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语篇中存在大量语法隐喻,文章将研究视角分为信息压缩、语篇开展、加强效果,对英语教育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进行研究,探究和分析了语法隐喻在新闻语篇中的适用性价值,解析了不同形式下语法隐喻的不同作用,以及具体的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2.
语法隐喻研究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不仅为阐述隐喻本质提供了新视角,而且揭示了语法重塑人类经验的功能。从新闻语篇入手,分析语法隐喻在构建新闻语类语篇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顾军 《今传媒》2008,(1):67-68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叙事视角的选择者,他选用怎么样的视角进行叙事,不仅关系到新闻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外在形态,也涉及到建构新闻事实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几篇有影响的报道的分析,来阐述叙事视角在新闻写作中的一些应用,并揭示因视角运用不当产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时效是决定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闻结构范式,既是记者赢得新闻时效的写作策略规约,又是读者浏览解读新闻主旨的认知图式。本文基于英语新闻报道的真实话语语料,从文体和传播的视角,探讨了英语新闻话语的叙事视角与意识形态的表现关系、消息来源引述范式、新闻标题的复合变体、导语的结构范式和倒金字塔语篇叙事结构等方面的文体特点,从而揭示新闻传播的话语信息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5.
周维 《现代视听》2012,(10):73-75
陌生化效果的手法是多样的,而新闻叙事视角与聚焦影响着新闻框架的构建、叙事声音、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叙事接受等,是陌生化效果产生的首要源泉。本文从新闻叙事视角和聚焦出发,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新闻媒体在新闻事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新闻叙事视角和聚焦产生的不同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超 《编辑之友》2016,(5):78-83
出镜报道作为一种“现场书写”的电视新闻文本,与其他新闻叙事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叙事者——出镜记者的外显.通过对叙事学相关研究的借鉴,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可分为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复合视角.但是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并非完全由出镜记者个人主导,叙事视角表面上是“谁看”,深层次是“谁怎样看”,叙事视角的选择是社会语境、传者语境、新闻客体语境、受众接受语境综合考量的结果,叙事视角还影响出镜报道的表征真实、观众的解码立场和新闻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张迪 《新闻实践》2009,(6):35-37
本文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新闻框架理论,以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报刊中广泛出现的报刊隐喻现象进行了考察.分析和探讨了报刊中家族隐喻的特点、隐喻背后的指导思想和叙事结构,以及这些隐喻如何塑造受众的认知.最后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报刊中家族隐喻大量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标题体现了宏观语义,其语体标记体现在语符形式、非常规句式、及对语气隐喻的偏好.受语义潜势的制约,借助不同平面的语体生产要素即语符、语法、语用,达到了新闻评论话语在标题取向上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英语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语体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新闻传播的载体,广播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虽同属于新闻文体,但由于传播媒介方式的不同,它们在语体上既存在共同特点也表现出不同差异.本文基于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的真实语料,从受众群和传播学视角,考察英语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语言在语体特征上的异同,并着重分析其在词汇、句式语法和语篇结构层面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语义分析视角出发,考察了战 争(军事)词汇在新闻文本中的隐喻功能,并探 讨了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机制。结论认 为,有关战争(军事)类隐喻形成新闻传播理 念,涉及到社会诸多领域;由于战争文化结构的 长时期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已形成集体无意 识,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新闻工作者而 言更为明显;这种隐喻意义上的新闻视角已得到 受众群体的默认,并预测战争隐喻下的新闻传播 观念还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李姣姣 《今传媒》2020,28(1):62-65
相比传统语篇,多模态语篇更为复杂。为充分挖掘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潜势及动态生成过程,以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为基础,对一则新闻漫画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文字、图画等多模态资源共同参与了漫画意义的建构。此外,漫画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融为一体,共同传达社会意义,战争隐喻用于建构微观的认知意义。融合二者的互补性话语分析模式有助于识解新闻漫画的多模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电子媒介的新闻语篇,即广播、电视新闻语篇的言外衔接方式,以及网络新闻的超语篇衔接方式,即语篇与语篇之间的衔接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叙事学的核心范畴叙事视角在新闻叙事研究中存在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本文梳理了国内关于新闻叙事视角的分类及其效果的不同观点,并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叙事中也会使用叙事学中的三种叙述视角:元视角、内视角、外视角。在一篇新闻中,叙述视觉一般是单一出现的,但在某些时候也呈现出视觉组合的特点,而且组合存在两种形态:历时性组合,共时性组合。  相似文献   

15.
引言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语言的信息功能的有机结合,使用隐喻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非形象性语言所不具备的感染力,使读者更深刻地领会语言信息。针对新闻英语语篇的特点,译者既要准确地理解原文隐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刘庆的长篇小说《长势喜人》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明显地借鉴了新闻写作特点,体现着独特的叙事意义。他的创作欲望源于新闻敏感,小说素材源于新闻事件,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源于新闻职业;同时小说中简洁的语言、冷静的叙述、平民化视角也都与新闻写作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运用新闻叙事学理论,结合《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悬崖小学的幸福与烦恼》①,对新闻文本进行叙事学分析,旨在阐述新闻视角与真实性之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蔓延,对公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媒体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发布国际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新闻报道。在报道中,叙事是新闻的关键,叙事视角则是新闻叙述的立足点。本文从叙事视角在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重要性出发,深入分析新华网相关新闻的叙事视角,从而更好地研究此类国际新闻中叙事视角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丽斌 《东南传播》2021,(1):127-131
癌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健康传播研究的重点内容.本研究从健康叙事的视角出发,以癌症患者的在"知乎"平台的自述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社交媒体语境下癌症患者的疾病表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癌症患者的叙事文本中,叙事类型受到病程影响,恢复叙事、混乱叙事与探寻叙事交替出现;在疾病叙事上,患者承受着躯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在生活叙事上,患者的人生进程因患病而停滞或发生改变;在经济负担叙事上,高昂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在社会支持叙事上,亲属、熟人与陌生人在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中由内向外依次延展,呈现以亲属关系为核心的"差序格局",社交媒体场域中网友提供的陌生人支持的作用有所增强.疾病、生活、经济压力、社会支持构成患者叙事的主线内容.此外,癌症患者善于使用"劫难"、"长征"、"战争"等隐喻描述抗癌经历并穿插相关的科普内容.因癌症的特殊性,宗教成为癌症叙事中的独特意象;并且患者的疾病表达带有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叙事语篇“侧重于表现时间流中的人生经验” (1)。时间性是叙事话语与非叙事话语的根本区别。电视新闻节目在传播方式上具有历时性的特点,其传播的内容也大都是具有时间顺序的事件序列,其节目形式为依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对新闻事件序列所进行的重新组合,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必定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