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不仅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我训练学生根据读、思、划、议、问五个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读,读通文字;思,思考意思;划,划出重点词语;议,议论段意和重点难点;问,问疑难问题。在训练分析概括能力时,要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和不同的内容划分层次,理清思路。学习《习作例文》时先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如写人、记事、描景、状物)。再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写法。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知、理解以具体事例写人、按发展顺序写事、按空间顺序状  相似文献   

3.
爱·严·能     
李惠 《成才之路》2010,(16):71-7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之间的桥梁。班主任的工作影响着班级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差、素质低,职教的班主任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一是生源较差,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厌学情绪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应怀着一颗爱心和责任心去做班级工作。做好班级工作要对学生做到:关爱、理解、鼓励、欣赏。一、关爱学生是做好班级工作最基本的原则作为组成班级细胞的学生在班级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级中浓厚学风的形成,班级荣誉感的建立,安静、干净教室的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师生互敬的班风建设都与班中每一个学生的言行举止密不可分。而每一个学生的行为无不与他(她)的情绪、爱好、感受有关。班主任必须通过关爱学生,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情绪、爱好、感受,从而使班级工作正常开展。关爱学生可以是细雨润物…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在思品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验以及指导学生实践,努力追求教、学、做的完美统一,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又是有着极大责任的“主任”,因为他管理的是几十个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确实是重任在肩.现在的学生,见识广、思想活跃,要做个学生信赖的班主任,传统的“严+凶”是行不通.班主任应该集“朋友、慈母、严师”多角色于一体,才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7.
<正>儿童时期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疑问最多,想象力最丰富,最容易提出问题。因此,儿童时期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良好的思维能力的潜能。一、探索——思维拓展的前提学生的思维不是教出来的,只能靠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悟出来。要打开学生心灵大脑的"活阀",就必须放手给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多一点自由的权力。这样,学生就会开始"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稚嫩的,却充满了神奇的数学世界。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创设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学生学好功课的前提。当下,语文教学中挤干形象、缺失情趣的现象并不少见。冷涩的言语、冷漠的表情、冷清的课堂,大大消解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无趣味的学习常常是无效的学习,所以"新课标"反复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乐于书面表达"等等,说明"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激趣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艺术。脱离语文学习的插科打诨,远离文本的欢声笑语,都是不正常的语文现象。关键是要把兴趣转化成学生的内驱力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从内心深处涌动起说语文、听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的施行,远程教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教育教学要重新认识课堂及其教师、学生、教材等诸组成要素,树立新的课堂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材观。  相似文献   

10.
学生面对作文,总是表现出一副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的痛苦状。观其写作,或是东拼西凑,或是假话成堆,或是套话连篇,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可谓是凤毛麟角。反思作文教学,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上沿袭抄背式造文的方法教学,学生则在应试的高压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背应考书”。学生不仅没有了课外活动,甚至在学校过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如此学习环境不仅封闭了学生的生活空间,缩小了学生摄取知识的范围,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这样,我们还何求学生能够写出好作文?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1.
农村的学生“土”味浓。他们中有的在入学前就开始了一些简单的劳动,到了三年级放牛、割草、担水、劈柴、收割等都要亲自参加。如果我们能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做的都加以启发引导,提炼成写作素材,就可能使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小学生把自己体验过的生活写进文章,关键在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课文《三只蝈蝈》、《壁虎》写得具体生动,学生  相似文献   

12.
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不是先天生成的,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耐心、细致的启发、诱导和培养得来的.那么,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一、师生关系要融洽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另外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表现机会,如对优秀的学生要从严要求,对暂时落后的学生重在启发引导、引用小故事教育,拨动学生的心弦.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教学要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原则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观察和思考,体验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存在很多物理现象,可是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地观察和分析这些物理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新课标》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我在教学设计时增加了课前体验活动。比如,在教学“静摩擦力”前,我要求学生观察电动机通过皮带带动磨面机转动的现象,认真研究主动轮、从动轮上某点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轮子转动方向的关系,认真思考两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是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并写出报告。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写出各种报告:有的学生认为主动轮与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都…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更是思想品德的教育者,美好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健康的引路人。班主任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又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  相似文献   

16.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以下简称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注重鼓励学生质疑、猜想,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英国人托·富勒说过:“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一直非常重视学生作文,并且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指导。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学生作文的水平并没有提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在不断的反省与探究中,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写作意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体验生活,躬身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注重引导,激发写作激情马克思辩证主义哲学观认为:内因决定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激发起作文兴趣,提升学生作文的意识,必须从学生思想上提高,巩固内因。怎样调动学生…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件事都可以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生活厚实的人,做出来的文章才有积淀。学会了为人,处事,下笔才有话写,才知道往哪个方向写。博览、阅读、思考与背诵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观点中所提倡的,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氛围下做到语言的积累与感悟的培养,为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文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选材、自我构思、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俘虏""机器"、教师的"仆人"、知识的"奴隶",教师应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让他们展翅翱翔,还给学生一个自主的舞台,让学生自己来扮演作文活动中的主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如何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总结生活经验,不仅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生活的坐标,做人、做事的准则,而且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出有闪光点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通过不同的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是综合运用语言的基础。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表达、运用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正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学生如何叛逆不听话,让他向东他向西,让他打狗他撵鸡;明知故犯,瞪着眼犯错误……说学生"叛逆不听话"还可以,说学生"明知故犯,瞪着眼犯错误",我认为不恰当。犯错误就要受批评,这个道理学生都懂;不愿意受批评,这是人之常情。那学生为什么"明知故犯"、自找麻烦呢?因为不理解,所以不服从很多教师都爱用命令式的语言与学生谈话,诸如"不要顶撞家长"、"不要穿奇装异服"、"不要随便上网"……这些简单的命令,确实是金玉良言,但因为没有必要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