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特别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2.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初中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在《数学课程标准》里,特别强调:“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正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作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接受变…  相似文献   

3.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交流的学习平台,挖掘数学的文化底蕴,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等可以有效整合各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进行多样化地学习.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飞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新课程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师应教会学生一些与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比如:Excel、几何画板等.合理地运用这些软件的计算、图表、绘图等功能,将会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而高三数学中的变式教学恰恰也是以数学探究为根本的引导学生转变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更加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有效的实现学生知识的充分融合,思想方法的有序转换,创新精神的深刻渗透.以下谈谈个人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在高三数学变式教学中的探究能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贾娟 《西宁教研》2002,(6):22-2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8.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并指出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然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偏差.如果我们能够理性地审视这些偏差,相信对于提升数学教师的多媒体设计水平将是不无裨益的.本文以笔者最近在两所重点中学听取的两节高中数学公开课的教学片断作为素材,对存在于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偏差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9.
数学整合课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不仅仅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学生适应时代的需求。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改变了教学的内容及呈现形式,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突破了数学的时空限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全新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开放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1.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远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远程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到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远程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改善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陛。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具有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张力。那么,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如何能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呢?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一、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即教师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创建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  相似文献   

16.
戴国良 《湖南教育》2004,(18):17-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一、信息技术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学习效率主要是受学习方式的影响,大数据背景下,给数学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提倡有机地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呈现。通过对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的充分运用,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经过调查显示,农村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并不乐观。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转变农村学生学习方式,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极大的影响着数学教育的现状.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在多媒体的声色渲染中,如何把握新课标理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要汲取生活新鲜信息,融合数学信息,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现实情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究数学.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的研究方式、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对数学教学而言,其不仅改变了数学课程内容,对数学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突出理念之一即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同时,新课程还突出强调。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包括教材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