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对五四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严复引进的进化论,构成了五四启蒙的理论前提;二,严复致力于西方自由观念的引进,而个性自由观念构成了五四启蒙的理论核心;三,严复拓展了科学的社会功能,促使中国近代科学观念的泛化,而这构成了五四启蒙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2.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不仅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而且在科学思想方面有独特贡献。严复在向国内传播西方科学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引进西方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同时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的学术理念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对中国科学的思想启蒙。综观严复的科学发展观,以进化论为基础,以科学思想启蒙为特点,以促进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目标指向,构成了中国科学思想的宝贵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自由是五四启蒙运动价值转型的中心课题。以人的现代化为其旨的新文化运动,是以追求人的解放的人本主义为其思想底蕴,而以自由为其终极价值目标的。在五四启蒙学者中,李大钊的自由观是深刻而独具特色的。他不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启蒙思想家而大力呼唤过自由,而且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轫者而对社会主义自由问题进行了独到的理论探索,为我们留下了社会主义自由论的宝贵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4.
自由:近代中国伦理启蒙的标志性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潮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理智启蒙的"伦理启蒙",它力图瓦解封建纲常伦理的神圣性与权威性,创造向自由民主社会前进的伦理基础与政治前提.明清之际内源性的伦理启蒙是中国走向近现代的先声,但由于其理论本身的局限性,直到严复引进了"自由"的理念,才使中国近代伦理启蒙产生了革命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王云红 《天中学刊》2011,26(4):24-28
严复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他通过中西比较,认为中国落后之因在于国民素质极为低下,而救亡的根本途径则在于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中心的渐进式改革。严复苦心构建了自己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救亡理论框架,这种框架的主旨便是高扬自由和保守传统。而"自由"作为舶来的观念,自始便遭遇困境。严复之所以遇到这种尴尬境地,是因为他所构建的理论不能在日益动荡的环境中有所作为,从而不但不能使大众接受,而且他自己也在日益恶化的环境中越来越怀疑自己,最终几乎完全成为复古保守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译介西方自由观念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在译述自由观念过程中除比较忠实地遵循穆勒关于自由的原义外,还有一些自己的创造,诸如以“自繇”取代自由,并以“群己权界说”界定自由;借用“特操”这一传统术语以强调“个性”和“个体自由”的价值;提出并运用“国群自由”这一概念,重视其现实功能等。这些诸多创造,虽留有对传统儒学依傍的痕迹,但主要却反映出严复对西方近代功利主义自由学说的融会贯通。严复对西方自由理念的把握不是局部和细枝末节的,而是整体和系统的。因而那种认为严复在译介自由观念时割裂了穆勒《论自由》的本义,并进而认为,正是这种对穆勒原义的背离才导致了自由主义的观念在近代中国失败的说法,是牵强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借助西方"天赋人权"的理论,以资产阶级自由观、人权观为武器,对中国传统的女性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从男女平权、国富民强、妇女解放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严复的女子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作用,而且也为中国女权运动的萌生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由、人权、民族主义的讨论,近几年在学术界成为热点。讨论中之所以产生不同意见,可能是由于对这些问题的“定位”有分歧。我认为应以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即要从不同的时代和国情来“定位”。基于此,我认为,《东方文化》2000年第1期发表的几篇文章有几个问题可以商讨。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怎样看个人自由和国家自由严复是主张个人自由,到孙中山才主张国家自由吗自由是欧洲启蒙的中心观念之一。在中国,“自由”则是由西风东渐传来的。清末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对此评述说:“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爱国政治运动和社会革命运动,其积极意义在今天依然发生着思想激荡和历史回响,对五四运动的检省和反思也需要继续深入,通过纪念五四、反思五四进而超越五四。五四运动有着伟大的启蒙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的三重价值,但是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性,被误读的启蒙、被遮蔽的科学和拿来的民主注定使得五四运动无法完成历史承载的使命。启蒙要实现彻底性,需要从反启蒙复归到真实的启蒙;科学要实现彻底性,需要从技术上升到科学;民主要实现彻底性,需要从西式民主转向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反思五四精神,可以更好地扩充启蒙精神,可以更好地处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辩证关系,可以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而真正充盈人的价值和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评述自由主义者对“五四”运动的阐释入手,探讨何谓“五四”精神,文中辩析了文化启蒙和个人自由在“五四”再造文明的观念中各自所处的历史地位,并据此提出了不同于自由主义者对“五四”精神的阐释,即“五四”精神是一种对反抗权威的勇气和永不妥协的精神的高扬。  相似文献   

11.
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人,字又陵又字几道,是晚清社会一位学贯中西的启蒙先驱,是思想敏锐的学者,是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真理的中国人。严复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提倡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为此,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名著。严复在译介西学名著同时,引进了与文化同姻的西方现代版权制度,并对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版权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版权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通过从康德到福柯对启蒙的连续性解读,展现启蒙的现代性维度--一种批判的态度,“五四”文化启蒙正是西方文化启蒙与中国启蒙传统相融合的产物,表征着“五四”精神。但现代中国的启蒙由于救亡 图存的现实社会需要又表现出自身的缺憾。而启蒙的现代性不仅为我们理性地认识“五四”,更为我国超越“五四”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扮演着思想启蒙者的角色。他从独特的视角对“科学”概念的内涵进行阐述:宇宙间有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种法则,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既是精神又是信仰。陈独秀的科学观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以科学为武器,批判封建思想。反对迷信盲从,并以科学为准则来重估一切事物,有力地促进了思想解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蒙之功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14.
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阐发自由主义的启蒙思想家,他建构了一个囊括政治、经济、伦理和思想言论自由等诸多内容在内的自由主义理论系统。严复在肯定个体自由的终极价值的同时,主张群体自由与个体自由的平衡与协调,认为群体自由与个体自由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二者应有所侧重或有先后之分。出于救亡图存的现实考虑,严复主张国群自由优先于个体自由。严复对国群自由与小己自由两种价值的关怀与思考,表征着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独特的问题意识,即珍视个人自由与追求国家富强的内在困境。严复自由主义思想的系统性和个性特色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规定了大致走向,基本确立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范式。  相似文献   

15.
五四启蒙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纷争的时代,五四启蒙的意义时至今日也依然影响深远。本文试从五四启蒙的动机、启蒙的理论的不成熟以及启蒙主体的局限性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五四启蒙中存在的悖论,以反映出现代启蒙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6.
把问题置于“五四”文学启蒙的历史语境,从文化价值视角,系统归纳《呐喊》《彷徨》题材构成与主题意蕴的启蒙内涵,从启蒙对象、启蒙主体、启蒙本身三方面,阐释其启蒙题材与主题深刻的文化历史底蕴和文学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评严复的“教育救国”思想张红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以其所介绍的《天演论》等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学说启迪教育了中国近代大批的热血青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者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武器,严复的名字因此而永载史册。然而在救亡图存的理...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以运用科学观念启蒙民众、改造社会、救国图强为底蕴的科学社会化思潮,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三次高峰:五四时期的科学启蒙运动,20 世纪30 年代抗日救亡风云中的中国科学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自然科学运动;其历史演进的轨迹,可概括为以科学观念更新国民文化心理结构的诉求、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的探索和革命化、大众化的科学启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以及科学救国风尚的盛行,引发了"五四"科学思潮的勃兴.当时崇尚科学的浓厚文化语境,既促发了"五四"小说家们利用民主思想对民众进行启蒙,又注重运用科学的精神与方法来达到启蒙的效用.提倡科学理性精神,以科学为武器消除民众愚昧落后的思想意识;唤其觉醒,而建立新的社会文明,是科学思潮对"五四"小说启蒙话语影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为指导,以严复、鲁迅的翻译活动及翻译理论为例来研究五四前后中国翻译文学中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研究表明,无论译者是使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都和他们当时的翻译目的密切相关,即思想启蒙,救国救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