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概述能量、能量观与化学能的基础上,讨论了化学能量观的界定、结构、特点和教育教学价值,化学课程中的能量和能量观以及化学课程中能量及能量观的教学;澄清了一些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能量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讨论了人体生命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能量形式的多样性、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意义、人体中的能量转化、体温和体温调节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通过控制能量调度来最大化数据吞吐量,研究了随机能量到达和电池容量有限情况下的能量采集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离线调度问题。假设能量收集大小在一个传输时间段T内为恒定的,但不同阶段之间能量收集服从随机模型,提出一个离线能量调度策略。基于能量随机变化的特性,能量调度策略可根据能量收集的分布来改变,并且数据吞吐量可达到最优离线算法的99%。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离线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能够学会用模式图、卡通图等方法来解释能量的转换过程,能制作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2.知道能量转换是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或几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的具体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升高温度会减小活化能吗? 答: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增加,活化分子最低能量不变,所以活化分子最低能量与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即活化能会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是,温度改变时,活化能改变的幅度很小,这是因为活化分子最低能量比分子平均能量大得多。例如:N_2O_5分解时活化分子最低能量是24.7千卡/摩,而50℃时分子平均能量仅有0.963千卡,摩。可见活化能大小,主要取决于活化分子最低能量。N_2O_5分解反应,温度由50℃升到100℃,由于分子平均能量的增加,使活化能仅减小0.168千卡/摩。所以可以忽略温度变化对活化能的影响。升高温度,活化能变化很小,反应速度为什么会加快呢? 改变温度时,分子的能量普遍增加,分子能量重新分配,使分子能量分布曲线向右移动,代表活化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混合动力挖掘机的能量管理策略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燃油经济性。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混合动力挖掘机能量管理系统,得到最优能量管理策略,并开发实时能量管理控制器,降低系统的燃油消耗。创新点:1.通过强化学习算法,设计时间无关的实时能量管理控制器;2.通过极大值原理求得最优能量管理问题的解析解,并用来辅助实时能量管理控制器设计。方法:1.建立负载的马尔科夫模型,运用强化学习算法,得到实时能量管理控制器;2.运用极大值原理,求得最优能量管理问题的解析解,并将其作为初始能量管理策略;3.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验证所设计的实时能量控制器的性能。结论:1.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控制器是一个可以在线应用的与时间无关的实时能量管理控制器;2.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控制器优于广泛使用的恒温控制器和等效消耗最小化策略控制器;3.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控制器由于其闭环特性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作业工况。  相似文献   

7.
分子轨道是由组成该分子的原子轨道按能量相近,对称性相同,能最大重迭这三条基本原则线性组合而成。根据能量守恒这一普遍原理可知:能量高的原子轨道组合得到的分子轨道能量也高;反键分子轨道比成键分子轨道能量要高,且两者能量之和等于组成它们的两原子轨道的能量之和;π轨道的能量比σ轨道的能量要高,而π~*比σ~*分子轨道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中,凡效率部分皆与能量的转化、转移有关,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虽然能量的总量未变,但因部分能量的损耗或对其他额外对象做功不能被有效利用,因而在能量转化、转移过程中被有效利用的能量将小于消耗的总能量,所谓效率就是有效被利用的能量占消耗的总能量的百分比,它的值一定小于1。  相似文献   

9.
<正>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关于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也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个重点,笔者就此谈点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供同仁参考。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体内的能量、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下一营养级摄取的能量以及未利用能量之和。例1 图1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相似文献   

10.
《能量》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育科学版)八年级(上册)。能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任何一种运动形式都存在相对应的能量形式,认识和描述物质世界的运动都离不开能量。但是传统物理对能量的教学太弱,以至于不能对物理学有一个整体认识。为此,新教科书中强化了能量概念。本节是让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物理就从整体上对能量形成一定印象,对常见的能量形式,能量的转化和应用,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使本套教科书体现“以能量贯穿整个初中物理”奠定基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能量概念在科学教育尤其是物理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能量概念的特殊性决定了能量概念教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关于能量概念的教学,我国的中学物理课程与国外的许多教程有较大差异。比较国内外物理教科书中关于能量概念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差异,对改进能量概念在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的概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学到能量流动这一章节时,“对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各营养级间流动的能量”、“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以及粪便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应归为哪一个营养级生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时,总会感到迷惑。  相似文献   

13.
邹艳 《安徽教育》2012,(2):54-54
<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能量流动的特点两部分内容,教学重点之一是能量流动的过程。教学中可密切结合第1节中的食物链,以此作为主线对食物链上的某一生物食物中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系统的分析法,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分析出能量流动的基  相似文献   

14.
谭家学 《生物学教学》2010,35(12):66-67
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编的《中学生能量概念测试题》,从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概念、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计算、简答题等方面,对120名高中生的能量概念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中学生对能量概念理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汪建云 《成才之路》2013,(17):90-90
以学习能量作为拙作关键词,自然不能不提一下对这一词的经验性理解。一般认为,能量是做事的本领;那显然,学习能量就是学习的本领。必须注意的是,本领大不意味着事情真的做得好,因此学习能量大未必学习就好,因为只有当学习能量全部发挥出来时,学习才会好。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看看学术意义上的学习能量是怎么回事,看看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核能和热力学的分析,提出了在物质结构中,自宇宙演化之初就存储了能量.并建立了元能量、元能量系统及其演化模型.通过对元能量系统演化的分析,对耗散结构和相关热力学概念作了梳理及系统定位;提出了用"能级"和"能量梯度",对耗散结构的能量交换进行度量;在元能量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有源"与"无源"构成;提出了现生物"演化悖论"的不合理性;物质结构中的元能量是宇宙演化的动力源,此能量的释放,推动了宇宙的演化.  相似文献   

18.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过程量,能是状态量,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的转化只有通过做功实现,做了多少功,能量就转化了多少,做功的数值就是能量转化的数值,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与不同形式的功相联系,如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弹簧弹力做功,弹  相似文献   

19.
能量之源     
《小学科学》2019,(3):24-27
烹饪、取暖、照明、活动肌肉、发动汽车、玩电脑、砍木头,以及生产工业品、材料和机器等等,都需要能量。早晨我们起床也需要能量!能量是什么,从哪儿来?没有能量会怎么样?能量危险吗?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利用能量吗?能量,也就是为一种物质、一个或者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提供热量或者动力的能力。物理学家称它为“功”。能量一词的法语形式energie源自希腊语的energia,意思是“行动中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何为核能 质能关系--质量即能量; 物质转化--能量释放或吸收; 原子核衰变、裂变和聚变--大量能量的转移.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关系:E=mc2,其中c为光速,E为能量,m为质量.这个关系告诉我们,物质和能量是等价的,或者说,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