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左宗棠、曾国藩为湖南同乡,两人都是晚清咸丰、同治时期一代名臣,都为同冶中兴立下汗马功劳,对中国近代历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人共事10余年,交情甚厚,道德文章不分伯仲。然而自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天京(南京)后,二人割袍断义,再无书信来往。自从咸丰二年曾国藩在湖南创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当时左宗棠为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两人因公务书信往来不绝,交情日厚。曾国藩后因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地位显赫,督两江、领四省。曾国藩素来知人善任,由他推荐而受提拔的不在少数,一时出现了天下提镇无不出于曾帅的传言。左宗棠虽未进士及第,但…  相似文献   

2.
张伟 《出版参考》2006,(8):18-20
从19世纪70年代起,清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倡导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希望利用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挽救垂死的清王朝.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相似文献   

3.
湘军的创始人不是曾国藩吗?怎么又冒出一个"湘军之母"罗泽南?其实,如果追本溯源的话,湘军最初的创始人应该是罗泽南.因为曾国藩的湘军就是在罗泽南湘勇的基础之上扩编而成.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曾围藩奉朝廷之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对抗金田起义的太平军.但开始时曾国藩可谓白手起家,手中既无钱也无兵,他所拥有的无非就是二品侍郎的空衔、朝廷的命令以及他当年在京城做官时开创的名望.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善于用人,能够最大地发挥部下的能力,让部下劳心劳力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 他的幕府中走出了李鸿章、左宗棠等朝中大员,封疆大吏,走出了沈葆桢、丁日昌等地方干才,走出了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员薛福成、郭嵩焘、黎庶昌等,走出了中国著名的科学技术人员李善兰、华蘅芳、徐寿、徐建宾等人.有了这些足智多谋的人替他运筹帷幄,曾国藩还能不"料事如神","用兵如神"吗?  相似文献   

5.
张伟  汪琴 《出版参考》2006,(3):18-20
从19世纪70年代起,清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倡导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希望利用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挽救垂死的清王朝。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首枚藏书票明信片于2月28日在湖南出版集团·岳麓书社诞生。即日,这枚以《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为主题,设计精美的中国首枚藏书票明信片,随《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精装本在全国发行。该书平装本自去年10月推出,获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29日上午,2009湖南双峰第二届曾国藩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白玉堂开馆仪式在曾国藩故里湖南双峰县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向节会发来贺电,原湖南省委书记、曾国藩研究会会长熊清泉,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出席会议。知名学者唐浩明、隋丽娟在第三期富厚大讲堂做“晚清湖湘人物之曾国藩”的专题演讲。  相似文献   

8.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范长江以汉口《大公报》战地特派员身份去徐州采访。在徐州他见到《力报》记者严怪愚,谈及两人都是湖南邵阳人,范说:“中国有三个大县,即邵阳、合肥、番禺。三县中,又以邵阳为最大,人口列全国第一。曾国藩说:‘修到湖广便是仙,而湖广以衡宝(宝,即宝庆,  相似文献   

9.
周后平 《湖南档案》2013,(11):43-45
曾国藩,字涤生,湖南湘乡人,官至总督,清末“大儒”、“中兴第一名臣”。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的藏书中,发现了五篇毛主席早期著作和一批有关资料。毛主席的五篇早期著作是:一、《学生之工作》(载《湖南教育月刊》第一卷第二号,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出版);二、《湘人为人格而战》;三、《湖南人再进一步》;四、《湖南人民的自决》;五、《反对统一》。后四篇都发表在一九二○年六月至十月的《时事新报》上。第一篇和第五篇的署名为“毛泽东”,第二、三、四篇的署名为“泽东投稿”。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一生收集档案达1500万字,其收藏内容包括奏稿、批牍、家书、日记、诗文、治兵语录、随记等,其中个人作品将近100万字,并藏书达30余万卷。据有关资料记载:位于双峰曾国藩老家的曾氏富厚堂是晚清时期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仅1950年湖南省文物局载去的就达500多箩筐,其收藏规模之庞大、保存质量之完好,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这么多家庭档案,当然不可能完全由曾国藩自己完成,关键是曾国藩重视了对档案人才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 韩阳)在本届书市上的出版集团展区上,湖南展区以42个展位、7000多种图书的绝对优势成为关注焦点."唐浩明先生是曾国藩研究的集大成者","大家如果喜欢唐浩明,就买他的书;喜欢湖南的书,就欢迎大家多到湖南看一看".  相似文献   

13.
湖南第一师范是一座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的名校,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张国基等求学过的母校,也是朱憙、张试、何绍基、徐特立、杨昌济、谢觉载、田汉、李达等从教过的地方,曾国藩、左宗棠、黄兴、陈天华曾藏修于此.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此求学、工作长达八年,毛泽东珍贵的学习档案在湖南第一师范. 一、毛泽东其人 一代伟人毛泽东(1893-1976),母亲为了好养这个孩子,把他"寄"给后山的石头,所以,又名"石山伢子".  相似文献   

14.
庞新梁 《当代传播》2001,(3):48-48,47
谈到报业媒体的人事管理和经营人才选拔的话题,我便想起了我的湖南老乡、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他在这方面的“独到之处”,的确值得后人借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国藩无疑是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清史稿·曾国藩传》称他为“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中兴以来,一人而已”。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文学、教育诸方面多有建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具有敏锐的人才眼光和强烈的人才意识。他认为:“人才有转移之道”,“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战胜攻取,仍在人不在器”。所以他说:“今日所当讲求,尤在…  相似文献   

15.
1994年4月,以湖南化工研究院占55%股份的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两年后,作为湖南省第一家科技股份制企业和沪市湘股第一家上市公司的"湖南海利",创造了当时全国新股上网定价发行中签率最好记录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初入官场的曾国藩恪守"夷夏大防"的思想,对"夷务""嗤之以鼻".60年代他积极主张"师夷长技",率先筹建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业,积极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同时在"借师助剿"、"阿思本舰队"、开矿等问题的处理上,表现了一定的爱国热院.然而1870年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过程中,妥协退让,被舆论斥为"卖国贼"、"汉奸".何以一个人的思想前后会如此不一致,如此矛盾呢?  相似文献   

17.
谢冰莹(1906-2000年)原名谢鸣岗,字风宝,湖南新化人。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又名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正当她雄心勃勃地迈出人生第一步的时候,母亲却硬逼她与三岁时订的娃娃亲结婚。经过与哥哥的密谋,在父亲的支持下,她只身奔往武汉,1926年冬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前身)。经过短期训练,于1927年5月随军北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女兵,后与胡兰畦女士一道被授予少将军衔。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因其创办金陵书局而占有一席之地.同治三年(1864),曾国藩在南京创办金陵书局,专司官府刻书事务,从而改变了以往官府刻书多由州县学官或官办书院负责的状况,并带动了之后各地方官办书局的纷纷设立.应该说,曾国藩与金陵书局对其后风云际变时期的清末民初的出版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巩淑芳 《兰台世界》2012,(22):41-42
曾国藩(1811—1872),"清代三杰"之一,头戴"中兴名臣"的桂冠。他23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留京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为"文正"。曾国藩的思想和智慧,对几代中国人都产生了影响。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中写道:"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1]序2曾国藩一生从政、治军,收藏是他的最  相似文献   

20.
王仕琪 《湖北档案》2010,(10):43-44
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年问进士。1853年随曾国藩办团练,1859年曾去天津助僧格林沁抗击英法侵略军。1863年署广东巡抚,1875年命在总理衙门上行走,署兵部左侍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