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蔡弘志 《考试周刊》2015,(7):193-194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为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巨大动力。跨国公司的合资过程也是FDI技术溢出的过程,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存在合资技术上依赖外方、自主品牌境况堪忧、吸收消化技术方面薄弱、高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应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实施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政策,调整我国利用FDI的战略和政策,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本文加强FDI技术溢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FDI技术溢出促进了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实证分析1983-2004年期间内向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同期中国出口扩张之间的关系,可见FDI提升了内外资企业的出口,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外资对内资企业带来显著的"市场接近溢出效应",即外资存在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其中来自港澳和日本的投资促进中国出口,而欧美的投资对中国出口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结果进一步佐证了中国政府人民币汇率管理着眼于出口最大化政策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招商引资策略,使得外资企业不断增加.透过一些机制和渠道,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成为当地企业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来源,有助于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然而,当前我国存在着很多限制技术溢出效应的主客观因素.因此,应采取必要措施,减轻或者消除这些抑制因素,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本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技术溢出效应是外商直接投资(FDI)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从20世纪60年代初MacDougall的研究首次涉及到技术溢出效应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这对进一步提高外资的质量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其中一些遗漏提出了疑问,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利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取得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便捷方式.本文利用技术内生、规模报酬不变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实证地分析了1994-2007年中国FDI和技术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了FDI对中国有微弱的正向技术溢出的结论.并根据产生正向技术溢出的理论条件,结合计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产生这一微弱正向技术溢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和质量难以保证,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采用我国30个省2003-2015年面板数据,建立空间动态杜宾模型,运用广义系统矩估计和溢出效应分解,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及其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受自身产业状况的影响;FDI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但短期内不利于邻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长期内不利于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引进外资时,需要合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作用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借鉴国内外FDI行业技术溢出效应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经验模型,并利用重庆市1999—2006年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经验模型进行了检验,其结果表明:FDI在我国西部地区存在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而西部地区开放度的提高和国内资本的大量进入是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西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方面,应该更多地关注内含先进技术的外资进入,而不仅仅是外资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了佛山市制造业2000—2018年的Malmquist指数,并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两个因子。基于技术溢出效应视角,构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时包含水平溢出效应和垂直溢出效应两方面解释变量。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行业内及行业间的溢出效应,对佛山市内资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起促进作用,从而整体上提升内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FDI在行业内、行业间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对佛山市内资制造业企业的效率改善作用效果则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极大。其溢出效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促进我国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但是我国仍存在技术和政策缺陷,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否能促进中国技术创新这一命题,国内外的研究都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本文运用面板协整工具和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来检验我国1990-2004年间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技术创新的相关关系。实证的经验结果显示:FDI与中国技术创新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如果跨越了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那么FDI从总体上就对中国的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在FDI促进中国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FDI技术溢出效应是技术扩散效应的一种经济外在性体现,是东道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提高本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手段。文章分析了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内容,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分析方法对芜湖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省的18个省辖市为区域分析单元,运用1998~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FDI是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FDI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却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有效引进和利用外资及发挥FDI在缩小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中的作用,需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FDI的流入;采取灵活多层次的引资政策,提高引资质量;提高当地企业技术的吸收能力,进一步提升FDI企业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我国的规模日益增加,企业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和吸收外资这一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运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企业微观数据对中国企业的私有股权和FDI溢出效应的关联性进行考察,实证分析表明,私有股份较高的企业拥有更为灵活的薪酬制度,FDI的流入有助于这些企业提高熟练劳动力的工资,从而改善了熟练劳动力,尤其是经理这种更为稀缺的劳动力的质量。同时,随着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企业更能够通过后向关联效应从FDI溢出效应中获益。  相似文献   

14.
以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增长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安徽省的FDI与出口贸易进行总量与结构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安徽省出口有很大影响,在具有促进作用的同时安徽省的出口对外资的依赖很大且结构不平衡,技术溢出效应低。  相似文献   

15.
蔡弘志 《考试周刊》2015,(6):194-195
虽然苏州在利用外资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在如何更高效利用这部分外资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研究FDI技术溢出渠道对苏州本土企业吸收技术溢出的作用,提出对本土企业的启示。虽然本土企业能通过FDI技术溢出渠道提高对技术溢出的吸收效率,但仍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关联网络和制定针对性的合作战略来不断完善企业的吸收能力,当然,也有赖于政府积极创造健康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流量指标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吸收能力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留学回国率和外资就业率作为人力资本流量的代理指标,与传统的人力资本存量指标,如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政府教育投入一起,纳入模型进行回归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DI和人力资本相结合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留学回国率以及外资就业率与FDI的结合,其正效应更为显著.我国利用外资的策略应注重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而且其关键在于鼓励人力资本在国际间以及内外资企业问进行有效的流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引资国之一,FDI弥补了我国资本的不足,同时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营销方法和管理技能.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否得益于FDI的技术转移和知识溢出,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分离FDI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纵向关联和横向关联,对FDI的溢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FDI对我国企业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大,而前向关联和横向关联效应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8.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关联关系,为进一步把握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建立了衡量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回归模型,并以河北省为例检验FDI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以1984-2008时间段整体计量,在河北省FDI并不存在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但是如果将整个时间序列分割为25个时间段滚动检验却发现,FDI技术溢出效应呈逐渐弱化趋势甚至为负。同时,本文结合河北省实际从外资数量、产业关联和集群等方面解释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产权制度变迁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FDI促进了我国产权交易的进行;FDI的进入提高了产权结构的效率;FDI主要通过竞争机制、外资并购、改变国企改革的条件、外资优惠政策四个方面影响了我国产权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是外国直接投资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管理经验等无形资本的非自愿扩散。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成果,分析了FDI技术外溢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更大地发挥FDI技术外溢效应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