综合运用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乐器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新疆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库布孜的发展历程及形制的演变过程,作以整理与分析,按照多种方法细致地对库布孜进行了分类,以便为更好的研究、发展和推广这一哈萨克族传统民间乐器库布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诗歌本体,对1949-1976年诗歌的形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和研究,主要考察诗歌的音乐性.通过整理分析新中国近三十年新诗格律的多种取向和特征,探求诗歌在格律与诗意的协调之中做出的努力,探索这一时期诗歌“文学性”的生成机制并估价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支格阿鲁是古代彝族的神话英雄人物,被西南地区的彝族认为是远古祖先,受到崇拜.彝语南部方言区流传的笃杰阿龙(也称阿龙)传说,就是支格阿鲁传说.相比之下,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已经从文学、信仰观念层面发展到了仪式实践阶段,这是支格阿鲁崇拜文化中的较高级阶段.支格阿鲁是祖先神、生育神和村寨保护神.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形成了两项村寨集体性的信仰民俗仪式:“咪嘎哈”仪式和“德培哈”仪式.“咪嘎哈”仪式一年一度举行,“德培哈”仪式十二年一度举行.目前,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文化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传承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库姆孜艺术是活跃在柯尔克孜族民间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库姆孜艺术的演奏方法和表演形式进行了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10.
"学校领导、老师和我们在一起,没什么好怕的!"学生热黑拉·阿合买提说。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中华大地,但广东省深圳市松岗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近900名学生的学习生活依然井然有序,全校教工用大爱筑起了最坚固的防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德格八邦噶玛噶孜画派的唐卡艺术已列为我国第一批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如何保护这一藏族文化瑰宝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将从保护八邦噶玛噶孜唐卡艺术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对其保护的历史经验以及当今应该在文物保存、传承人保护、新传承场的开辟等方面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音韵学对诗歌的研究从未间断且历久弥新,对诗歌讲求从平仄、韵脚、节奏等多方面发现音韵格律,有力推动了诗歌的创作和鉴赏工作。新月派诗歌作为近代诗歌流派的代表,创作追求“音乐美”,形成了独特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别离辞·节哀》是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John Donne)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诗歌格律上,邓恩一反伊丽莎白诗歌谐和柔美的乐调,运用"不协律"的技巧,又把日常口语大量引入诗中,采用口头谈话方式,使诗显得亲切而富于戏剧性。  相似文献   

14.
在诗歌的格律和音韵的运用上,埃米莉诗歌艺术有继承传统的一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她的诗歌多是其感情即时迸发和智慧瞬间闪烁的体现,因而内容凝练,篇幅短小,格律简洁有力,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的跳跃性。在音韵方面,埃米莉主要采用尾韵的方法,以此加强语音的重复对比,谐振共鸣,产生萦回之美,增强音乐性。  相似文献   

15.
陈子昂127首诗歌中近体诗有53首,学者评论有褒有贬,尤在格律上存在分歧。作者对陈子昂近体诗歌的格律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发现其57%的句式是完全符合今人总结的唐律句式,93%的诗歌采用了粘式律,其中不乏格律谨严尤为古代诗评家推重之作。但也有一些不合"正规"之处。进一步详考之下作者认为造成失范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很多被视为违拗的句式其实可以当做"变式",在唐人的诗作中多能找到应用;第二,陈子昂后期的复古思想是其主要诗歌旨趣,使得他在作诗时不拘泥于近体的种种限制;第三,写作空间的限制从客观上造成了诗歌格律上的疏于苛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中十九世纪我国哈萨克现代诗人阿合提·乌鲁木志(1868-1940)《致穷人》诗词中的条件句中的感情色彩,人称、时态、式态以及用词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作者在诗歌中的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及其表达手法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7.
<别离辞·节哀>是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John Donne)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诗歌格律上,邓恩一反伊丽莎白诗歌谐和柔美的乐调,运用"不协律"的技巧,又把日常口语大量引入诗中,采用口头谈话方式,使诗显得亲切而富于戏剧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康巴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藏族绘画艺术流派,德格八邦噶玛噶孜画派正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艺术价值。从建立画派至今,噶玛噶孜画派经过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并伴随各时代的文化变迁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在传统的寺庙、师徒传承基础上出现更多的传承方式和途径以便在适应时代的大文化环境下继续弘扬画派精髓。作为宝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邦噶玛噶孜画派的传承情况依旧不容乐观,需要自身的更大发展和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托库孜沙来古城,是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一座西域古城镇,历史上尉头曾在此建国.托库孜沙来最早载于《汉书》,在《通典》中也有相关记载.唐朝以后,关于尉头的记载却从史籍中消失了,至今只剩一座废城遗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传统诗歌史上诗歌文体的自由化和格律化运动,以及新诗史上诗歌形式的自由化与格律化问题的产生及其发展两方面,总结诗歌文体发展的自由化与格律化之辨证关系,并提出了新诗的未来格律文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